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时候,一个人苦苦追求的目标会简单得不可思议,就像十五、六岁时的姚明,打球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为了去NBA打球,他玩命地训练,只是为了有一双合脚的鞋子。
“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子穿了。”姚明常跟同居一室的青年队好友刘炜这么诉说自己的“远大志向”。
他有一双跟身材一样“疯长”的大脚。刚开始穿妈妈方凤娣的鞋子,后来穿爸爸姚志源的;没过多久,他的大脚超过了姚志源,只能上街去买了。姚志源穿46码鞋,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的鞋子是48码的。慢慢的,48码也容不下姚明的脚了。
方凤娣只能到北京八一队过去老队友那里要一些鞋,八一队的大个子多,留下了一些鞋子。在上海,姚明所在青年队每人每年可以领两双回力牌球鞋,当年上海队有个大个子,回力鞋厂也库存着一些大鞋,于是拿给姚明穿。
“那时,我们每年穿坏两双鞋后,就得自己买鞋了,”刘炜回忆说。他记得姚明的鞋子缀满了补丁,烂得不成样子,还不舍得丢。
上海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至今说起姚明的鞋子,还大发感慨:“方凤娣为了儿子能有一双合脚的鞋,真是绞尽脑汁。”1996年,方凤娣托在美国的亲威章明基(后来姚明能顺利去NBA打球,离不开他的成功运作)买了一双白色耐克牌球鞋,花了92美元;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姚家来说,这双鞋子无疑是件奢侈品。俞小苗记得方凤娣当年穿的衣服,也是打着补丁的。
幸亏姚明无与伦比的身高,已经引起了上海体委的重视。作为青年队队员的姚明,还只是集训选手身份,尚未获得正式编制,但篮球队所在的上海梅陇训练基地开始给予姚明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当方凤娣后来又给姚明从美国买了一双耐克鞋时,时任基地主任的韩竞英把购鞋费用给姚明报销了。
1996年初成立的上海东方男篮俱乐部队获得了耐克公司的赞助,但只限于一线队伍。俞小苗找到耐克公司的一名员工钱安柯,给姚明“索要”鞋子;钱安柯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了一双篮色的大鞋子。对姚明而言,这双鞋子并不合脚,穿上去太紧;但姚明还是挺满意,把一双大脚硬撑进这双“公家鞋”后,快乐得不得了。
青年队的日子很艰苦,比赛少,每天就是没完没了的训练。“每天练四次,早操、上午、下午、晚上。反正一天到晚,头发没有干过,”刘炜说。
东方男篮助理教练陆智强是当年上海青年队的教练,他还记得姚明刚进青年队时,虚胖,身上尽是肥肉,没什么力量,不怎么会打球,甚至“连跑都不会跑”。不过姚明、刘炜等人很懂事,自己要练,而且练的时候很动脑筋。“如果自己不想练,教练再怎么费力都没用。姚明在训练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含混的人。”
他说,姚明他们那一批十几个人最后进入一队的,只有姚明、刘炜、贾孝忠和海瑞等几个人,其他都被淘汰了。“能进一队的,都是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训练强度越大,鞋子就坏得越快,连姚明都不记得自己穿坏了多少双鞋子。当他最终需要一双53码的特大号鞋子时,已不再为找不到合适的鞋而发愁了。此时他已经进了一队。从此,耐克公司开始为他特制球鞋。
“姚明的鞋子真大哟!”梅陇训练基地工人沈培红描述说,过去姚明的衣服和鞋子都放在她这里洗,“他的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倒得出水,毛巾拧得出汗来!”
个子小小的沈培红从来都觉得姚明是个“老好”(上海话,即特别好)的人,她给姚明洗鞋子,虽然洗他一双相当于洗别人两双,但她从来都只收一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