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青岛上演网络问政

在同一个时间段,10多个部门“一把手”同时上网坐镇,普通网民有了直接向“衙门” “灌水” “拍砖”的机会;而背后,是被称为独立第三方的专家手执“判官笔”垂帘听政,为这场网上政务交流写下独立的评判。

当“庙堂”与“江湖”碰撞呼应时

280多万在青岛进行IP注册的网民开始学会以公民的名义发问……

    在同一个时间段,10多个部门“一把手”同时上网坐镇,普通网民有了直接向“衙门” “灌水” “拍砖”的机会;而背后,是被称为独立第三方的专家手执“判官笔”垂帘听政,为这场网上政务交流写下独立的评判。5天55个部门官员和4万多名网民网上交锋。3月,一场规模空前的网络问政在青岛上演。

    50分?90分?或是100分?谁的官帽会有危险?这些都不重要。青岛进行的这场规模空前的网谈中,草民有了话语权。对“拍砖”,官员不仅要听,还要客客气气地回应 ,“说”声谢谢。

    4.2万次的点击量、上万条提问的背后,是在青岛市进行IP注册的280多万网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为百姓创造这样的生活,究竟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公民社会里,政府开始思考,开始学习倾听。而市民,感受到的是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说话的分量。

    看着几天来青岛政务网上罕有的热闹场面,有人莞尔一笑:“别相信,这又是一场秀!”但也有人说,如果能通过这种活动促进政府工作效能,让老百姓形成监督政府的公民意识,那么,即便是作秀,这也是一种必要和进步。

    “网络问政”是一个推手,推一推,生活就会有新的变化。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