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国国奥与南非国奥的遭遇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杜伊确实有两下子。
杜伊当了中国国奥主帅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每次集训或参赛,阵容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他需要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之内,选择最合适的队员组成明年征战北京奥运会的班底。一般而言,这种组队的进程难免要付出成绩不佳的代价。可奇怪的是,杜伊无论带哪套人马参加哪次比赛,选人和试阵目的达到的同时,成绩居然还不错。
就说这次南非之旅,中国国奥从炎夏的北半球一家伙飞到严冬的南半球,队员们对反差巨大的气候、环境的适应,肯定要有一个过程,而且他们首战遇到的是以逸待劳、对气候和环境完全习惯的东道主,加上场地不好,裁判又是非国际级的二流货色,这球,可以说要多难踢有多难踢。
耐人寻味的是,杜伊的队伍照样踢得有板有眼,在寒风刺骨和场地坑洼的糟糕条件下,仍然打出了典型杜氏风格的技术流。即便下半时体力明显下降,速度慢下来了,进攻势头减弱,但依旧保持着清晰的阵形和流畅的节奏,阵脚未乱。真是不能不承认,好教练就是好教练。
好教练的标志是什么?既是有了好球员就能踢出好球,更是在没有好球员的情况下,亦能把球踢好。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衡量教练的水平,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本来毫不相干的11个人捏合成一支成型的球队,让每个人都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量,11等于11,甚至大于11。
土伦杯在国内联赛期间举行,所以杜伊只能带一班替补去法国。然而那支“国奥二队”身上丝毫看不出什么地方不如“一队”,土伦杯亚军就是最好的佐证。这回杜伊终于可以带“一队”出征了,可你还是搞不懂,为啥他们像“二队”一样在一起练得很少,却同样几乎不需要磨合,一下飞机便如同已经合练了几个月那样默契得令人难以置信。
想想不久前中国国家队在泰国那场“耻辱的失利”,那会儿是天太热,而这次国奥的问题是天太冷,对手都是特别适应主场氛围的主队,国足彻底被天气、体能打败,国奥则彻底战胜了主队赖以欺负客人的全部天时地利人和。
是国奥的队员比国脚们更加出色?恐怕未必。差距其实就在于,国奥有个杜伊,而国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