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女足比赛常常“自娱自乐”,而且是苦中作乐,这并不是新闻。不过,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表明,她们一定要有在艰苦环境中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正在南京进行的全国女足联赛第二阶段比赛中,不时有俱乐部因为各种问题向组委会“翻毛腔”。结果往往是组委会在一番解释徒劳后两手一摊:无能为力。
比赛时间没规律
上海SVA女足第一天的比赛于上午9时进行,由于球队居住在南京市郊江宁足球基地,只得一早6时半就搭上大巴赶往市区,直到进行赛前训练时队员们还有些半梦半醒。上海SVA队的第二场比赛在13时30分进行,为配合比赛时间,球队把午餐时间提早到了10时15分。
比赛时间没规律,是女足联赛一贯的问题。向组委会提意见,组委会双手一摊:一片场地一天内要打3场比赛,时间安排当然要互相调节,对不起,不得已。
比赛场地少而次
再好的草皮,一天踢三场比赛,9天里打15场比赛,损耗程度都不会小。今年,南京赛区的比赛安排在两所大学的人工草皮进行,情况相对还好些。去年在合肥期间,中科大的一片球场一天要踢5场比赛,从早上8时到晚上6时,一块天然草皮很快就变成“瘌痢头”。
比赛场地少、球场草皮不理想,这是困扰女足比赛的顽疾。每年,女足联赛和锦标赛都实行赛会制,不得已,非得将10多支球队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圈”在一块草皮上反复“耕耘”。
吃不好又睡不好
赛会制的女足比赛中,每次都是10多支球队挤在一两个宾馆里。这次全国女足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在南京举行,一部分球队入住江宁基地,一部分球队入住普通饭店。结果是,入住基地的球队觉得出行不便,入住饭店的球队一度因为缺房,只能让教练打地铺。组委会解释说,正值旅游旺季,市里没有几个饭店可以同时安排入住这么多球队,对不起,不得已。
女足比赛期间,常有球队抱怨食宿条件差。另一方面,大赛组委会也有不满的声音:每人每天就给不到100元的经费,女足球员食量又大,想吃好睡好,哪有可能?谁愿意做赔本买卖。
无可奈何赛会制
不难看出,以上三大类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女足比赛实行赛会制。说到底,女足比赛实行赛会制,也是不得已。国内女足比赛一年有三大赛:联赛、超级联赛、锦标赛。其中除超级联赛实行主客场制外,联赛和锦标赛都是赛会制。
女足球队的窘况大家都明白。仅一个女超联赛,分南北赛区,打上五六次客场比赛,很多球队已经在喊吃不消:一是旅费太贵,二是女足球队一般都是坐火车打比赛,往往是坐了一两天火车刚赶到一个赛地,打完比赛又要坐火车赶往另一个赛地,体能消耗也太大。为了保证女足比赛的质量和参赛球队数量,赛会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比赛经费不足,是长期来困扰女足的最大问题。可以说,不得已而实行赛会制,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经费不足。今年女足联赛已经找不到主赞助商,缺乏经费的问题更为严重。
女足这两年比赛选择的赛会制地点,一直在变,变来变去,都是县级市,或者大城市的偏远角落。总算去年义乌市与中国足协签订协议,连续5年承办女足锦标赛。但看着义乌梅湖体育场一流的草皮上奔着寂寞的球员,场边观战的工作人员比观众还多,令人心寒,也难免让承办单位为难:这种无人关注的状况,怎么拉广告?没人赞助,又怎么保证办赛热情和球队的食宿条件?
成绩不好是关键
可见造成这一切不得已的,是缺乏经费。那么造成缺钱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孙雯是圈内人,在她看来,中国女足从2000年奥运会后成绩一路下滑,是造成目前少人问津的关键。她说:“怎么可能让人家在长期失望的情形下还保持长久的热情?”所以赞助商丢盔卸甲也属正常。
孙雯还分析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中国女足没有实行真正的俱乐部制,经费不足,势必造成球队经济困难,队员一个月拿不到1000元的钱,球员积极性怎么高得起来。地方队搞女足越来越难,使女足基础力量薄弱,中国女足造血机制不足,成绩只可能每况愈下。”如此看来,中国女足必定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低谷徘徊。 (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