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后重演亚洲杯小组赛就遭淘汰的悲剧,特别是面对并不算亚洲顶极的乌兹别克斯坦居然留下了三球惨败的极端悲剧结果,朱家军此番亚洲杯的失败无疑是惊人的。但从日韩沙伊这亚洲传统真豪强与外来大户澳大利亚顺利出线的结果中,我们必须认清此中有实力决定一切的必然。
选将争议,已留祸患
放弃联赛射手王李金羽,放弃队长任期内领军表现较突出的肇俊哲,特别是对应上坚持选用多年未打比赛的李铁,朱广沪在亚洲杯选将上的疑问手早早就埋下了不祥手笔。当然,我们无法想象是否李金羽与肇俊哲就能保障中国队平安出线,李铁始终未登场也没有留下葬送球队的口舌实据。但至少,因为争议的存在,中国阵营,哪怕是球队内部,已无法做到齐心协力。朱广沪那一口气挖掘106条好汉的典故是更早铸就的笑柄。
紧张豪迈,不明所以
海选球员,最终又全力依靠海归最强球员,面对足协布置的成绩指标,中国队的谨慎至少是有理由的。但举国体制如此投向一个无关于“冲出亚洲”的亚洲杯,更是在日本、韩国等队均在锤炼国内二线的对比下,如此的投入度是否在赛前就制造了某种偏颇?认真是好,过渡的认真,就有紧张嫌疑。这亚洲杯上的成绩,究竟对谁有利,究竟谁更放在眼里?
出征前朱广沪豪迈表示,愿为中国队的进步付出一切,承担一切,这话说的已有“大话小用”的意味,其后更有“如刀架脖子”的渲染。试问,如此的亚洲杯就刀架脖子,那么世界杯预选赛等大赛,中国队教练该怎么做?
另一则就是足协领导的空前关注。首战击败马来西亚,谢亚龙发去短信祝贺,次战伊朗,又与南勇一同督战。这督战究竟有何意义?球员与教练需要领导这样的关注?此中带来的是不必要的凝滞性紧张,还是对球队的真正激励?就在亚洲杯进行同时,世青赛正在如火如荼,中国没有获得参赛权,但难道足协不该重点观察世青赛的发展动态么?
首战大胜,心态失衡
中国队在5月中旬的热身时,已创历史性的表现完败给了泰国(从这点看,此番亚洲杯出局就不算意外),就此加剧了朱家军于舆论眼中的不利状况。可以理解中国队多么需要开门红,多么需要大胜,但真的以5-1击败亚洲杯上最弱球队马来西亚,问题也来了——中国足球阵营似乎不明白这胜利的含金量。
球员信心爆棚,朱广沪越发豪迈,足协领导身形更加伟岸。部分媒体同样恍惚,竟观测出了国足有可能直指冠军的线索。劳驾,受累,请仔细看看那对手,是马来西亚!
次战伊朗,最大败笔
中国队同伊朗那前30分钟较量,确实场面精彩,必须给与肯定。但就像某专业人士评论的那样,中国队将所有能力都刷卡消费在了前30分钟,为一时之痛快而不考虑整场比赛。特别是对比伊朗人准备敷衍的态度,中国队是否可以寻求更为合理,更有实效的结果呢?
小组赛的出线资格,决不取决于对最强对手的交锋结果,伊朗人明白,但中国队当时没明白。从轰轰烈烈到跌跌撞撞的比赛转折中,郑智与李玮峰两大核心双双无缘出线生死战,李雷雷也挂彩。结果在对乌兹别克时,中国队只有拼凑阵容。
末战,主帅问题爆发
缺少了几位主将,朱广沪尴尬地陷入了“球员个体亮点无法再掩盖整体调度不足”的局面中,从赛前的排兵布阵到比赛中的换人调整,痛心的结果再一次折射出了说来沉痛的事实——那指挥透着想当然,继续着无效用的惯性特点。
再回溯到一系列热身赛上,尤其是前文提到的耻辱性兵败泰国,朱广沪的临战指挥能力不能不被打上大大的问号。“我不明白为什么调整没有起到作用”、“我不明白球员们是要干什么”,这些出自朱广沪之口的感叹,实际上已给出了自身能力的定位。主帅不明白,那该谁明白?
核心表率,球员档次
郑智与李玮峰那累积的黄牌都是为国而得,这一点不用质疑,但我们还是要反问,为什么中国球员总有这样的桥段,核心在球场表现力不见得八面玲珑,于禁赛停赛上的功夫却从不会短缺?也比如周海滨,对伊朗比赛后段的踹人动作逃脱了红牌,但在对乌兹别克一战中还是得来了“下场停赛”的效果,中国队已没有“下一场”,但这个问题不应被忽视。
归根结底的还是实力,此番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探寻“为什么不能做到打平就可出线”,印尼人面对同样的情况也失败收场,人家是否会围绕这个问题大肆煽情?实力,是左右比赛的关键。我们整合了最强海归球员,但这批海归在亚洲留洋一族中是什么层次?不是说非要求去对比中村俊辅,但在我们嘲笑卡里米与拜仁分手时,也当真是必须客观评价我们的海归。
(木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