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甲A看点之一:用诚信一统江湖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又要重新“洗牌”了。经历无数风雨坎坷而逐渐发展的甲A联赛,即将变身为超级联赛。10年职业化改革到了一个临界点,这是甲A的终点,也是“中超”的起点。在新的征程上,中国足球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重建诚信,用诚信一统“江湖”。
应该说,以参加韩日世界杯为标志,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在我们前进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有遗憾,甚至是泪水。尤其令亿万球迷齿冷的是,假球、黑哨、地下赌球等假丑恶现象一直没有得到遏制,并且在过去的几个赛季愈演愈烈。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足球的品牌价值正在大幅度下降,并趋于“跌停”。今年甲A和足协杯的赞助商全部更换,末代甲A的冠军费已经降低了很多,足协杯赛场冷清萧瑟,一些俱乐部的投资者不断退出,都在不同程度证明中国足球缺乏诚信这一事实。
在即将拉起“中超”的旌旗时,重建诚信对中国足球显得更加重要,这个阶段是中国足球在完全意义上的“转型期”。转型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性,社会事物发展的规律概莫能外。更何况,足球联赛本就是一个充满恩怨情仇和利益冲突的“江湖”。
新近确定的中超名额为12个。这就意味着甲A球队至少有3支要降级。在这里,降级不仅仅意味着失败,更意味着巨额的投资和大量的心血,可能全部化作流水。在这纷乱而激烈的利益冲突下,转型期的不稳定性将表现得更加突出,俱乐部会“磨尖”脑袋去钻,球员会忘乎所以去争,裁判会面临更多诱惑,足协将接受更多挑战……
裁判要重建诚信,因为联赛虽然有过“黑哨”,但这不是全部,作为执法者的裁判,就应该在球场上树立绝对的权威和正义,他们在今年的足协杯上大胆地出示红牌,应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俱乐部要重建诚信,因为有功夫就在场上见,场外功夫不算本事。足协更要重建诚信,用自己的诚信引导俱乐部、球员和裁判的行为,而且,应该大胆说“不”,并用诚信树立威望。
屠龙宝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其实,“号令天下”的并非一把无坚不摧的刀,而是持刀者一呼百应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威望。而诚信,通常都会带来威望。
末代甲A看点之二:科学地制订游戏规则
甲A联赛最后一个赛季将在本周末拉开大幕,新赛季的赛程终于出台:又是一个被肢解的赛程,又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赛季。不必吃惊,因为我们早已习惯,甚至在事前就已经料定。中国足球,本就常常在随意、杂乱和无序中,削弱我们对联赛的期盼,淡化我们对足球的热爱。
协调各方需要来安排赛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近10年之后,在酝酿多时的中超联赛将变成现实的时候,眼前的这份赛程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份至少3次休赛、多次一周三赛的赛程,反映出中国足球仍然缺乏规划性,缺乏合理性,缺乏科学性。
15支球队的联赛,总有一支球队每轮轮空,这意味着在一周三赛前轮空的那些球队会有这样的痛苦:连续饿你两天,然后突然强迫你吃下三斤饭。
任何游戏都有相对固定的“游戏规则”,其中比较相同的一条就是,对游戏各方必须公平。显然,这样的赛程对少数球队就明显的缺乏公平。可以说,这种公平性的缺乏,就是科学性的缺乏。
若只是赛程的问题,就不必“上纲上线”了。问题就在于,这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球员体能固然要重视,但闹出许多问题的YOYO测试未必就科学;比如去年联赛的亚军和季军直接通过抽扑克牌来决定,就未必正确;再比如国内球员转会的摘牌制,总带来一阵忿忿不平的声音,也未必合理。
在中超联赛到来的时候,中国足球更需要总结这10年的历程,再重新完善“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让科学成为第一权威。那种脑袋一拍或者几个人一碰头就出来一个“规矩”的可能,应该减少到最低程度。
事实上,中国的联赛不会因为换成“超级”的名字就变成“超级”的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超级”一词,至少是对更高水平的一种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联赛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上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以保障中超联赛最终成为更健康、更成熟、更高水平的联赛。
末代甲A看点之三:寻找失落的“上帝”
球迷是“上帝”,在欧美任何一个推行职业足球的国家里,无不如此。但我们的“上帝”却离绿茵场越来越远。也许警钟已经敲响:谁要违背了职业足球的规律,“上帝”就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报复”。
刚刚在广东结束的足协杯第一阶段比赛,门可罗雀的看台,仿佛正在重复着1993年的那一幕。当年,同样在广东,同样是足协杯,同样是赛会制,同样的工作人员比球迷更多。那时的一场比赛,甚至有过每支球队仅分到20多元出场费的尴尬历史。
正是这样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主客场赛制、俱乐部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真刀真枪的比赛,把失散的球迷又“请”了回来。
然而,也许因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火爆大大超乎从业者的意料,结果让“上帝”的利益越来越受到轻视。职业足球的本质是市场规律,市场的主人是顾客,顾客的利益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尊重。谁还以为自己是“上帝的女儿不愁嫁”,“上帝”就会响亮地给它一个耳光。
“只升不降”、“只降不升”、“不升不降”的赛制,支离破碎的赛程,假球与黑哨的风波,在酷暑和寒冬里进行的比赛,屡战屡败的亚洲赛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在愚弄“上帝”。愚弄“上帝”的结果,就是“上帝”远你而去。
成都球迷排长龙购买球票的辉煌成了历史。成都、西安、大连、沈阳……一个个昔日的“金牌球市”,成了“明日黄花”。这一切谁当反思?
