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以86个进球雄霸甲A总进球榜首的是一位极其复杂的人物,复杂得远非“亚洲第一中锋”所能概括,复杂得像他代表的那代甲A人。我们想用老记者记录的真切往事,去感知和陪伴他奔腾远去的背影——烟贩——广告——董事长。
像许多人一样,对金钱求索成了奋斗的另一条轨迹,不同的是,他做得更坦然、更有效,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为他的球技赞叹的同时,一转眼,他已经作为拥有数亿资产的沿海集团董事长出现在公众的眼前。于是有人说,如果当年不是选择踢球,而是选择经商,那么他也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经济明星,因为他身上具有这种素质。
1970年出生的与那个年代所有普通家庭里的孩童一样,对贫穷有着深切的记忆。据说他的父母也曾经为了海东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而一度节衣缩食。不同的是,海东把10岁以前这种对贫困的记忆化成了对富裕的奔袭,机警的致富意识和有效的致富行动使他在年仅33岁的今天成了国内足坛首屈一指的绿茵大亨。
海东16岁那年有一次随队赴广州比赛,在花城的街头他发现万宝路等各种外国香烟的价格要比自己所在的城市便宜很多,他当即就向广州的亲友借了5000块钱,买了许多香烟带了回来,一倒手净挣3000元。那个时候这笔钱对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难怪身边的伙伴们曾羡慕又嫉妒地喊他“烟贩”。
笔者曾经和海东谈过一笔买卖,尽管失败了,却印象极深。那是1997年,海东27岁的时候,一位广告界的朋友求我与海东联系为一家防盗门厂做电视广告。当时海东刚刚从八一队转会到当时的万达队。据说海东在八一队的时候,每年只有不到10万的年薪,而且这还是依靠1994年实行职业化,而那个时候万达队的主将徐弘仅在1994年当年就获得了30万元收入。所以不少人认为加盟万达其实是冲钱去的。也因此我们对与海东的广告谈判非常有信心。开始的时候的确很顺利,海东很认真地对那个电视广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仔细地安排了自己的拍摄时间,但是最后一谈到价格海东勃然变色,他很疑惑地盯着我们问道:“20万?这也太低了!”海东认真地讲道理,大意是说,歌星、影星们做广告一般都得上百万,他作为第一个做广告的球星不能带这个“物美价廉”的头,要争一口气,云云。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和我一起与海东接触的一位同行大概因为未能从这宗失败的联络中挣到钱,恼羞成怒,发表了一篇报道,含蓄地披露在北京拥有一幢豪华别墅,光是装修就值60多万。这在当时讨论“限薪令”的舆论背景下该算是海东的负面新闻。海东找到我,很认真地说,“你们记者别搞那些没有用的,即使我有别墅,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没偷、没抢、没漏税,也不算资产来历不明,有钱的朋友送我的,怎么了?不信你等着瞧,几年之后,我会有许多许多的钱……咱们现在都是吃足球这碗饭的,好好吃,别把它弄脏了。”的确,短短四年过后,海东融资5000万,入主沿海集团,成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董事长。
在韩日世界杯开战之前,本报与德国《踢球者》杂志合作推出了32强巡礼,在德国记者笔下介绍中国队的时候是这样写的——“严格来说,中国队没有一个真正的球星,但他们中有五个人可以共同分担这个角色,他们就是、孙继海……”在这篇满是调侃的文章最后,骄傲的德国人终于真正地书写了他们的惊诧——“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前锋,这位速度奇快的青年,竟然担任着一家拥有数千万欧元资产的董事长,这在盛产足球豪华巨星的英国和德国也是罕见的……”
或许德国人永远不会理解像这样一个中国孩子的奋斗,足球是他们的热爱,挣钱是他们的本能,踢球只是他们在一个年龄段的工作,财富却需要他们求索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