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王汝南从陈祖德手中接任中国棋院院长。虽然只是一次(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职务更替,但由于棋牌在中国民间的受欢迎程度,王汝南的上任,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王汝南八段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围棋国手,性情稳重而随和。自1992年中国棋院成立至今,他一直担任副院长,只比陈祖德小两岁。作为棋手,王汝南的战绩并不突出,只在1975年全运会围棋赛上获得过亚军。
外界认为,无论年龄还是威望,王汝南与陈祖德相比,并无太大优势。此次上任,主要是出于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压倒一切的考虑。
6月20日,上任第九天,王汝南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他的名片还是旧的,因为“没有时间更换”。
我没有“三把火”,更想做“微波炉”
新闻周刊:陈祖德是体育总局有史以来任期未满主动退位的第一人。关于他的“让贤”有种种说法,对此你怎么看?
王汝南:我觉得陈院长主要还是从自己的身体考虑。他作为一名棋手,对围棋无比热爱。他希望在身体完全垮掉前,能够退下来,多花一点时间在比赛和生活上。
新闻周刊:有人认为你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你怎么想?
王汝南:我认为就是。先平稳地过渡,将来再把这一棒平稳地交下去。中国棋院要“法治”而不是“人治”,必须完善各种规章和制度,而不是领导说了算。虽然我们都是棋手出身,对这一方面不是很熟悉,但会不断努力。仅仅依靠我们作为棋手的魅力和影响,或作为领导的以身作则,恐怕还不够,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新闻周刊:你多次说过自己和陈祖德都是“事业型”而不是“管理型”的领导,这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王汝南:棋手出身的领导虽然事业心很强,但要严格地制定各项规章和制度,却受到棋手身份和背景的限制。而且经常会受感情的制约,下不了手。“管理型”的领导则会完全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尽量少考虑个人的喜好和感情,做到科学、合理和公平。
新闻周刊:你上任后会有什么大动作吗?
王汝南:以我现在的年纪(57岁),我接手中国棋院,最多就三四年的时间,我不想搞得太张扬。我的个性也希望能平静、平淡、平和一点。踏踏实实地干,不是只言片语、雄心壮志能解决问题的。
因此我上任后就说,我没有“三把火”,更希望像“微波炉”,不声不响把饭煮熟了,动力应该来自我们大家。
新闻周刊:对中国棋牌运动的现状,你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王汝南: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上社会的多元化,棋牌运动十几年来的发展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因为不是奥运会项目,所以我们更多地要立足于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桥牌从西方进入中国后,得到了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发展势头良好。围棋是咱们自己的传统,现在社会认知度还不错,也培养出了一批棋手。国际象棋也是“舶来品”,谢军、诸宸和许昱华都拿到了女子世界冠军,打出了一片天地,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象棋更不用说了,在中国爱好者群体广大,虽然目前向世界推广还有一定难度。
从负面讲,这些项目都面临自己发展的难题。桥牌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支持,还要扎扎实实地搞普及。国际象棋虽然很受小孩子欢迎,但还要进一步获得青年、成年人的认可,才能更持久。围棋尽管在普及、竞赛、培养青少年棋手上都做得不错,但这些年男子围棋世界冠军一直拿不着,压力很大,女子围棋更是不容乐观。象棋的市场开发也做得不够。
不能让棋手赢了就上天,输了就入地
新闻周刊:中国围棋这么多年一直被韩国和日本压着,你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汝南:中国围棋的总体水平这些年还是有提高,但作为一种个人项目,在发展上有一定的周期,一些特殊人物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初我们水平还很低的时候,聂卫平、马晓春的出现,在中国掀起了围棋的热潮。韩国出了曹薰铉、李昌镐,也带动了韩国围棋的持久发展。
我们的问题在于,由于种种原因,聂卫平、马晓春最后没能坚持住。这和中国社会正处于转轨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受到很大冲击,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有很大关系。棋手自身也受到了很多诱惑,没能静下心来,持久性不够。由于他们退得早,后起的棋手后继乏力,最终也未能实现飞跃(像常昊)。
这种情况要求中国棋院必须改变管理和引导的方式,为棋手创造一个宽松一点的社会环境。不能(让棋手)赢了就上天,输了就入地。因此,我觉得先要给他们减压,减比赛时的压,但训练时的压力要增加。
新闻周刊:中国围棋要打败韩国,实现质的飞跃,你觉得还要多长时间?
王汝南:在我的任期内,中国想彻底打败李昌镐,我觉得不一定能做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努力,我们的成绩或许会比过去好一点,有些比赛能打倒李昌镐,把冠军夺回来。
新闻周刊:是不是太保守了?
王汝南:这不是保守。我们都是专业出身,知道怎么回事。以李昌镐现在的功力,除非是他自己打败自己。他下棋一直很专注,可是随着岁数越来越大,他也要恋爱、结婚,这时或许就会有可乘之机。但客观地讲,如果他像现在这么坚持下去,很难有机会。
新闻周刊:日本和韩国围棋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王汝南:日本棋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抓好普及和年轻人培养的工作。日本围棋还是走过去的老路子,固步自封;棋手通过比赛和下指导棋,生活也过得去。从原来的绝对领先,到被韩国赶超,日本围棋很值得我们借鉴。
韩国围棋由一批年轻棋手创造出了一个很好的氛围,老棋手也不言退,谁都不服谁。相比之下,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太强了,没有韩国那种倔强的劲。光讲文质彬彬,光讲“道”,这不行。韩国棋手的霸气,目前我们还很难冲破。
新闻周刊:你下了这么多年的围棋,你觉得一名棋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王汝南:我想真正达到最高境界,第一对胜负要能置之度外,第二对棋要有大局观。但又不能只讲战略、不讲战术,因为棋手集元帅、将军和士兵于一身,一人必须包办所有的工作。
一如既往,围棋将是王汝南上任后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自1988年第一个世界围棋赛创办以来,中国棋手一共只夺得过3个世界冠军(马晓春2次、俞斌1次),这与中国“围棋之母”的身份很不相称。而在进入新世纪的三年里,韩国棋手连夺二十几个世界冠军,中国棋院迄今仍颗粒无收。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汝南将下出什么样的新手筋呢(围棋术语,紧急情况下化险为夷的妙招)?(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李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