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黑发红唇、青春年少,有人因为迷信认为“晦气”,拒绝与他们打交道,有人称他们是“开启天堂之门”的人……他们,就是一群在殡仪馆工作的年轻人。
背负压力艰难择业
2000年夏天,毕业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7个青年来到广东德庆城外的殡仪馆工作,他们拥有专业知识,可是世俗的陈旧观念却让这7个“另类”年轻人在择业之初备尝煎熬滋味。
来自湘北的小温家境不错,他开始做这一行时心里很难受,想辞职到佛山学开车。一位干法医工作的亲戚开导他说:“我也是与死者打交道,大家的工作本质上是相同的,别人歧视只是他们愚昧,不懂得对生命对人体的尊重……”一席话说得小温茅塞顿开,安下心来。
同来的小刘情况恰恰相反。他说,自己刚选择这个工作就遭到来自亲友的巨大压力,父母尤其反对,他们在小刘工作两年后还在嘀咕:“干什么不行,非要干那种‘不吉利’又让人‘瞧不起’的事。”而他自己对干这一行并不介意。
而小张的父母对女儿的选择表示理解并支持,张父非常开明,认为“什么活都得有人干,只要干出成绩来就好。”
最难受是不被理解
据这些年轻人说,他们刚到殡仪馆工作,广东人根深蒂固的迷信和离奇古怪的“驱邪”手法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人们的歧视也令他们寒透了心。
去年仲夏的一天,德庆附近的村庄一老人过世,小刘和同事开着殡仪馆的车去村里“接”老人。村头的档主见他们是殡仪馆的人,说什么也不肯让他们使用公用电话,据理力争后,档主才非常不情愿地让他们用一下。小刘留意到,他放下电话一转身,档主就拿出酒精进行电话“消毒”;路上的一些农妇往他们身上撒米、丢茶叶,有的还拿镜子照个不停,各种“驱邪”手法令年轻人感到既难堪又难过。
小张的经历更让她气结。有一次,她去梧西出差,掏出工作证登记住宿时,旅馆老板娘一看她是在殡仪馆工作,就对她说:“天堂来客,谁敢收?快点走,不要挡我的财路。”
也有被人感激的时候
2000年夏末,西江边发生一件恶性事件,4个去西江洗澡的小孩,2人淹死,1人失踪,死者尸体被找到时已腐烂发臭,就连小孩的母亲看到也被吓住。小刘和小温二话不说,对孩子又清洗又消毒又美容,当小孩的母亲再次见到恢复容颜的儿子时,哭着连声向他们称谢。
有一次,一名中年农民来葬亡父,交费时钱不够,馆长助理小段非常同情,当即掏钱“相助”,这位中年汉子竟当着众人的面,“卟”的一声跪在他面前痛哭着表示感谢。
面对家属们的感谢,小张说,为死者美容就是为了让死者安息,让家属安慰,“经过数小时化妆、缝补,能让亡人的面目回复安祥,我们就由衷地感到一丝慰藉。”
爱情是心中永远的痛
社会上的闲言碎语,年轻人可以忍受,但说起爱情,他们都沉默了。小方(化名)在德庆与一个叫阿岚的女孩彼此爱慕,可是他却一直不敢把自己的职业告诉对方,后来小方觉得两人感情比较牢固了,才小心翼翼的将事实和盘托出,阿岚听到后显出很难受的样子,考虑很久后还是对他说:“我不在乎你穷,可是你干那活,一想起我就接受不了。”就这样,两人非常痛苦地分手了。
在爱情面前,这4男3女年轻人,最大的不到23岁,但几乎都缺乏恋爱的勇气,他们希望能得到人们的理解,“难道渴望得到像‘普通人’一样的待遇,这样的要求也过分吗?” 热线记者 张桂萍 实习生 胡亚平 通讯员 杨明伟 李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