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李、邵三人在欧洲顶级联赛上崭露头角之时,国人看到了中国足球大步追赶韩日的希望;当大连实德队在年初A3联赛和亚超联赛上出色发挥时,给人以中国甲A联赛已大大提高的感觉。但国内一些足球人士却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足球的差距正在与日韩进一步拉大。”事实上如果平均比较三国的俱乐部实力,中国联赛还是处在下风的。且不看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梯队人才能力上的差距,单单从中日韩留洋球员在欧洲的表现,我们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个判断的准确性。
差距,从旅欧球员的地位开始
我们的留洋球员在所效力的队中所起的作用绝对无法和日韩两国的球员相比。
李铁在英超赛场上赖以生存的是永无休止的奔跑和抢断,而孙继海除了两个进球之外,更多的也是充当清道夫的角色,长途奔袭飞身堵枪眼的镜头远远多于边路助攻的次数,而邵佳一也只是在发任意球的时候才可以看出他的功底。但日韩球员就不同了,中田英寿已经成为意甲劲旅帕尔玛之王;而中村俊辅在雷吉纳队不光是助攻列在第一位,而且进球数也列在队中第二位;荷甲费耶诺德队的小野伸二在荷甲联赛以及欧洲冠军杯上屡屡上演进球好戏。韩国的李永杓和朴智星正跟随恩师希丁克朝着荷甲冠军的方向前进,而宋钟国也在费耶诺德队中充当了进攻核心的角色。通过以上比较,日韩两国的大多数球员在各自的球队中都充当着主力的位置。
从中日韩的旅欧球员的比较中,很显然,中日韩足球水平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隐忧,从旅欧球员的位置萌生
中日韩旅欧球员的类型很有意思,除了邵佳一在1860队担当进攻的角色外,在英超中效力的中国球员都是防守型球员,而日本和韩国球员则都是极具攻击能力的中场球员。
这种旅欧球员位置差距明显地折射出中国足球的隐患。中国球员还停留在依靠身体踢足球的低水平上。日本球员的身体条件是无法跟中国球员相比的,即使与韩国球员相比也有明显差距。这种先天的不足迫使他们寻找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足球之路,这便是依靠技术、意识和先进的战术理念来战胜对手。而这方面正是中国球员的最主要差距,而技术上的不足又难以让我们发挥出我们特有的灵活、快速的特点。
出路,从年轻队员着手
日本足球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他们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培养后备力量。
中国足球要想紧跟日韩乃至世界足球的脚步,那么首先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固本培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以后完成“战胜韩国、挑战日本”的目标。其次,抓好本国联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中国国内的联赛才是中国足球的根本,一些制约联赛发展的东西一定要尽快铲除,否则“中超”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的另外一种奢侈演绎。再次,就是借助国外俱乐部尽快地为我们培养出优秀的球员,“借鸡生蛋”的做法对于足球发展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