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谭景元手中拿着10年前去基层挂职的介绍信,上面印有干部字样。
|
10年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名"选拔生"作为优秀大中专生被选拔到基层挂职,并纳入干部管理,工作两三年后,在有编制的情况下,可择优录用到政府机关工作,甚至被提拔为乡镇领导。
10年后,他们面临被解聘辞退。
兴宾区人事局解释,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但与此同时暴露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选拔生调查发现,他们挂职的乡镇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
“选拔生”新政
在得知自己挂职10年将被解聘后,曾健最大的感慨是,造化弄人。
1999年,毕业于广西机械工业学院的他,学的是钳工。
那年6月22日,中组部等部门联合下发67号文件,提出鼓励大专学历以上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农村基层工作,“专业不限”。
即便如此,曾健也与“村官”无缘。他的学历是中专,不在国家选拔范围内。
他的命运改变发生在1999年8月30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下发《关于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组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选派优秀大中专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
通知规定,“被选拔的毕业生,在村级组织工作期间,按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占现有村级组织编制,纳入国家干部管理范围。”
通知还规定,“选拔到村级组织工作以2—3年为一期。”
通知中还说,“任职期满后,考核结果优秀的,在所在乡镇机关有编制的前提下,可通过考试等办法择优录用到乡镇机关工作,也可安排到乡镇政府二层机构工作,特别优秀的,可提拔担任乡镇领导职务。”
曾健了解通知内容后,报名参加选拔,后成功入选。
助农村创收致富
曾健去的是南泗乡古辣村,“挂职”主任助理。
当时村里没电,还都是平房,曾健提出种甘蔗致富。
“曾健到我们村挂职后,开始推广种甘蔗。过去的村支书思想比较保守,也没文化,曾健时间比较多,宣传和推广基本都是他在做。”村支书赵福海说。
赵福海还说,因为挂职期间表现优秀,村支部发展曾健入了党。
如今,古辣村种植甘蔗的年收入近千万元。
“如果不是他推广种甘蔗,我们的生活水平可能还和过去差不多。所以,他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赵福海说。
十年“挂职”一朝被辞
刚到村里时,曾健觉得自己不是一般村干部,他拿着的是县人事局开的干部介绍信。而3年后,曾健“挂职”期满,关于他的去留,乡政府则没有给予说法。
谭景元也是那批选拔生中的一位。他在桥巩乡挂职。
他说,任期满后,乡里也没有给他说法,而且2002年,乡镇干部的工资逐步上调,而他们的工资却一直停留在510元。
但谭景元认为,政府会给他们一个好的安排,所以也就没离职。
谭景元回忆说,自2004年起,他们开始向区、市两级政府反映编制和待遇过低的问题。
2008年9月,兴宾区人事局给出明确答复。
区人事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6月下发的文件,要求所有“村官”与乡镇签订聘用合同,但合同到2010年都不再续签。
“这分明是解聘。”10年前,在小平阳镇“挂职”的选拔生陈建云说。
陈建云说,根据广西1999年的文件,他们最起码应该被安排到事业单位,享受事业编制。
“这是选拔生们对文件的误读。”兴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覃永生说。
“2002年撤县改区后,我们的编制只减不增,也确实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6月4日,区人事局副局长黄开伟接受采访时说。
补偿两万元尝试破题
今年3月9日,兴宾区区委出台文件,择优录用30名选拔生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目前这30人已通过所有考试,等待工作安排。
但一名选拔生获悉,这30人也没有事业编制,只是享受事业编制待遇。
兴宾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陆金学向记者表示无奈,目前兴宾区确实没有编制安置这些人。
“对于这些村官,除正常的经济补偿外,我们还给每人发放两万元的工资补助。”兴宾区人事局副局长黄开伟说。
选拔生们认为,“两万多元钱能买去一个人的10年吗?”
10年后,他们面临被解聘辞退。
兴宾区人事局解释,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但与此同时暴露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选拔生调查发现,他们挂职的乡镇有113人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
“选拔生”新政
在得知自己挂职10年将被解聘后,曾健最大的感慨是,造化弄人。
1999年,毕业于广西机械工业学院的他,学的是钳工。
那年6月22日,中组部等部门联合下发67号文件,提出鼓励大专学历以上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农村基层工作,“专业不限”。
即便如此,曾健也与“村官”无缘。他的学历是中专,不在国家选拔范围内。
他的命运改变发生在1999年8月30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下发《关于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组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选派优秀大中专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
通知规定,“被选拔的毕业生,在村级组织工作期间,按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占现有村级组织编制,纳入国家干部管理范围。”
通知还规定,“选拔到村级组织工作以2—3年为一期。”
通知中还说,“任职期满后,考核结果优秀的,在所在乡镇机关有编制的前提下,可通过考试等办法择优录用到乡镇机关工作,也可安排到乡镇政府二层机构工作,特别优秀的,可提拔担任乡镇领导职务。”
曾健了解通知内容后,报名参加选拔,后成功入选。
助农村创收致富
曾健去的是南泗乡古辣村,“挂职”主任助理。
当时村里没电,还都是平房,曾健提出种甘蔗致富。
“曾健到我们村挂职后,开始推广种甘蔗。过去的村支书思想比较保守,也没文化,曾健时间比较多,宣传和推广基本都是他在做。”村支书赵福海说。
赵福海还说,因为挂职期间表现优秀,村支部发展曾健入了党。
如今,古辣村种植甘蔗的年收入近千万元。
“如果不是他推广种甘蔗,我们的生活水平可能还和过去差不多。所以,他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赵福海说。
十年“挂职”一朝被辞
刚到村里时,曾健觉得自己不是一般村干部,他拿着的是县人事局开的干部介绍信。而3年后,曾健“挂职”期满,关于他的去留,乡政府则没有给予说法。
谭景元也是那批选拔生中的一位。他在桥巩乡挂职。
他说,任期满后,乡里也没有给他说法,而且2002年,乡镇干部的工资逐步上调,而他们的工资却一直停留在510元。
但谭景元认为,政府会给他们一个好的安排,所以也就没离职。
谭景元回忆说,自2004年起,他们开始向区、市两级政府反映编制和待遇过低的问题。
2008年9月,兴宾区人事局给出明确答复。
区人事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年6月下发的文件,要求所有“村官”与乡镇签订聘用合同,但合同到2010年都不再续签。
“这分明是解聘。”10年前,在小平阳镇“挂职”的选拔生陈建云说。
陈建云说,根据广西1999年的文件,他们最起码应该被安排到事业单位,享受事业编制。
“这是选拔生们对文件的误读。”兴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覃永生说。
“2002年撤县改区后,我们的编制只减不增,也确实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6月4日,区人事局副局长黄开伟接受采访时说。
补偿两万元尝试破题
今年3月9日,兴宾区区委出台文件,择优录用30名选拔生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目前这30人已通过所有考试,等待工作安排。
但一名选拔生获悉,这30人也没有事业编制,只是享受事业编制待遇。
兴宾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陆金学向记者表示无奈,目前兴宾区确实没有编制安置这些人。
“对于这些村官,除正常的经济补偿外,我们还给每人发放两万元的工资补助。”兴宾区人事局副局长黄开伟说。
选拔生们认为,“两万多元钱能买去一个人的10年吗?”
陶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