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6年,重庆私企老板受到政府表彰。 (资料片) |
打黑行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重庆开始提出用5年时间,对1万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行思想政治、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民企素质、树立新渝商形象。
作为该计划的第一步,11月8日,重庆市把首批59名民营企业家送到中央党校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在组织者看来,此次“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对于实现企业和政府保持思想同步,意义非凡。封闭培训 他觉得“一点都不亏”
前往中央党校培训的首期培训班共65名同学,除6名工商联机关干部外,其他59名均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涉及地产、建材、服装、加工制造等多个不同行业。
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张莉对媒体透露,从今年起,在5年内,重庆要对万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培训。培训将分别为中央党校、市级、区县党校培训,甚至还有街道和社区。
11月8日,培训正式开始。
在接下来一周时间里,8位中央党校教授分别为学员开设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非公经济发展”等8门课程。
7天培训,杨成清共交了7000多元,包括教学费、资料费及来回机票和食宿费等。他觉得“一点都不亏”。
民营企业老板对“政治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反应颇为积极。“能让企业方向更明确,跟着党走,懂国情,懂政策,懂环境。”重庆市创意产业商会会长周晋说。
11月7日,此次培训的主要推动者,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翁杰明专程从北京赶回重庆,主持次日的培训班动员会。这在周晋看来,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委对此次培训的重视。
翁杰明在学员们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以“校友”的身份提醒“老总”们,参加培训是在展示新渝商形象,“不要旁若无人地在课堂上接听电话,”翁杰明甚至说到细节,“最好是把电话关了,或者调到振动状态。”
在打黑行动还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重庆将民营企业家送往中央党校培训是“一个信号”担心误读 “我们不是被‘教育’对象”
“我们不是被教育对象,而是来学习的。”在培训班,杨成清最担心的就是外界对他们的误读。
杨成清认为,重庆打黑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身份涉黑者只有黎强。黎强注册的渝强公司性质是民营企业,但不代表民营企业都涉黑,民营企业家走上犯罪道路的很少。
8日到13日,整整6天,学员们在航天城“全封闭”式学习。每天上午8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5点半,课程安排很紧。班上有纪律委员,出门要请假,凭学习班的条子才能进出门,晚上11点就熄灯。
11月13日,最后一节课结束,学员们纷纷拉着授课的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刘玉瑛签名、合影。
“搞快点撒,莫要浪费刘老师的表情。”来自重庆民族医院的副院长张厚云的一句话,让大家笑了起来,“回去都要在公司会客厅挂起”。策划者说 “用好东西挤掉坏东西”
重庆市创意产业商会会长周晋是整个培训计划的策划,也是此次培训班的领队。
在重庆,周晋拥有一个广告公司、一个投资公司和一个策划公司。前年开始,周晋开始向分管的工商联副主席提出组织民企老板到中央党校培训的建议。
周晋说,企业家一直是埋头干活,很少抬头看路。压力大了,对自己就放松一些了,自我的约束就少一些。吃喝玩乐,便有些放纵。
去年,中央高层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营企业中,培养和壮大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
从去年开始,周晋利用搞创意产业积累的专家资源,多次前往中央党校联系。今年7月底,重庆市工商联与中央党校签订了“《中央党校重庆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培训合作框架性协议”,最终使得培训班成行。
事实上,早在2001年开始,全国各地便兴起一股民企老板到中央党校“进修热”。培训热潮背后,有人认为私企老板花钱参加培训班,旨在建立一个和党的高级干部沟通的渠道。因为对培训班争议颇多,中央党校今年停止了对外培训中心的招生。
周晋透露,原本此次培训班也要取消的,但因为协议已谈妥,于是只好把培训班放在校外,“没有破坏学校的规矩,对学校的教学也没有影响,算是一种折中做法。”
活动结束的前一天,周晋还是组织全体学员到中央党校内参观了一次,最后在中央党校门口合了影。
周晋认为,在打黑行动还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重庆将民营企业家送往中央党校培训是“一个信号”,一方面政府希望从正面树立重庆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表达党和政府对合法经营的私营业主的关心。