中国足坛其实并不缺少“上帝”。中国同巴西国家队广州之战,中国女足在武汉掀起的热潮,以及上赛季末大连实德免费看球时主场的火爆,都证明了这一点。
真的,“上帝”需要足球,他们离不开绿茵,就像绿茵需要“上帝”一样。球场的斗士、看台上的呐喊,是现代足球的独特魅力,是风靡世界的现代足球文化。韩国球迷在世界杯期间给我们上了一课。几万人的红魔拉拉队和球队融为一体,高昂的斗志与阿里郎的歌声融为一体。这样的足球,是“上帝”的,也是所有人的天堂。
我们应该想一想,“上帝”到底需要什么。也许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就需要“优质的产品”——真枪实弹的高质量比赛,需要清除“假冒伪劣”——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许还有完整的赛季、稳定的赛制,以及统一的服装、风格各异的“拉拉歌”……
末代甲A看点之四:给新人更多锤炼
国家队教练组老教练金志扬曾评论说,中国足球将在这几年内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因为新老更替的阵痛就会在这一段时期内爆发。
甲A联赛已经走到第十个年头。但在这最后一个甲A赛季,在新的中超联赛即将启动之际,回头细数数,最具实力的“足坛好汉”仍然是、范志毅、黎兵、马明宇、江津、宿茂臻、李明等“首期职业球员”。在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球员几乎集体退役后,新赛季的绿茵急需新的好汉续写新的历史。
应该说,这批老队员的淡出,为新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本赛季联赛已经形成了以1977、1981两代球员为核心的竞争态势。
1977年龄段球员本应该成为现在中国足球的脊梁,他们的身体和年龄都处于职业足球的黄金时期,但除了李铁、李玮峰、孙继海等少数几名优秀球员外,他们整体上并未取得各队中的统治地位,现在受到了1981年龄段球员的猛烈冲击。
1981年这批球员已有跨越1977年龄段并取而代之成为球队核心的趋势。应该承认,从前年开始“年轻化战略”的大连实德队,已成长为一支在亚洲范围内都不敢有人小看的“青年近卫军”。足协杯冠军青岛队虽然没有将“年轻化”进行到底,但曲波、杨君、高明、史汉军、隋勇等几名小将也在竞争中日渐成熟。上海申花队的杜威、于涛、孙吉等前上海02俱乐部的小将们的成长速度也相当惊人。另外,辽宁队的徐亮和王新欣、张永海等几名新人,也在上赛季得到锻炼。
不过,这些新人中还缺乏充满“绿茵霸气”的英雄人物,更缺乏个性非常鲜明的“赵子龙、关羽、张翼德”。尤其是中前场,更是缺乏具备一剑定江山潜质的好苗子。
实德队都还有人手不够的时候,其它球队的情况更加糟糕。中国足协为了力保国奥队在奥运会预选赛出线,而在去年出台了让年轻球员上场比赛的强制性规定。但显然他们得到的锤炼机会还远远不够,一些球队纯粹就是在胜负已定之后,才为了完成任务而在最后几分钟让年轻人上场。
在未来的中超联赛中,新人们无疑是最大的资本;而在现在的联赛中,老将的经验和稳定无疑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赛季争夺中超席位的压力,使得俱乐部面临两难抉择:是全力冲击中超率先抢占地盘而冒着耽误球队新陈代谢的风险,还是多遣新人为今后的中超打下坚实基础而承受冲击失误的风险?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