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处豪宅外景。 (资料片)
豪宅,在这轮楼市的大涨中,俨然明星。金融危机下,豪宅被中国富豪们视为实业收益不景气和通胀预期双重压力下的避风港。
即便是刚刚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呈双下降局面,学者们纷纷认为通胀危险尚远,也还是不能使这些豪宅买家改变决定。
即便是刚刚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呈双下降局面,学者们纷纷认为通胀危险尚远,也还是不能使这些豪宅买家改变决定。
7月30日晚上8点多,从御翠园会所参加一个沙龙出来,郑文超驱车在这个小区里转悠了几圈。这里是上海的顶级豪宅,浓密的绿化带掩映着一幢幢价值逾3000万元的别墅。
“找到老家的感觉了!”郑文超说。话语中充满着对安全感的憧憬和期待。
来自浙江的郑文超是上海某知名商厦的董事长。在沪发展已有15年,近期欲购置一幢别墅。
今年以来,他这个“圈子”里已经陆续有多人购置豪宅,比如御翠园、汤臣一品等等.
商厦老板的“搜房”行动
“现在豪宅投资的这股热潮很厉害,既保值,又自住,有什么不好?”
进入8月份以来,郑文超更勤快地开着车在众多的楼房中搜寻,选择合意的猎物。
这一出手,将至少是上千万的投资。“现在豪宅投资的这股热潮很厉害,既保值,又自住,有什么不好?”
郑文超说,他所在的浙商圈子里的豪宅投资者很多,“他们比我动手早得多,在春节前就杀进去了”。
赵小民就是一个。
同样来自浙江的赵小民,在上海从事电器销售。两年前,他把企业交给合伙人打理,自己则脱身出来,专门负责企业闲置资金的运作。
在今年投资豪宅之前,赵小民一家三口移居上海5年了,却一直在长宁区租住房子,把省下的买房钱全部投到了炒权证上。
“4月初沪指重返2400点,向2600点挺进的时候,我感觉风险越来越大,想着要分散一下风险了。”赵小民说。这时,圈内朋友刘速提请他注意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开发的御翠豪庭每平方米降价10000元抛售的消息。
御翠豪庭被认为是境外人士聚居区域的房价标杆。2007年8月,御翠豪庭首度开盘时,销售均价约35000元/平方米,曾创古北房价新高。2008年3月下旬,御翠豪庭以5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开盘,高出前期房源价格四成。
电器出口商的新追逐
“那时我感到通胀迹象已经掩无可掩。”
赵小民重寻目标的4月份,正是今年豪宅市场各路资金入市最为集中的月份之一。官方交易系统信息显示,上海销售均价超过4万元的豪宅中,4月和5月的成交量分别为538套和540套。
“那时我感到通胀迹象已经掩无可掩。”当时,赵小民见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银行新增信贷额天量般增长,认为这波流动性必会推高楼市。这时他几乎停止了在权证市场的操作,集中精力于房产寻购。
鼓励他的是另一位实业界朋友贾珍(化名)的案例。
今年1月时,上海的房产市场还相当冷寂,贾珍却砸下480万元在御翠豪庭购置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到2月份春节过后赵小民去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这样价位的房源了,“两个月不到的事啊,房价要大涨不是明摆着的吗?”
到4月份,看到上海银监局重申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等措施,赵小民终于拿出将近500万在御翠豪庭买下了与贾珍面积相当的一套住宅。
就这样,刘速——贾珍——赵小民——郑文超,一拖二、二拖三……浙商“羊群式”的豪宅投资团形成了。上海高档住宅的交易就在这个时点企稳、放量。
外资入市身影清晰
“不少外资企业不敢过度扩张,他们都将股市和不动产的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图个安全。”
与浙商资本合力推起这波豪宅投资热的,还有境外资本。尤其是“五一”节后,外资入市的身影日渐清晰。
中介机构台庆房产统计数据显示,7月港澳台地区、外籍人士购买上海二手住宅419套,环比增长20.1%,创2007年8月以来境外人士购买量的新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不少外资企业不敢过度扩张,这时他们都将股市和不动产的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图个安全。”一位购买了豪宅的外商对记者说。
从外资实业中收缩、抽离的避险资金,在通胀预期下转向对高端楼市的追逐。
“男人和胡子的关系”
“多数富人都相信,将有一轮大的通胀将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在境内境外资金合推之下,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的门户网站显示,单价每平方米20000元的住宅在7月成交量达到3228套。
上述增长之前是相对低调的,直至一个标杆性的住宅交易量开始飙升。这个标杆豪宅即是陈君所购买的汤臣一品。
汤臣的“喷发”使上海豪宅市场充满遐想。这种遐想波及二手豪宅。
豪宅市场的疯狂,又进一步带动上海房地产市场均价的上涨。部分开发商借着豪宅成交带动的市场热度纷纷涨价。
“多数富人都相信,经过这轮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有一轮大的通胀会将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提高到一个新台阶。”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评价说。
高档项目的稀缺性,促使富人们选择这里作为实业资金的避风港。
“我手头有大批物业,不卖就是投资。”林阿信不仅捂住自己手中的物业,还开始了新一轮的抄底投资行动。他将政府与通胀的关系比作男人和胡子的关系。
“政府调控通胀如同刮胡子,长出来一点,刮一点,有时疏忽了,就长得显眼了,只有观察细微而敏感的人,才会对每一丝的痕迹都了然于胸。
楼市又到“十字路口”
“现在是一个投资增长的恢复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谈不上过热。”8月11日,在“搜狐焦点全新上线发布会”上,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放言,如果大量民间投资不能积极跟进,今年底到明年初,楼市供不应求的关系将更加紧张。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则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宏观经济将震荡调整,支撑房价继续上涨的因素很难持续。
再现“疯狂”后,一场有关下半年楼市走势的争辩已悄然开始。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显示,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6月扩大0.8%;环比则上涨0.9%,涨幅比6月扩大0.1%。至此,房价已连续五个月环比上涨。
然而,一组数据有多种诠释。
在任志强看来,“看不出房价在高速增长。”无论是投资因素,或者是开工面积与房价数据,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任志强指出,“像北京,每个月推出的房源远远跟不上销售量。”
任志强预测,当前房地产库存急剧下降,如果大量的民间投资不跟进的话,供不应求的情况在下半年得不到缓解。言外之意,房价还要涨。
然而,反方则认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并不能完全展示各地楼市的火爆。根据公开的信息,这些城市不少楼盘两三个月内涨20%已经极为平常。“这难道还不算过热?”
从另一方面,支撑房价的另一重要因素地价正在走向“泡沫”,土地泡沫的破裂或将是房价的一场灾难。
此前,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数据,称地价占房价比平均为23.2%。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预计,虽然在未来两三个月内房价将依然保持小幅上涨,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可能出现止涨,甚至小幅回落。“据观察,目前已经有不少投资和投机资金开始观望。”
不知不觉当中,房价又站到了“十字路口”前。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