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购物卡:发行10亿可赚1亿

386×449
资料片,与本文无关
    ■一家年销售上亿元规模的商场,卡内残值一年有近500万元。

    ■年发行10亿元购物卡的商户,仅发卡一年就可赚1亿元利润。

    ■第三方发卡机构利用这笔资金转投资本市场,可获得不菲的收益。

    ■央行极有可能在未来出台相关法规,将这些类似银行业务的发卡机构正式纳入监管范围。

新闻背景

央行摸底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情况

    为掌握上海市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情况,日前,央行上海总部正式启动对上海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的登记工作。

    根据央行总行4月17日发布的今年第7号公告,目前各地区央行分行都在进行类似行动,摸底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情况。业内人士判断,依据这些登记结果,央行极有可能在未来出台相关法规,将这些类似银行业务的机构正式纳入监管范围。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购物卡,它们或由商家自己发行,或由商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发行。据悉,这类大大小小的发卡机构,正是此次央行摸底的主要对象之一。

专家建议

将购物卡纳入金融管理体系

    4年前,由于美亚公司倒闭,该公司发行的大量“万胜卡”至今没有解决,持有该卡的消费者四处投诉,却难以找到负责处理的相关部门。

    由于对发卡机构资质并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一旦发生商家携款逃跑或倒闭的情况,消费者在预付卡上预付的款项,就很容易打水漂。由商家关门引起的预付卡纠纷,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

    中消协日前发出消费警示:预付型消费存在极大风险,今年一季度消费者对美容美发洗浴类的投诉上升了6.9%,大多涉及预付费问题。

    对购物卡等预付型消费卡加强监管的呼吁,多年来从未停止过。

    对于不记名经常产生的“盗刷”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不少发卡机构在接受采访时闪烁其词,表示“一切听监管机构的”。但是,现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

    有关专家呼吁出台相应规范制度,建议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将预付型消费卡纳入金融管理体系,并结合现阶段的使用情况,对预付型消费卡的概念、功能、使用范围、对象等内容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

    专家还建议,对预付型消费卡的发卡主体的资本金要有限定,实行记名制,明确卡的使用范围及单张卡最高金额等。此外,应对沉淀资金采取封闭式管理,由发卡机构选定托管银行进行资金管理。

    记者获悉,为了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关于筹建“全国支付清算协会”的讨论也在进行中。

    一张购物卡涉及商家、发卡机构、消费者甚至参与倒卖的“黄牛”。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还是直接发卡的商家,发卡之后都能获得巨大的现金流,这正是他们争相发卡的主要原因。在这背后,一条围绕购物卡的利益链浮现出来。

12娑撳绔存い锟�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