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年山东省高招会现场。 徐延春 摄
采访记者 徐洁
采访内容 2010年山东省高考、高招会
6月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季,高考、中考接踵而来,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跑教育的记者,我每年都有机会观摩全社会对考试的狂热崇拜。一个月下来,所有的感受被磨得只剩一个——考生太累了,家长太累了,媒体太累了,整个社会也太累了。
高考第一天,济南商贸学校考点门口,一位神色疲惫的爸爸倚在电动三轮车上告诉我,怕耽误考试,他一晚无眠,通宵上网就等着叫儿子起床。这位爸爸在机床二厂当工人,工资1200元,考前给儿子吃海参,花掉半年工资。我在想,这吃的其实不是海参,是安慰。
围绕着高考,似乎与之相关的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为了高考,所有工地夜间停止施工;为了高考,载着考生的车辆可以闯红灯;还是为了高考,11万人拥进高考招生咨询会会场,拥挤而聒噪,咨询几乎成了搏斗。
“闯红灯是特权吗?为了一场考试,命都不要了。”山东省实验中学温学琦老师将此视为可笑的逻辑。在他看来,更可笑的还有“高考期间,所有工地夜间停止施工” ,“按照这一逻辑,高考时间之外,施工扰民似乎是合理的。”
6月9日上午,高考结束了,某考点门口,一名有经验的收废品男子早早等待,即将离校的学生把成麻袋的书本抬上去,又倒出来,一名男生接过卖书得的30块钱说:“买这些书,花了3000块也不止。”一名学生把装满书的编织袋抬上爸爸的车,却转身对我说,他要回家把书撕掉。
为什么?
“为了发泄。”
发泄什么?
“我们老师说了,高中时不用惦记着玩,上了大学有的是时间玩。”
东营人黄磊就读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他说,在澳洲,人们将大学教育视为奠定一个人兴趣和未来道路的关键。然而,从让人窒息的高中生活和高考制度中走出来的我们,有几个还会热忱地投入大学的学习?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兴趣透支、精力透支、体力透支。”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讲过的这句话言犹在耳。
“什么是好专业?”这是高招会现场家长和考生热问的一个问题。透过这句问话,我甚至觉得,相当多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弄清楚,自己真正喜爱的、值得为之投入的究竟是什么?
高考到底是一个起点,还是一个终点?那些拼尽了全力通过高考的学生,余下的学习兴趣和精力还能支撑他们走多远?那些为了发泄丢掉书本的学生,是否还愿意进行本应该贯穿一生的学习?
全社会正在身不由己地被高考绑架;同时,也正是社会,在集体的狂热中,将高考推向了神坛。
那根越绷越紧的弓弦,什么时候会断?理论上,它一定会有这一天的;而现实中,它还要煎熬人们多久?
采访记者 徐洁
采访内容 2010年山东省高考、高招会
6月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季,高考、中考接踵而来,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跑教育的记者,我每年都有机会观摩全社会对考试的狂热崇拜。一个月下来,所有的感受被磨得只剩一个——考生太累了,家长太累了,媒体太累了,整个社会也太累了。
高考第一天,济南商贸学校考点门口,一位神色疲惫的爸爸倚在电动三轮车上告诉我,怕耽误考试,他一晚无眠,通宵上网就等着叫儿子起床。这位爸爸在机床二厂当工人,工资1200元,考前给儿子吃海参,花掉半年工资。我在想,这吃的其实不是海参,是安慰。
围绕着高考,似乎与之相关的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为了高考,所有工地夜间停止施工;为了高考,载着考生的车辆可以闯红灯;还是为了高考,11万人拥进高考招生咨询会会场,拥挤而聒噪,咨询几乎成了搏斗。
“闯红灯是特权吗?为了一场考试,命都不要了。”山东省实验中学温学琦老师将此视为可笑的逻辑。在他看来,更可笑的还有“高考期间,所有工地夜间停止施工” ,“按照这一逻辑,高考时间之外,施工扰民似乎是合理的。”
6月9日上午,高考结束了,某考点门口,一名有经验的收废品男子早早等待,即将离校的学生把成麻袋的书本抬上去,又倒出来,一名男生接过卖书得的30块钱说:“买这些书,花了3000块也不止。”一名学生把装满书的编织袋抬上爸爸的车,却转身对我说,他要回家把书撕掉。
为什么?
“为了发泄。”
发泄什么?
“我们老师说了,高中时不用惦记着玩,上了大学有的是时间玩。”
东营人黄磊就读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他说,在澳洲,人们将大学教育视为奠定一个人兴趣和未来道路的关键。然而,从让人窒息的高中生活和高考制度中走出来的我们,有几个还会热忱地投入大学的学习?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兴趣透支、精力透支、体力透支。”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讲过的这句话言犹在耳。
“什么是好专业?”这是高招会现场家长和考生热问的一个问题。透过这句问话,我甚至觉得,相当多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弄清楚,自己真正喜爱的、值得为之投入的究竟是什么?
高考到底是一个起点,还是一个终点?那些拼尽了全力通过高考的学生,余下的学习兴趣和精力还能支撑他们走多远?那些为了发泄丢掉书本的学生,是否还愿意进行本应该贯穿一生的学习?
全社会正在身不由己地被高考绑架;同时,也正是社会,在集体的狂热中,将高考推向了神坛。
那根越绷越紧的弓弦,什么时候会断?理论上,它一定会有这一天的;而现实中,它还要煎熬人们多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