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坛“阴胜阳衰”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之时,重竞技项目的女强男弱现象却有“发扬光大”之势。在悉尼奥运会上,重竞技中心所获得的八枚金牌中,有七枚属于巾帼英雄。
面对女将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悉尼奥运会后接任的重竞技中心“掌门人”马文广心有不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重竞技项目的阴盛阳衰是因为男选手身体条件的‘先天不足’,我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如果科研能跟上、训练有保证、手段有创新,男队照样能多拿金牌。”马文广的山东普通话掷地有声。
马文广说,在部分项目男队递交的“情况汇报”中,“训练难度大、体能不充分、自信心不足”被认为是夺金的最大障碍。对此,马文广发出了“点穴”式的三问。
一问“训练难度大,到底难在哪儿?”据跆拳道、柔道队的部分教练、队员反映,该项目女队的训练通常由男队员当陪练,强度自然就上去了,男队“自产自销”的训练效果肯定没有女队好。马文广对此的回答是:“世界强队的男选手在训练中也没有机器人当陪练,人家为什么能出好成绩?在训练强度不够的时候,为什么不在改进器械和训练手段上下功夫?”
二问“训练量不够,体能如何保证?”马文广说:在他调任重竞技中心主任的两年里,他一一了解了各个队伍的情况,但却发现部分项目男队的训练量远远比不上女队。“这我就奇怪了,姑娘们能做到的事,小伙子为什么做不到?!”
三问“训练不够、体能不够,自信心从何而来?”提完一针见血的“三问“,马文广依然一副“问你没商量”的表情:“你以为我这个主任是好‘糊弄’的?告诉你,那些在赛前赛后找客观的汇报我根本不看,我看的是运动队的成绩,是大家伙儿是否在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