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信息公开会为地方形象加分

“扔钱门”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更多的人,包括伍皓自己,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物简介

    4月22日下午,正在北京参加厅局级干部培训的伍皓受邀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开场白尚未说完,即遭网友现场撒五毛纸币抗议。伍皓现场未作反应,随后在微博上公开回应,甚至一度答应赴约,要让体制内外“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良性的互动”。这一互动引发了媒体和网友极大的兴趣——在内地,较高级别的官员很少“有机会”能够直面抗议。

    伍皓是在2008年12月10日去宣传部报到的,几个月以后就因为在“躲猫猫事件”中组织网友调查团而出名,此后一直站在舆论潮头,最近半年更因为在微博上频繁发言——施政、辩论、作诗、求助、晒心得、晒收入、讲故事、夸人、批评Google等等而持续毁誉参半。

    1992年从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毕业后,伍皓主动要求去西藏工作。在新华社西藏分社和云南分社工作16年后,他调入云南省委宣传部,“宣传部的舞台更大,我也很喜欢。现在每天做多少事情基本上是我自己安排,只要你想做,有做不完的事。”2009年3月,他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而4月28日接受采访时他说:“只要我还在位置上,以后云南有什么突发事件,你们随时来。”

    ■关键是理念的转变

    记者:最近两天微博都没更新?本来你应该4月28日和网友面谈的。

    伍皓:事情发生以后我还是想了很多,确实觉得有一些作秀。实际上你说我比较高调,或者说作秀,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宣传管理工作面临一个理念的变革和进步,要让更多的同行来接受这些新的理念,你不去推广、不去说,单靠你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是很小的。“扔钱门”以后我还是想了一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该展现的理念也都展示了。原来主要是系统内好多人不一定接受咱们这些理念,但现在我看是越来越接受了,各个省的宣传部门也都请我去讲课。

    记者:他们想要学什么东西?技术还是理念?

    伍皓:主要是理念,理念必须要转变,现在新闻宣传管理上主要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为此我这儿还发生了一个争执。当时讲媒体课的时候是白岩松他们来,但是他们讲的我就觉得纯粹是从技术上,比如说记者对付官员有哪些手段,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哪些应对的办法等等。

    记者:管理者有什么动力要改变理念呢?

    伍皓:现在关键就是这个问题。你看我在微博上怎么老是自我炫耀,稍微有一点好的评价就转上来,这不是我个人想怎么样,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理念转变以后,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去年以来我们这样做了,所有的突发事件,记者来我们从来没有像别的地方那样说不准你们来,堵截、盯防、婉拒什么都没有,并没有把云南抹得多黑,是吧。所以信息公开透明,并不会损害一个地方的形象,反而会为一个地方的形象加分,政府的公信力会得到提高。

    ■协同对话

    记者: “扔钱门”事件,体制内是什么反应,比如说云南省有关方面是什么反应?

    伍皓:现在没有任何反应。

    记者:那你的同事呢?

    伍皓:同事主要是担心,就是说会不会影响我的仕途,(他们)说其他官员都没碰到过。如果说超出了上级领导的容忍度,可能就会影响很大。

    记者:那对社会舆论你又怎么看?

    伍皓: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是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我们希望能找到很好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对话的途径,不管多大的仇恨和矛盾,其实都是有基础能够走向协同对话的。

    记者:对于中国社会这种博弈的未来走向,你怎么判断?

    伍皓:执政党一定要对这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做出更多的改变来取得这个社会的共识。比如说现在总理提出来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一下子)哪个领导都这么说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但是你具体做了什么?

    ■过了试用期

    记者:从你2008年12月10日履新到现在,有没有明显感觉到体制内的反对者?

    伍皓:我觉得主要是一个观念碰撞的问题,你一个新的做法,一时半会要让别人接受,那要有一个过程。但是毕竟我们走到现在了,而且很多人原来预测我可能过不了试用期的关。

    记者:试用期多长?

    伍皓:一年。但实际上也过了,这个已经说明问题了。新东西一下子全端出来,肯定很多人接受不了,现在我们就抓住热点事件推出一些尝试。

    记者:“扔钱门”算不算一种尝试?

    伍皓:实际上它没有对我造成任何情绪上的波动,这就是条件反射,是自然而然,所以我一直跟你强调理念的重要性,就是脑袋里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你就会自然反应出什么样的行为。如果你觉得权威不能挑战,那肯定会觉得好没面子,肯定会勃然大怒。

    记者:在现行体制下,做一个宣传部副部长,怎么样最能为自己加分?

    伍皓:以前说歌功颂德才叫宣传,现在履行新的职责,在原来的要求外,“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注: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新时期对新闻工作的6句要求,前两句是“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作为宣传部,任何一个地方的宣传部,真正把这几句话做好那不是加分吗?

    据《南方人物周刊》

王琳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