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中日四不同抗衡楼市崩盘论

    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正在网上频频流传。 该“时间表”将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相对比,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经济过于依赖出口、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等等,都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很大风险,并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明年崩盘。

    “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网上频频流传,网民们热衷为房地产算命、搞倒计时,这从另一方面映射出民意:高房价成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大家只好唱衰,盼其“早死”。

楼市崩盘进入倒计时了吗?

专家观点:崩盘论和时间表没关系

    截至今年2月,国内房价已连续9个月上涨,2月份同比增幅为10.7%。海外有人宣称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而近期,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更在网上流传,传播着一个令人恐慌的预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明年将会崩盘。

    “我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在短期内崩盘。”国金证券研究所房地产行业研究员曹旭特坦言,“因为我们和日本的情况不一样,这样拿两个国家来比较是有问题的。我们与当时日本在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等方向都十分不同。而数据显示,当时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横向升值了200%多,诸多大的前提都不一样。”申银万国(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又戈则发表个人观点认为,崩盘论和时间表没有关系。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亦表示,“我认为这种担忧有些多虑。但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上涨确实显得不合理。如上海的高档住宅,2月份房价同比增幅超过80%。过热现象在北京、深圳和杭州也能看到;过去5年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较收入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李晶表示,这种现象可看作是城市新增财富被用于投机的迹象,而非对金融杠杆的肆意使用。而中国房地产行业问题的症结在于投资阶层将房地产视为保值工具。

    “鉴于中国未开放的资本账户和不发达的资本市场,这一经济体为人们提供的投资选择有限。房地产和股市成为两大可能。那些将购房作为投资的人认为其风险小于股市。”在李晶看来,市场明显存在不匹配现象,开发产品因富人们将购房作为投资产品的嗜好而倾斜。因此就出现了大量没人居住的高档公寓——投资者往往拥有多套公寓。与此同时,价格不断被推高。

调控楼市政府能有多大作为?

专家观点:房地产市场绑架了地方经济

    尽管如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仍面临着泡沫破灭的风险。

    “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可能性存在,也比较大。”白又戈分析认为,以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不是由真实的需求带来的,而是资金所推动的。这是由国内资本过剩所带来的。

    “中国的房价主要与国家的大环境有关系,对房地产价格最大的影响政策是货币政策。”曹旭特则认为,“房地产政策有逆国民经济周期的特点,经济越好地产越差,因为决定地产最主要的因素是货币政策,而并非GDP增长的几个百分点。”

    “对于完全市场化的行为,政府能做的也不多,最有利的手段是采取加息。”但事实显然不能如此简单。“房地产市场绑架了地方经济。而由于资本过剩在中国封闭经济状况下不能解决,选择房产泡沫破灭,意味着政府必须选择承担其他的政治后果和社会成本。”白又戈表示,这是一个两难抉择。

    曹旭特亦认为,政府目前亦面临抉择。“当然最理想的效果是有交易量但是房价不涨,不过我们认为这个比较矛盾,好比大家买了一只股票,如果买的人多自然是涨。房价和房地产交易量也是这样的关系。”

中国能避免日本的前车之覆吗?

专家观点:四大不同为中国提供腾挪空间

    尽管如此,在白又戈看来,中国政府目前还没有迫切到令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地步。而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也认为,虽然今天的中国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四大不同。相信只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和有前瞻性的政策,中国快速增长在未来几年仍可以持续。

    首先是人口增长及结构不同。中金公司认为,日本总人口在1990年即达到高峰,而中国要到2030年。日本的“人口红利”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才消失,而中国人口红利将持续到2015年左右,并且可以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建立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劳动力市场,提高教育水平和劳动力培训,打破户籍制度等第二次实现。

    其次是农村发展水平不同。1985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6.7%的高点,城市化已经接近尾声;而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

    两国的外资参与程度也不同。中金公司表示,日本较少利用外资,出口企业中以日本本土品牌为主,而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吸收外资国,近一半出口来自于三资企业,大幅升值会直接损害跨国公司在华的经济利益,所以美国逼中国大幅升值很难得逞。

    政府方面,对银行企业控制力不同。中金公司认为,日本政府对银行监管不足,企业自主性较强。泡沫前,日本金融机构是房地产泡沫的最大支持者,地产泡沫持续长达10年。而中国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有很强的控制力,可以适当引导资金流向,从源头上控制投机资本,并适时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泡沫。

    据《南方都市报》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