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迪拜危机套牢温州炒房团

▲迪拜“上海岛”效果图。
    迪拜楼市神话破灭之日,占迪拜华商十分之一的温州人,资产蒸发就在20亿元左右。中国民间资本和全世界的热钱一起折戟迪拜,惨痛的教训让一直在中国楼市游刃有余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一向战无不胜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开始面对难题:迪拜楼市危机是否也在预警中国房地产业?

迪拜房价:想不到这么快垮台了

    奢华之都迪拜,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允许外国人购置房产的地方。地产向外界解禁的那一天,才是迪拜楼市起步之日。短短十年间,当地楼价涨了三到四倍,其飙升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据总部设在迪拜的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介绍,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二三万元人民币。

    而在北京,四环以内的公寓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即使是杭州这样的城市,主城区商品房平均价格也达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杭州,核心区域的公寓房价早已超过3万元。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在当地经商、务工的华人大约有10万人,经商两三年的商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当地购入了物业,温州人在当地买房的,保守估计有五六千人。在采访中,不少在当地购入物业的温州人认为,当时大家都在当地买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投资。“迪拜的楼市跟中国差不多时间起步,涨得还没有国内快,以迪拜自由港的地位、石油国的资金和当时全世界热钱的追捧程度,谁也想不到房价才到每平方米二三万元就垮台了。”

免税天堂:投资回报率是100%

    迪拜原来只是一个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现有总人口140万,95%是外来人口。除了自由港吸引转口贸易以外,迪拜几乎没有实业,这样一个地方是怎样把精明无比的欧洲银行吸引过来的?

    事实上,迪拜是一个“免税天堂”,炒楼的回报率非常高。王伟胜说,当地的售楼方式就像“卖楼花”,业主可以分期付款。楼还在打地基,交10%,过三五个月再交10%。买下一层楼的物业,总价是1000万元,但首期只要付100万元,三个月后房价升了10%,这时投资者转手卖掉,就能赚100万元,投资回报率是100%,而且除了一点点户名转让手续费以外,没有任何税收。

    “很多人看到暴利,转行做这个的非常多。包括华商在内,这个来钱比传统贸易快很多。刚开始一套两套,最后是大家一起整层买,整幢买。”王伟胜说,“全世界的炒房团都来,印度人最多,一个印度人买了五十幢别墅。温州人里面,只要在那边经商几年的,没有不买房子的。”

    “温州人买房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吃饭,谈什么项目好,大家都出股份,按投资额多少,每个人分摊。”王伟胜说,“一顿饭吃下来,当地的一幢楼可能就被温州人买下了。”

    温州商人认为,从迪拜的楼市来反思国内的房地产,国内早就杜绝了炒楼花,房地产企业也要封顶才能拿到预售证,炒楼的税收成本也比较高,与迪拜相比,国内的房地产管理还是十分严谨,相对安全的。

神话破灭:企业还是得做实业

    楼价推升地价,地价又推升楼价,源源不断的国际游资不停注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谁都认为迪拜的楼市奇迹还会走得更远。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的‘上海岛’现在已经有几十亿元的销售了。”上海中州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宾说。

    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这个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银行、国际热钱竞相投资的“世界地球岛”,规划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岛群,由300多个人工岛排列组成,2007年胡宾以2800万美元买下其中一个小岛,并命名为“上海岛”,计划在岛上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造世界“海上皇宫”,2010年完工,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停工搁浅,这是中国人在当地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亲历了这一事件的温州商人们表示,这次事件带来的最大教训就是,投资不能头脑发热。损失最惨重的,都是炒楼赚到钱以后,再到处拆借投入巨资的人。现在绝大部分温州人庆幸的是没有倾家荡产在当地炒楼,大部分人都是在原来的主业之外,拿出一部分资金作房产投资,都还“撑得住”。

    一些浙江企业家认为,迪拜楼市的崩盘对国内疯涨的房地产也敲响了警钟。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愿意做实业,觉得搞房地产来钱快,都去做“投资家”,但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实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家的心态,都应避免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经济才能健康平稳地运行。

    (据新华社)
 
有中资银行涉入迪拜危机
 
    11月30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公布了与迪拜及迪拜世界有债务关系的金融机构部分名单。名单分为亚洲和欧洲两个部分。其中亚洲部分涉及中国建设银行,但涉及金额不详。

    据投行花旗的报告称,中国工商银行的名字出现在迪拜世界子公司一笔18.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名单中。

    不过,花旗强调,没有中资银行参与迪拜世界总计165亿美元的贷款项目。 花旗指出,工行参与了迪拜世界旗下的地产公司Nakheel 2012年8月到期的18.5亿美元银团贷款。(据《经济观察报》)
 
迪拜政府表示不对债务负责
 
    据新华社阿布扎比11月30日电(记者 安江  孙瑞军)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政府11月30日公开表示,政府对“迪拜世界”的债务不负有责任,因此不对其提供担保。

    有关负责人说,迪拜世界是一家以商业运作为基础的公司,它与债权人和投资方的一切经济行为和商业往来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

    这位负责人还说,“债权人应对他们借钱给迪拜世界的行为负起责任,他们认为这家公司是迪拜政府的一部分,这是不正确的。”
 
“沙上建塔”警示中国楼市
 
    此次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最大的警示作用就是,我国经济应尽快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关注房地产业风险上升在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潜在副作用。

    从历史经验上看,无论此次迪拜债务危机还是尚未结束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都直接和房地产行业相关,更早的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失去的10年”也是直接受累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金融危机导致的房价下跌、建设项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使迪拜世界的偿还能力大受影响,这种“沙上建塔”的扩张随时可能轰然倒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迪拜债务危机带来的一个启示是,银行不应该把风险过多地集中在某一个行业,包括房地产。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表示,其实我国在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中,钢铁、水泥、物流等大都直接和房地产业相关。

    迪拜危机是源于政府增信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企业举债大举开发房地产的模式。目前,我国地方财政仍严重依赖于土地,这一模式当警惕。

    陆红军表示,应该高度监测热钱动向,避免涌入我国吹大房地产泡沫。这次迪拜债务危机就与此前国际资本流入迪拜抬高其资产价格有关。由于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加上此次迪拜债务危机的避险需求,热钱可能再度瞄上我国。 (据新华社)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