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世界冠军邓亚萍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角色置换。2003年2月24日,邓亚萍开始了她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的第一天。这一天,她兴奋地对记者说———
到奥组委工作是我的荣幸
一套优雅得体的黑色套装,加上一幅很斯文的眼镜,邓亚萍就这样出现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的办公室、出现在记者面前。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围攻”,邓亚萍不仅如在赛场般镇定自若,而且伶牙俐齿,一展去英国“充电”和转型后的风采。
我不会考虑个人得失
“能到奥组委工作我很幸运,有那么多人想来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来,所以我是幸运的。”邓亚萍一如当运动员时一样爽快。“今天是我第一天正式上班,任三级项目专家,上午参加了美国VISA公司的一个活动,下午部门要开会,讨论市场开发问题。可能到奥组委工作比我想像中的更艰难、更忙碌,但是我既然选择了,就没有什么退路可走,我会踏踏实实向前走,尽我所能。”
对于拿过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的邓亚萍来说,她的名字可以说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此,邓亚萍并不讳言。“我加入奥组委,就是要尽我个人的一份责任,要为北京奥运会贡献我个人的一份力量。我希望能通过我个人的影响、我的无形资产、我的个人魅力,争取更多的赞助,支持奥运,为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邓亚萍坦率地告诉记者,到奥组委工作,她个人损失很大。因为奥组委有明确纪律,工作人员不可以从事任何兼职或商业性活动等。不过邓亚萍强调:“到奥组委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我个人可能会损失一些物质或金钱方面的东西,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只是物质与金钱的丰富,更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如果能通过努力为大家带来快乐、为国家带来快乐,那个人的损失真的不算什么。”
至于为什么选择到市场开发部工作,邓亚萍解释说:“北京奥运会要办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市场开发很重要。像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都是盈利的。”另外,邓亚萍也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运动员,给大家的印象首先是诚信,因为运动员是通过奋发向上、通过努力拼搏取得成绩的,而商界也最讲究诚信。
一切为工作让路
在参加北京奥组委工作的同时,邓亚萍还将继续自己在剑桥大学的博士课程。工作和学业的安排也成为摆在邓亚萍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邓亚萍十分坚决地表示,奥组委的工作是绝对摆在第一位的。“举办奥运会实在太难得了。2008年奥运会不会等你,他不会因为你没准备好而推迟,所以我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大方向、大目标努力,所有事情都必须为工作让路。”
邓亚萍告诉记者,她与导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彼德·纽伦已经达成了默契,她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书和有关资料已全部带回来了。另外,她会通过E-mail与导师进行沟通。
邓亚萍透露说,她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而能够实地在奥组委工作,必将会获得更多的鲜活的论文素材,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家庭同事业一样重要
从运动员到学生,再到奥组委一名工作人员,邓亚萍一路风风雨雨地走了过来。在远离了鲜花和掌声之后,邓亚萍又开始了自己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生活。对于感情和家庭,这些平常人常常谈论的话题,邓亚萍同样向往。
“在西方,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仅仅指事业,也包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个人感情、家庭同事业一样重要。我也不例外,我也希望二者能够兼得。”邓亚萍平静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