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曹操墓真假之辨背后

刘庆柱
马未都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发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曹操高陵确认无疑吗?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秦汉考古学家刘庆柱,著名收藏家、文化名人马未都。论证过程是否严谨?

    记者:河南方面在组织专家回应质疑的过程中,由于持质疑态度和持确认态度的专家学者们观点不一,给公众造成了论证过程不严谨甚至专家“打架”的印象,这种现象正常吗?

    马未都:河南方面的回应我看了,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探讨,但唯一不能探讨的是程序,应该尽快说清楚。河南说国家文物局组织过两次论证会,论证会都是由哪些人参加的,公布出个详细名单来,让大家知道是怎么论证的。这么大的文化事件,没有严谨的程序,就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性。所有的资料应该一次公布完毕,经得起大家问。我觉得论证过于草率了,低估了公众对曹操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记者:目前社会上对论证程序的质疑仍然很多,如何看待他们的意见?

    刘庆柱:据我所知,2009年11月9日和13日,河南省文物局曾委托国家文物局两次组织专家对考古成果进行论证,专家们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所和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不全是搞考古的,历史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相关学科都有。论证形成了专家意见,论证过程河南的文物部门应该有记录。

    从学科的角度看,曹操高陵的发掘和认定工作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不能把学术问题“政治化”,说是什么曹操版的“周老虎”。把非社会的问题炒作成一个社会问题,这有点过了。

是否曹操墓谁说了算?

    记者:此次发布曹操高陵认定消息的,是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公众中产生了一种声音,认为此次新闻发布不权威、认定不权威,这样的发现该不该有国家层面的声音?

    马未都:如果这次发现真是曹操墓,那么文学、史学、考古学上的曹操墓之谜也就算尘埃落定了。但这么多天了,国家文物局为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是不是没有认可?在老百姓心目中,毕竟国家文物局是最高等级的声音。

    记者:考古成果究竟该由谁来发布?程序上有没有规定?

    刘庆柱:通常一个考古发现结果的确认,首先是考古发掘队的学术结论,然后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重要的考古发现还要组织相同、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必要论证。

    考古成果谁来发布,我国现有文物法规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程序。据我了解,两次在河南开论证会,都是由国家文物局关强司长带队去的。在北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报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的,关强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发了言,他明确表示,西高穴墓发掘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目前根据专家们的确定,可以认为西高穴墓为曹操高陵,还建议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个人理解,这应该就是国家文物局的态度。

是否利益驱动下的商业炒作?

    记者:此次关于曹操高陵在安阳的消息,有人担心是地方政府带有商业利益的炒作。地方政府有没有在利益驱动下炒作的意图?

    马未都:里面肯定掺杂了地方利益,这不是明摆着吗?据说安阳现在把所有力量都动员起来了,这完全是利益在驱动。

    记者:关于曹操墓的议论成为岁末年首最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担心这里有学术与利益“挂钩”的嫌疑,有人甚至算出这一发现能给当地带来4个亿的财政收入,如何看待这些议论?

    刘庆柱:我肯定地说,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拿安阳一分钱。之所以要认定这个墓的性质,是因为要给保护一个名分。在我国,只有申报了各级政府的文物保护单位,各级财政才能拿钱出来。

    大家应该正确理解文化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保护是主业、是前提,但保护不排斥开发利用,只有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历史。当然利用有各种形式,但必须由文物部门主管。

    至于一个曹操墓能给当地带来4个亿的说法应该没有什么依据,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考古是个学术问题,不能掺杂其他利益在里面。

    据新华社郑州1月5日电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