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16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提出了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任务,指出发展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三个环节,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张发强说,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二是健全群体活动组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网络,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三是举办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三个环节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边工程,即:群众身边的场地、群众身边的组织、群众身边的活动。抓住了这三个环节,就抓住了群众体育工作的共性和普遍性。
他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各地完成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1995-2000年)建立全民健身体系基础框架的目标,尤其是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央收入部分60%,总计达7·5亿元,建设全民健身工程3000多个、全民健身路径近万条。人们可以看到在城市社区、公园、广场和农村乡镇,公益性健身设施多起来了,大大方便了群众体育锻炼。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雪炭工程”,分三批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共1·46亿元,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三峡地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36个县、市受益。
张发强指出,场地和设施是群众从事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仍然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场馆建设要走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原则。为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多元化需求,场地建设也要形成多元化结构,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但是由各级政府投入和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的健身广场、健身中心、健身路径、晨(晚)练点以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是公益性的,非营利的,也是主导的。
最近公布的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比1996年增加了2·8个百分点。张发强提出,发展小康社会体育,体育人口要逐年有所增加。加强组织建设,是发展群众体育的组织基础,而开展活动是搞好群众体育工作的手段。城市的重点在社区,农村的重点在乡镇。目前,各地群众性体育组织约有5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7多万人。要继续搞好体育进社区的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既要形成传统,又要有特色。国家体育总局将征集健身锻炼方法,分期公布,提倡科学健身。
张发强表示,发展小康社会体育的内涵和量化标准,还有待于体育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他认为,江苏省提出的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大体上勾画出了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小康体育初级阶段的蓝图。八个一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健身组织网络、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周活动、建设一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一批晨(晚)练健身点、建设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个公民体质测定站、举办一系列体育健身科普讲座、形成一个特色体育项目。
张发强还谈到了江苏、浙江建设“环太湖体育圈”和北京建设龙潭湖体育主题公园的计划。他说,各地体育部门要利用搭建这两大赛事平台的机遇作好群众体育的大文章,发展小康社会体育,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努力开创群体工作的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