此次学员都是区县市推荐上来的,这些人下去同样有示范作用,周晋说,对民营企业仅仅靠规范去约束是不够的,要建立一个机制,关心他们,用健康的渠道去教育他们,“用有意义的东西挤去他们不好的思想,这也是一门政治。”
(据《中国新闻周刊》)
作为该计划的第一步,11月8日,重庆市把首批59名民营企业家送到中央党校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在组织者看来,此次“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对于实现企业和政府保持思想同步,意义非凡。封闭培训 他觉得“一点都不亏”
前往中央党校培训的首期培训班共65名同学,除6名工商联机关干部外,其他59名均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涉及地产、建材、服装、加工制造等多个不同行业。
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张莉对媒体透露,从今年起,在5年内,重庆要对万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培训。培训将分别为中央党校、市级、区县党校培训,甚至还有街道和社区。
11月8日,培训正式开始。
在接下来一周时间里,8位中央党校教授分别为学员开设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非公经济发展”等8门课程。
7天培训,杨成清共交了7000多元,包括教学费、资料费及来回机票和食宿费等。他觉得“一点都不亏”。
民营企业老板对“政治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反应颇为积极。“能让企业方向更明确,跟着党走,懂国情,懂政策,懂环境。”重庆市创意产业商会会长周晋说。
11月7日,此次培训的主要推动者,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翁杰明专程从北京赶回重庆,主持次日的培训班动员会。这在周晋看来,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委对此次培训的重视。
翁杰明在学员们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以“校友”的身份提醒“老总”们,参加培训是在展示新渝商形象,“不要旁若无人地在课堂上接听电话,”翁杰明甚至说到细节,“最好是把电话关了,或者调到振动状态。”
在打黑行动还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重庆将民营企业家送往中央党校培训是“一个信号”担心误读 “我们不是被‘教育’对象”
“我们不是被教育对象,而是来学习的。”在培训班,杨成清最担心的就是外界对他们的误读。
杨成清认为,重庆打黑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身份涉黑者只有黎强。黎强注册的渝强公司性质是民营企业,但不代表民营企业都涉黑,民营企业家走上犯罪道路的很少。
8日到13日,整整6天,学员们在航天城“全封闭”式学习。每天上午8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5点半,课程安排很紧。班上有纪律委员,出门要请假,凭学习班的条子才能进出门,晚上11点就熄灯。
11月13日,最后一节课结束,学员们纷纷拉着授课的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刘玉瑛签名、合影。
“搞快点撒,莫要浪费刘老师的表情。”来自重庆民族医院的副院长张厚云的一句话,让大家笑了起来,“回去都要在公司会客厅挂起”。策划者说 “用好东西挤掉坏东西”
重庆市创意产业商会会长周晋是整个培训计划的策划,也是此次培训班的领队。
在重庆,周晋拥有一个广告公司、一个投资公司和一个策划公司。前年开始,周晋开始向分管的工商联副主席提出组织民企老板到中央党校培训的建议。
周晋说,企业家一直是埋头干活,很少抬头看路。压力大了,对自己就放松一些了,自我的约束就少一些。吃喝玩乐,便有些放纵。
去年,中央高层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营企业中,培养和壮大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
从去年开始,周晋利用搞创意产业积累的专家资源,多次前往中央党校联系。今年7月底,重庆市工商联与中央党校签订了“《中央党校重庆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培训合作框架性协议”,最终使得培训班成行。
事实上,早在2001年开始,全国各地便兴起一股民企老板到中央党校“进修热”。培训热潮背后,有人认为私企老板花钱参加培训班,旨在建立一个和党的高级干部沟通的渠道。因为对培训班争议颇多,中央党校今年停止了对外培训中心的招生。
周晋透露,原本此次培训班也要取消的,但因为协议已谈妥,于是只好把培训班放在校外,“没有破坏学校的规矩,对学校的教学也没有影响,算是一种折中做法。”
活动结束的前一天,周晋还是组织全体学员到中央党校内参观了一次,最后在中央党校门口合了影。
周晋认为,在打黑行动还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重庆将民营企业家送往中央党校培训是“一个信号”,一方面政府希望从正面树立重庆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表达党和政府对合法经营的私营业主的关心。
此次学员都是区县市推荐上来的,这些人下去同样有示范作用,周晋说,对民营企业仅仅靠规范去约束是不够的,要建立一个机制,关心他们,用健康的渠道去教育他们,“用有意义的东西挤去他们不好的思想,这也是一门政治。”
(据《中国新闻周刊》)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