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忠和21岁成为中国女排陪练辅佐了六任主教练
大众网-齐鲁晚报
2003-11-18 07:31:21
|
|
,模仿过美国海曼、古巴路易斯等几代强敌的打法,默默承受着数次家庭不幸……
|
|
|
中国女排夺冠之夜,当接到陈忠和从大阪打来的报喜电话,其84岁的老母亲许如珍老泪纵横,“孩子,你太不容易了。” 当陪练为老女排默默奉献 陈忠和出生在素有“排球之乡”美称的福建省龙海市。他是一个中国排坛罕见的传奇人物。1974年,年仅17岁的陈忠和被选入福建青年男排,1977年被调至戴廷斌执教的福建男排。由于他身高只有1·77米,在高个林立的排坛上难有用武之地,只能静坐在替补席上。偶尔上场替替一传、发球、后排防守。比赛场上,他满脸笑容地为队友端水、送衣、递擦汗毛巾;比赛场下,他勤学苦练。1979年,袁伟民为提高中国女排的训练质量,决定找一个男陪练,请戴廷斌推荐。戴廷斌经过反复考虑,认为陈忠和身高、技术、思想品质等方面都很适合。这年,刚考上一级裁判、年方21岁的陈忠和放弃了冲击国际裁判的目标,毅然去国家女排当陪练。 此时,中国女排姑娘为实现“打败日本,冲出亚洲”的目标在努力训练。袁伟民安排陈忠和模仿日本女排主攻手横山树理的进攻、扣球和防守拦网的动作。那些年,陈忠和先后模仿过美国“黑珍珠”海曼,古巴“黑橡胶”路易斯、卡波特和日本江上由美等几代名将,为中国女排对付世界女排强手创造了训练条件。陪练不仅是模仿强队主力,还要发球、抛球等。一天仅发球、扣球就达上千次。在队里,队员受伤有人替补,可陪练伤了没有“替身”。多少次,他拉伤肌肉,自己捏几下还得跳。 当中国女排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时,女排姑娘手拿鲜花,身挂金牌,而陈忠和只能在北京的宿舍里与电视上的女排姑娘同享快乐。出国轮不到他头上,鲜花送不到他手里,金牌挂不到他的脖子上,奖金没有他的份儿。无名无利不要紧,还耽误了评职称。面对个人利益的损失,他毫无怨言。就这样,陈忠和陪着中国女排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1989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新教头胡进请陈忠和归队,已于1986年回闽当教练的陈忠和二话没说,又去当陪练。1995年,郎平出任新一届中国女排主教练。熟识陈忠和的郎平把陈忠和列为教练组的人选,使陈忠和在当了十余年陪练后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袁伟民、邓若曾、胡进、栗晓峰、郎平,再到胡进,陈忠和已辅佐了六位主教练。 奥运会前总要面对家庭不幸 三次奥运大赛,巴赛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陈忠和都要接受命运无情的摆布,感受着刻骨铭心的大悲大痛。正如陈忠和二姐陈淑丽所说,“三届奥运前,忠和每次都很不幸!” 在陈忠和备战巴赛罗那奥运会时,孩子还很小,家里的大小事都靠妻子王莉莉料理。1991年12月陈忠和回家探亲,返京归队那天,妻子却一反常态,哭成泪人般不肯离开。一个多月后,这次泪别竟成了永诀。1992年1月20日傍晚,一辆行驶的列车,永远带走了王莉莉。当领队陈招娣把噩耗告诉他时,他悲痛欲绝。回家处理好爱妻丧事后,陈忠和便内疚地向岳父母表达了欲尽快归队的心思,托朋友购买了22日飞往北京的飞机票。妻子王莉莉去世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陈忠和都过着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一直捱到1997年,一位也是打过排球的女大学生,现在福建省体工大队上班的泉州姑娘李东红走到陈忠和身旁,用她闽南女性特有的温存和娴淑叩开了陈忠和的心扉,使他重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1996年赴美国亚特兰大前几天,陈母许如珍突然因脑血栓生命告危,虽抢救后脱险,但从此致瘫在床,至今仍以轮椅代步,7年来,陈老妈妈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忠和和他的女排,平时她只能坐床20多分钟,但只要有女排比赛转播,她都能坚持起来看,而且一坐可以坐1个多钟头。 2000年,中国女排再度屯兵漳州备战悉尼奥运会。正当陈忠和全身心投入训练时,78岁的老父亲因脑溢血病倒住进龙海市医院重症病房。7月23日晚,中国女排出征奥运会热身赛前夕,陈忠和才匆匆回到龙海,在昏迷的父亲床头默默流泪。他交代两个大姐,一定要把父亲照顾好,等他从悉尼回来。孰料,陈忠和回家时,父亲已不在了! 重提“草棚精神”再创辉煌 2001年3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宣布:陈忠和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终于从“配角”转为“主角”。 陈忠和上任伊始就重提了老女排的“草棚精神”,他在接受笔者采访中,透露了他的执教思想:坚持女排“两严”和“三从一大”原则,“两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陈忠和说,“这两年多下来,训练上已尽了最大努力,特别是训练的量和强度,姑娘们确实很吃苦。就因为肯吃苦,这批队员的身体条件比如力量、弹跳都是最好的。”陈忠和还说,我常常告诫队员们,你们要让我看到在场上你真的拼了,即使球救不了也值得表扬。 陈忠和还有可贵的一面,就是善于总结教训,他主动向笔者重提了去年不堪回首的世锦赛“让球风波”,他说,“比赛四年一次,我们全队都是第一次参加,太可惜了!况且作为一支有志向的队伍,就应该见谁打谁,而不应该躲躲闪闪,让队员有狭隘心理,压力太大。后来,在领导和球迷的批评帮助下,我们深感这方面的选择是非常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走出“让球风波”阴影后的中国女排不仅练就了屠龙本领,更多了一分争冠的信心和霸气,并最终夺冠。 (友文) |
|
>>到齐鲁足坛发表高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