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资料片) |
“作为政府总理,应该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这是我的义务。”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这是中央主要领导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独家专访,并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网络直播。
新华社是如何组织这次报道的?29日,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讲述了这次专访从酝酿到实施的幕后故事。
[策划准备]确定选题耗时近俩月
《法制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在新华社独家专访温总理之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似乎还没有接受过国内媒体独家专访。新华社是怎么得到这个机会的?
刘思扬:专访温总理,从开始酝酿到实施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10月底,我们研究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报道时,大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揽子计划实施近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到年底,保八无悬念。这么大的成绩,这么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报道应该怎么搞?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报道设想,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专访温家宝总理。随后,我们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获得同意。
[人员确定]专访记者反复试镜
记者:很多人都很好奇,采访总理的记者是谁?专访记者是通过“海选”还是其他方法选出来的?
刘思扬:专访记者没有经过“海选”。我们对记者的能力和水平很清楚,没有必要“海选”。专访记者是我们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赵承,他是高级记者,长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熟悉经济问题,多次采访过中央领导同志活动,又是新华社“十佳记者”。因此,当专访任务确定后,提问记者我们首先想到了赵承。
记者:选定专访记者后,进行训练了吗?
刘思扬:为了使他在专访时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特意安排音视频部的专业主持人同他交流,讲解注意事项,并反复模拟现场进行试镜。这个训练减轻了他不少压力,起码对灯光和镜头是适应了。
[问题设计]“问计”网友淘出俩问题
记者:赵承一共问了17个问题,其中有两个是网友的提问,这两个问题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刘思扬:为了搜集网友的问题,新华网于27日上午10时,公开挂出“温家宝总理将于下午3时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的预告消息。
采编人员对网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最终形成了网民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房价,一个是放宽户籍限制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
[现场报道]7种文字滚动发稿
记者:这次专访一共投入了多少人?
刘思扬:独家专访温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采编、技术、营销、后勤等多个方面,直接、间接(参与)人员应该超过300人。这次采访分为前方、后方两个部分。其中,为了保证直播报道的顺畅、安全,我们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专门设立新华社独家专访温家宝总理发稿中心,用中、英、法、俄等7种文字滚动对外发稿。
[专访评价]国家领导人与民众沟通新渠道
刘思扬:从27日上午10时新华网发布预告直至专访结束,新华网的流量峰值达到60G,是日常的4倍,网页浏览量达到1.78亿人次。另外,数据还显示,共有500多家海内外媒体转载或链接了这次直播访谈,31个省区市和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的7万多网友参与讨论,1万多网友来帖。
新华社用户的评价是: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是一次定位准确、过程成功、内容翔实的交流和对话,开辟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众沟通的新渠道,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有重要意义,也促使网络传播与互动这一新型交流形态走向主流。
据《法制晚报》
这是中央主要领导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独家专访,并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网络直播。
新华社是如何组织这次报道的?29日,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讲述了这次专访从酝酿到实施的幕后故事。
[策划准备]确定选题耗时近俩月
《法制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在新华社独家专访温总理之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似乎还没有接受过国内媒体独家专访。新华社是怎么得到这个机会的?
刘思扬:专访温总理,从开始酝酿到实施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10月底,我们研究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报道时,大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揽子计划实施近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到年底,保八无悬念。这么大的成绩,这么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报道应该怎么搞?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报道设想,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专访温家宝总理。随后,我们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获得同意。
[人员确定]专访记者反复试镜
记者:很多人都很好奇,采访总理的记者是谁?专访记者是通过“海选”还是其他方法选出来的?
刘思扬:专访记者没有经过“海选”。我们对记者的能力和水平很清楚,没有必要“海选”。专访记者是我们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赵承,他是高级记者,长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熟悉经济问题,多次采访过中央领导同志活动,又是新华社“十佳记者”。因此,当专访任务确定后,提问记者我们首先想到了赵承。
记者:选定专访记者后,进行训练了吗?
刘思扬:为了使他在专访时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特意安排音视频部的专业主持人同他交流,讲解注意事项,并反复模拟现场进行试镜。这个训练减轻了他不少压力,起码对灯光和镜头是适应了。
[问题设计]“问计”网友淘出俩问题
记者:赵承一共问了17个问题,其中有两个是网友的提问,这两个问题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刘思扬:为了搜集网友的问题,新华网于27日上午10时,公开挂出“温家宝总理将于下午3时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的预告消息。
采编人员对网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最终形成了网民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房价,一个是放宽户籍限制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
[现场报道]7种文字滚动发稿
记者:这次专访一共投入了多少人?
刘思扬:独家专访温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采编、技术、营销、后勤等多个方面,直接、间接(参与)人员应该超过300人。这次采访分为前方、后方两个部分。其中,为了保证直播报道的顺畅、安全,我们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专门设立新华社独家专访温家宝总理发稿中心,用中、英、法、俄等7种文字滚动对外发稿。
[专访评价]国家领导人与民众沟通新渠道
刘思扬:从27日上午10时新华网发布预告直至专访结束,新华网的流量峰值达到60G,是日常的4倍,网页浏览量达到1.78亿人次。另外,数据还显示,共有500多家海内外媒体转载或链接了这次直播访谈,31个省区市和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的7万多网友参与讨论,1万多网友来帖。
新华社用户的评价是: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是一次定位准确、过程成功、内容翔实的交流和对话,开辟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众沟通的新渠道,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有重要意义,也促使网络传播与互动这一新型交流形态走向主流。
据《法制晚报》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