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78年,皮尔·卡丹第一次来到中国,穿着大衣走在北京街头。(资料片)
|
收购背后:代理业务受冲击
借用国际品牌,一直是孙小飞们的成功秘诀。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4年之前,他们的身份是“代理”。
但近两年来,随着国际一线品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孙小飞等人的“二、三线国际品牌代理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开始退向二、三线城市。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转折点是2004年,中国兑现了入世承诺,向外资开放了零售业,顶级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啄木鸟品牌持有者、七好集团董事长周建云说,“并且,国内的民族品牌也在快速地崛起,拉走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这些都将二、三线的国际品牌逼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
事实上,在2004年之后,中国的代理商们就已经很难拿到真正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代理权了。
从代理权到所有权,成为目前国内国际品牌代理商的集体选择。
“收购品牌,其实就是借鸡生蛋,自创品牌的路更长。”孙小飞说,“收购是一种又快又好的方式。”
竞购者说
“尽管目前皮尔·卡丹的品牌有些老化,但它还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给品牌注入了长远的动力。”
“我们这次只考虑收购其在华人区的商标所有权。皮尔·卡丹商标在全球的注册比较复杂,这是我们担心的东西。”
“收购品牌,其实就是借鸡生蛋,自创品牌的路更长。收购是一种又快又好的方式。”
——广州卡丹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飞
“作为合作多年的代理商,对这个品牌有比较多的了解,如果可以收购其中的一块业务,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相当诱惑力的。”
“如果可以把这个品牌拿下来,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我们并不想全部吃下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如果能把服装这块谈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浙江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