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本功不扎实,才导致了实战比赛中的种种不足和缺陷。 ——年维泗
战术风格要坚持到底,一旦认准一个方向之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 ——方纫秋
我们缺乏较好的前锋人才,进攻战术缺乏有效组合。 ——谢鸿均
昨天下午,当年前往匈牙利留学的二十余位足坛元老汇聚香河基地,畅谈留学岁月,并为中国足球发展出谋划策。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南勇参加了座谈会,高度赞扬了足坛元老们为中国足球作出的贡献,并且为他们颁发纪念奖牌。
在自由发言期间,前中国足协副主席、国家队主教练年维泗分析说,中国足球界现存的所谓“想赢怕输”的状态,其实质原因并不是什么压力太大,导致心理过分紧张等原因,这些都是表面因素。年指导认为,“艺高人胆大”,正是因为我们基本功不扎实,才导致了实战比赛中的种种不足和缺陷。“我们的基本功练得很不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切实提高我们的基本技战术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实际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在当年的匈牙利留学期间,杨秀武是第一任国足外教约瑟夫的翻译,随后他担任了中国足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结合当年匈牙利留学的经验,杨指导回忆:匈牙利足球的训练方法,无论是有球训练,还是无球活动,特别强调把足球意识贯穿其中,在各种训练中都有意培养足球意识,保持战术意识的连贯。事实上,这样一种战术思想为先的训练模式,也正是中国足球所缺乏的。
前国脚、上海足协副主席方纫秋则着重发表了“战术风格要坚持到底”的观点。方指导表示,在技战术风格的选择和确立上,我们要全面衡量,但是一旦认准一个方向之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决不能左右摇摆,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真正练出自己的特点。”
足坛元老陈家亮曾在1985年担任国家体委足球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管足球工作近20年,他特别注重推动足球普及和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陈家亮在昨天的发言中也特别强调了“青少年是中国足球的希望”的观点,他希望主管部门能切实把青少年足球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确保中国足球的持续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国家队主力中后卫谢鸿均则分析了中国足坛“前锋乏力”的现状。他认为目前国字号球队缺乏前锋,导致进攻乏力的问题已经比较突出,急需重点解决。他认为,“我们缺乏较好的前锋人才,进攻战术缺乏有效组合”等是进攻乏力的原因,他还以足坛元老包瀛福当年“从各个不同角度训练射门”的方法,来强调射门训练的重要性。另一位足坛元老成文宽则以自己当年的执教经验,提出中国足球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走“小快灵”的风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