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继昌而言,他没有想到,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医院用来抢救他的,竟然是有故障的进口呼吸机。法院最后判决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做出赔偿。但是,人们心中的疑问仍没有消除:花大笔外汇进口的高档医疗器械,为何故障频出?
患者死亡与呼吸机故障有关
2000年12月24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退休老记者韩继昌因急性胰腺炎到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被收住院。不久后病情加重,转入该院重症监护室。
但患者病情并未好转。由于病人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症,有生命危险,医院给韩继昌用上了呼吸机。呼吸机是一种价值数十万元的高科技人工通气设备,通过切开病人气管,用机器直接向人体供氧,一般用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时刻,被称作“救命机”。给韩继昌使用的呼吸机是美国产的“熊”牌1000III型,是2000年11月才购置的新机器。
使用呼吸机后,病人病情有所好转。但就在2001年元月1日早晨,这台呼吸机开始频频报警,医生只好请工程师维修,并换上了一台瑞典产的西门子300A型呼吸机。但换机后,病人的一项关键生命指标——血氧饱和度,很快从百分之九十几下降到百分之七十几,远低于使用呼吸机的正常值。对此,值班医生未作任何处置。
11个小时后,医生才开始重新调试机器,但仍达不到正常值。医生决定再次换回“熊”牌。在换机过程中,不知怎么搞的,出现了电源线断掉、两台机器互相缠绕阻挡等问题,机器迟迟换不上去。虽然在此阶段护士曾用手捏皮球给病人做人工呼吸,但等机器终于换上时,病人心跳已经停止了。
家属认为,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救中心,用于抢救病人的重要设备在关键时刻竟连出故障,匪夷所思,兼之医生在抢救过程中又严重不负责任,才最终导致了病人死亡,于是把医院告上了法庭。
经法医鉴定,患者死亡原因虽然主要是自身疾病因素,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所使用的呼吸机出现故障和“后期管理”上存在问题,医院应负有责任。另外家属不配合治疗也与死亡有一定关系。2002年8月19日,法院做出判决:急救中心对造成韩继昌死亡的后果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赔偿原告医疗费1.9万元。
“救命机”为何难救人
这纸判决书,没有得到家属的全面认可,更没有消除家属心中的种种疑问。他们尤其不明白的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刻,花大笔外汇进口的“救命机”,为什么会频发故障?
重庆艾维得商贸有限公司1月1日对出故障的“熊”牌呼吸机进行了检修,检修报告上写道:压缩机输出气压达不到正常值。打开压缩机侧盖检查,散热风扇叶片脱落。
后来,记者还发现了另外7份“熊”牌的检修报告单,故障分别是:“氧气压力传感器损坏”,“流量传感器电缆接头未接触到位”,“呼吸道的集水杯其中一个未旋到位,大量漏气”,以及“该机湿化水罐的密封胶圈弹性变化,不能有效密封”,“模拟肺顺应性变坏”等等。有的报告单还表明,医生和护士不熟悉呼吸机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就在韩继昌去世前一天,这台机器也曾报警,工程师又来到医院,给科主任介绍机器的操作和各种报警的处理方法。
1999年进口的西门子300A也出现过多次“情况”,包括:电路板松动、电源断掉、空气模块损坏、氧浓度报警、压缩机故障等。但这台机器在抢救韩继昌的关键时刻出了什么问题,院方始终没有向家属说明。
西门子呼吸机的进口,更让家属闹不明白。在重庆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上,这台机器的进口日期写明是1999年8月1日,报关时间是1999年8月5日。然而,在急救中心的“西门子300A使用情况记录本”上,却清楚地记录着该机器在1999年7月7日至7月16日已使用在一位叫“陈迅科”的病人身上了。
更奇怪的,明明是用于抢救生命的临床医疗设备呼吸机,在急救中心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的委托进口代理书上,却注明是一种叫“通气检测仪”的科教仪器。代理书下方赫然有急救中心副院长史若飞的签名。海关报关单上也注明是通气检测仪。记者询问大医院的专家,他们均表示不知道竟有一种医疗器械叫“通气检测仪”。
据了解,以科教仪器进口,可以免去关税。尽管如此,这台机器的进口价格仍高达51423美元,合42.6万元人民币。2000年进口的“熊”牌的单价则为26万元人民币。 千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