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0月22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汪涌、蔡拥军
坐在经常“门可罗雀”的十运会足球赛场上,令人不由回忆起1993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的七运会足球赛决赛--成千上万的球迷像过节一样涌入球场。拥有马林、黎兵、高升、董礼强等国脚的辽宁队,与拥有高洪波、高峰、谢峰、魏克兴等国内一流球员的北京队的冠军争夺战,吸引了6万多名观众现场助威。
不仅是决赛,七运会足球比赛从小组赛开始就吸引了相当多的球迷,世界第一运动在全运会上成为球迷的“大餐”,甚至成为衡量中国足球最高水平的重要标尺。可惜的是,当年的盛况如今不再,十运会的足球赛场上,捧场者寥寥,有的场次甚至出现了安保人员多于球迷的尴尬场景。
十运会足球赛分别在南京、无锡、扬州等地举行,分散举办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球迷、尤其是一些基层城市球迷现场观球,但是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组织者的预料。
11日在无锡赛区开赛的第一天,因为球迷太少,赛区组委会从各个学校组织了上万学生现场观看。但是第一场比赛仅过了半小时,看台上组织来的观众就几乎走光。第二场湖北队与广东队比赛,全场仅有200多名湖北球迷和零星的本地球迷。购票观看的球迷人数甚至还没有现场的安保人员多。
不仅无锡赛区如此,扬州赛区、南京赛区也是一片冷清,即使是在有东道主江苏男足的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每场比赛的观众人数也就是千人左右。唯一例外的是江宁体育中心的女足赛场,但是这里的观众有很多是组织而来,真正购票入场的同样不多。而女足小组赛最后一轮广东队与河南队的比赛,甚至安排在既无观众席也无记者区的训练场地进行。
为什么球迷不再认同全运会的足球比赛?记者发现,这其中有全运会自身的问题,不过更多的不是全运会的问题而是足球的问题,而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足球市场就可能进一步萎缩,我们失去的也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足球市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