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8日 08:47 来源:cfp
2016年2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柘皋镇,张邦元与他制作的千根根艺拐杖。
一个74的老人,两个儿子均因公殉职,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为了排除心中苦闷和寂寞,他受儿子丢下的根艺书籍启发,也为了那些他家遇难时帮助过他家的老人,他开始制作根艺拐杖,并有意将门前屋后的树木从小育成拐杖形状,好让这些树木成长后,便于制作拐杖。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制作的千余根拐杖,除了少数作为根艺作品留下,其余的全部送给敬老院及周边村庄上行动不便的老人。
儿子丢下的根艺书启发他走上制拐之路
张邦元,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柘皋镇五星行政村南张自然村一名74老人。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很聪明,初一时就考上和县卫校,18岁就走工作岗位,在马鞍山市和县绰庙公社医院当医生。次年,他进和县医院进修了两年。1964年,为了照顾老母和兄妹,他回到老家巢湖柘皋,并在该镇联塘大队(现改为五星行政村)任赤脚医生。1968年,26岁的他认识了邻村21岁女子万长英,并与其结婚。次年长子张光星问世,再两年之后,生次子张庆明。之后,长女、次女、三女相继出生。
不幸的是,张邦元在巢湖市沿河公社卫生院任院长的长子、31岁那年因公殉职;在该市柘皋镇五星行政村卫生室任负责人的次子,37岁那年也因公殉职。连续失子之痛,让张邦元夫妇痛不欲生。但一对坚强的老夫妻很快悲恸中振作起来。无意中,张邦元老人整理儿子书柜时,发现一本关于根艺的书籍,从小喜欢根艺艺术的他,空闲之时,便开始钻研,并尝试着制作拐杖,就这样,他渐渐的走了制作拐杖之路。
他将门前屋后的树林全部育成“拐杖”
开始制作拐杖时,张邦元只是随便在门口折几根树棍,或在村头野外捡来几要枯枝杂木,加以制作。当他将制作好的拐杖随意送给那些来他家串门的老人,老人高兴时的样子,让他十分快慰与自豪。之后,他发现,需要拐杖的老人们逐渐增加,他捡的几根树棍远远不能满足老人们的要求。张邦元家的门前屋后场地很大,树木繁多。看着这些树木,他忽然茅塞顿开:这些树木不就是天然拐杖坯子吗?如果再将它们加以培育,有意让他们按照“拐杖”的姿态生长,岂不能省下很多事?若是将它们制作出拐杖,让敬老院的老人们,甚至周边村庄上的老人们人人能拥有他制作的拐杖,岂不是乐事与快事?
之后,他开始将门前屋后的原来的树林刻意育成拐杖形状,强迫它们生长成“拐杖”,同时在空场上再种些硬质树木,用废充的医用皮条将它们捆绑,育成“拐杖”,并在“拐杖”树木上雕图刻字,“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家和万事兴”等吉祥用语字样的“拐杖”比比皆是。如今,只要村人一走到他家门前,抬眼就能看见到处是“拐杖”树林。若走上他家二楼,二楼一大间房间里,有成千制作好的,还没有送出去的拐杖。
据张邦元老人介绍,育拐杖的树苗需5到6年才能育成,成熟需要8年时间。他制作一根拐杖需要2到3个小时,但制作一根十二生肖拐杖则需要8到10个小时。
千余根拐杖送给需要“支撑”的老人
退休后的张邦元,在柘皋镇敬老院附近开了一家个体诊所,每当他看到敬老院的老人们,有的走路颤颤巍巍,有的扶墙走路,有的甚至腰都直不起来,他想起,就是这些老人,曾在他失去儿子时,都给过他家无尽的精神上的抚慰。为了表达感恩之情,他将第一批百余根拐杖送给了这些敬老院的老人及周边乡村的老人们。
今年2月16日,柘皋敬老院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别看张邦元老人送的这根小小的拐杖,对于敬老院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可派上大用场了。
张邦元说,他要将他家所有能做成拐杖的树木全做成拐杖,他要将他做的每一根拐杖,专门送给全镇那些需要“支撑”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