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曾被园林界誉为“城市插图”,它们是城市居民生活诗意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老济南而言,历史比较久远的大明湖公园、趵突泉公园、千佛山公园、百花公园等,曾经是他们最养心养眼的地方,这不单是因为精美的景点汇聚于此,更为重要的是泉城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沉积。
然而,近年由于种种原因,曾经标志着济南城市品位的部分老公园,却开始面临被游客“冷落”的尴尬。经营老化、机构臃肿、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几乎是它们面临的共同难题。
“赚的钱还不够开工资”
公园为何成了“养人”的地方?
公园抱残守缺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经营经费。而繁重的人员工资开支又是造成经费匮乏的主要原因。
济南市园林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济南市共有十大公园、两大风景区,但目前除了红叶谷等有限的几家景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外,其余大都属于事业单位,老公园体制像国企一样,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其中,人员工资开支成为各园区负重难行的大包袱。“每年财政上的钱和经营公园赚来的钱几乎全部用于职工工资的支付,根本就顾不上其他的。”一公园负责人如是说道。
1997年9月26日,济南植物园免门票向社会开放,免收门票后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靠每年400万元的财政拨款。济南市植物园管理处主任张宝迎介绍说,这400万元的财政拨款显然不够。目前植物园占地700亩,在职职工240人,外加70多名离退休人员,每年仅必须的职工工资开支就要400多万。
据了解,趵突泉公园辖区不过160余亩,但该园人员配置目前却达210余人,且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5万元计,公园内所有职工的工资开支一年就需315万元。
年收益位居济南老公园前列的趵突泉公园尚且深受其累,其它公园的境况自是可想而知。在经费短缺、收支失衡的状况下,如果连公园的日常维护都十分困难,公园的发展如何谈起?
客流量从每天数万人次锐减至几十人次
公园:黄金周一过,冷热两重天
如果不是路过的公交车在报站中还偶尔提到“百花公园”四个字,或许很多人都要把百花公园给忘了。
10月中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乘车来到了百花公园。在公园门口,没有看到比较醒目的宣传条幅,更不见设置显眼的用来做景点介绍的广告牌。售票窗处,不知何故不见卖票人员踪影。步入公园,偶遇三五一群的老人,他们或在打牌或在聊天。“百花公园中途败落了,来此游园的大部分都是那些享有免费待遇的老人们,茶余饭后到这里闲遛散步,购票入园者屈指可数。”园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据他讲,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期间,百花公园里除了附近一些享受免费待遇的老人天天到公园外,前来专为观光旅游的市民亦是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外地游客了。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省城北部的某公园。或许是中午的缘故,园内游人很少。附近的一个老员工说,现在园内每天只有百余人来玩,星期六和星期天可能会好些。另据了解,曾经引爆国庆黄金周旅游的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公园目前也已逐渐恢复“常态”,伴随着外地游客的陆续回返,园内游人骤减,客流量由每天数万人次减为每天几千人次或者几百人次乃至几十人次,递减速度之快,前后差距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面对此情此景,记者不禁想起了省城一公园管理处负责人的话:“千万不要让‘黄金周效益’蒙蔽了眼睛!目前,省城各公园正处于向市场化迈进时期,周边新建景区亦是虎视眈眈,市区内这些历史或长或短的老公园都无一避免地面临发展危机。那种专靠门票获得经济效益的经营模式和以外地游客为主、单靠景点的知名度来吸引游客的经营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门票创收时代终结之后怎么办?
植物园小心“试水”
门票是省城各大公园所能够抓住的主要经济来源,门票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公园的收益多少。但是目前从各公园的经营状况来看,这绝非明智之举,有时候高额门票更像是一道屏障把客源隔在了公园门外。
“很多游客望‘园’兴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门票太贵。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的本地市民来说,花十几元的门票,大部分人认为‘不值’。”对此,济南市园林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公园依赖于门票过活的时代即将终结,门票门槛的降低以及门票的取消是今后景点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走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是济南市园林的唯一出路。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实际上,济南市园林管理的市场化改革目前已在进行当中,初定到2004年年底前完成。
据了解,济南植物园为了推动公园发展,已经引进了市场化经营模式,并且初见成效。比如,他们把儿童乐园等娱乐场地向外承包,获取承包费;然后举办各种花展,拍卖花展等活动的冠名权;拍卖夏天泳池边泳衣销售点和餐饮销售点的经营权等等。此外,植物园还充分利用园内的人才资源,成立了一家绿鑫实业开发中心,对外承揽大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游乐设施安装、绿化管理等业务。“去年仅这一宗业务我们就承接了几百万的工程,争取今年承揽更多的工程。”济南植物园管理处主任张宝迎告诉记者。他还提到,成立公司不单能为植物园搞创收,迄今还解决了20多名员工的工作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门票收入不是救命"稻草"
聚揽人气才是"硬道理"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公园要发展,就必须聚揽人气,而公园拥有人气的前提则是做出自己的优势品牌。
据了解,国庆黄金周期间,前往植物园的游人就达50余万人次,占全济南市游人总数的1/4强,并且平日里尤其是周末,也是人流不断,总体看来人气呈逐年递增趋势。之所以如此绝非完全得惠于门票的取消,而是因为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品牌,集聚了人气。正如一位游客所言:“如果植物园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观赏,谁还会频频光顾呢?”
“形成优势品牌是一个园区的发展方向。”植物园一位负责人说。据他介绍,植物园在免费开放之初,并没有急着为个人搞创收,而是本着植物园具有科研、科普、游览的多重功能,尽全力将园区打造一新。在园区建设方面,引进了新式植物品种和花色,建成了植物园观赏温室展区、蝴蝶生态园等,并于2002年9月10日,建成全省第一个植物科普馆,从而分别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获得了其他公园难以企及的人气。
“同时,优势品牌又是一个园区继续获得发展的动力来源。优势品牌做大了,反之又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去年“五一”期间,植物园初次拍卖了第八届大地回春花展的冠名权,只得酬金3万元,而在今年“五一”期间,虽然处于非常时期,再次拍卖花展的冠名权时却得酬金6万元,从运行规律上来看,明年的拍卖酬金应该更高。这便是优势品牌的滚动效益!
在谈到公园的发展在整个城市旅游产业链中的作用时,这位负责人认为,公园和其它的景点一样,是将整个旅游产业链连接起来的一个个衔接点,在做好公园经营文章的同时,还应兼顾其它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再就是在建设这些衔接点时,需要有一个宏观上的总体规划,分别突出这些点的特色,然后以点带区,互有兼顾,但显然这一点目前做得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