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医生“炼”成记
海报新闻 · 2023-10-29 15:42 · 原创报道 记者: 张海振 编辑: 杨凯
年轻外科医生的那些“第一次”
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首席记者 张海振 济南报道
2020年8月17日,肖琨踏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的大门。从这天开始,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
彼时的他,已然经过了在复旦大学本硕博8年的医学学习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知道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经过怎样的刻苦努力,才能获得教研和临床的厚重积淀。
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不同“第一次”,特别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们从学生做起,经历的“第一次”实在不少:第一次实习、第一次上手术台、第一次作为助手在手术台上帮助操作手术器械、第一次主刀……一名年轻的外科医生是如何成长的?在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已经工作了3年多的主治医师肖琨,用他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他心目中一名外科医生成长的样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的医生们正在进行手术
第一次上台: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像教科书里写的那样
怎么走上学医这条道路的?肖琨的回答很简单:“家里没有一位医生,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肖琨的高考志愿填报的全是医学院。此后近15年的时光中,他对“医生”的理解也在一点点加深。
肖琨第一次上手术台,还是在实习期间,那是一台肝左外叶切除手术。手术本身并不是特别复杂,但患者做过多次腹腔方面的手术,所以整个腹腔内网膜、系膜黏连非常严重。这台手术,仅松解黏连就花费了近三个小时,切除左肝叶反而只用了半个小时。
就是这次上台的经历,让肖琨对外科手术有了直观的感受: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像教科书里写的那样,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救治思路。
2020年8月17日,肖琨成为了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并继续作为助手在手术台前积累经验。
2023年10月11日下午,山东省立医院东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商亮作为主刀医生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肖琨作为助手配合手术。
这个位置,肖琨已经非常熟悉了。
如果从上学时期的实习开始算起,肖琨作为助手进行手术实操已经有六七年了。他说,在手术团队里,扶镜手承担着为整台手术提供合适手术场景的职责。他手中的镜头,要为手术医生提供最稳定、清晰的视野,同时也要让手术医生“忽视”自己的存在。因此,扶镜手要对整个手术的标准操作步骤烂熟于心,对主刀医生手术器械的移动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不能疏忽可能存在的视觉盲点。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的医生们正在进行手术
第一次手术:术后才发现出了一身汗
多数外科医生的手术生涯,是从阑尾切除手术开始的。肖琨也不例外。
2021年深秋,商亮教授对肖琨说,“工作一年多来,你的各项操作都已经不错了,可以开展第一台手术了。”
听到上级医生信任的话语,肖琨在激动之余,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观摩手术视频、勤奋动手练习上。同年年底,一名阑尾炎急诊患者入院,肖琨被通知作为主刀医生,第一次对患者进行全程手术。
无影灯下,肖琨抬头望向显示器的刹那,世间的嘈杂仿佛骤然安静,上级医生之前做手术的画面就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帧帧地浮现在他眼前。
真正手起刀落时,肖琨也没想到,自己可以那样游刃有余。整个过程不到1个小时,手术很成功。术后,肖琨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其实自己也很紧张,只是在台上全身心的投入让他已然忘记了紧张。
肖琨说,那台阑尾切除手术与其说是他“第一台主刀”的手术,不如说是“第一台全过程主刀”的手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步骤,肖琨实际上已操作过成千上万遍,早已烂熟于心。他主刀的“第一台”手术,也只是把之前做过无数遍的步骤,第一次由自己全部串起来而已。
几个月前,一名肠道几乎被肿瘤堵满了的直肠癌患者来到山东省立医院,由于他腹腔内肠道肿胀严重,无法给腔镜腾挪出空间,只能通过开腹手术处理。作为助手的肖琨站在手术台后方,在心里将手术步骤默默“过”了一遍,结果发现自己被卡在第一步。
直肠手术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直肠上动脉和长硬膜下动脉,找到“黄白交界线”,分离直肠系膜。但当时的肖琨总是无法精准找到那条线,特别是那名手术患者的体脂率很高,系膜较为肥厚,其血管被脂肪堆积到几乎看不到。
手术台旁,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李乐平和东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商亮却气定神闲,一步步找到并精准切断了血管。两位前辈手术中的那份专注和游刃有余,深深刻在肖琨的脑海中。
此后,只要有直肠手术,肖琨就前去观摩,站在一旁仔细观察、寻找“黄白交界线”。终于,在盯了近4个月的直肠手术后,他在一名体型较瘦的患者身上找到了直肠系膜和后腹膜间的那条清晰的“黄白分界线”。从此,那条线便刻进了肖琨的脑海,之后再遇到哪怕体型偏胖、不容易找到“黄白交界线”的患者,他也能将脑海中的那条线映射到患者身上,且全部正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的医生们正在进行手术
姜家钰进行实验操作
第一次带实习生做手术: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正是因为上级医生们的言传身教,让肖琨迅速从一名青涩的新手成长为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如今,他已经可以操作一二级手术和简单的三级手术了。在那些前来实习的学生们眼里,肖琨已然是一位“前辈”。
“我第一次扶镜,就是肖医生主刀的一台阑尾炎手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规培医生姜家钰说,今年4月25日,他来到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实习,第一次当扶镜手后的感受就是,以往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实操时着实不易。“以前觉得扶镜手不就是调整镜子的角度吗?真正上手才发现,镜子应该调整到什么角度、倾斜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主刀医生看起来更舒服,都得一点点研究摸索。”
“腹腔内是热的,腔镜在外面如果是冷的,进入到腹腔内就会起雾,而且下探镜子时一旦碰到腹壁上的一些部位,镜子也会起雾。”姜家钰说,起初的几台手术,他作为助手并没有太关注一些细节,肖琨医生一直非常耐心地纠正并指导他。
近半年时间,姜家钰作为助手参与了上百台手术。9月26日,在一台阑尾炎手术中,上级医生们在一旁“坐镇”,姜家钰第一次作为“主刀”操作了腹腔镜中一个最不重要的步骤。手术很成功,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用腹腔镜在患者体内操作,近百台的手术积淀哪怕只换回了一个操作步骤,哪怕只有短短几十秒,他仍忘不掉当时的激动。
当天23:57,姜家钰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浅浅开心一下”,记录了作为医学生第一次“实操”的心情。
而在几天前,姜家钰也发布了一条动态,只不过心情和这次完全不同。
9月16日深夜11点多,一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正在值班的姜家钰听从上级医生指导,紧急联系了血管外科、麻醉科、护理部、手术室等科室,多学科加急会诊手术,一直到次日凌晨5点多,手术才结束。
看着刚刚结束手术、等待麻醉复苏的患者,一种别样的心情涌上了他的心头——原来,最希望患者能挺过来的是医生。
这份感触也被他记录在了朋友圈里,时间是9月17日5:26。
肖琨医生点赞了这条朋友圈。透过姜家钰的朋友圈,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如今,肖琨心中对于“好医生”的形象日渐丰满: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不辜负每一位患者的信任,做到仁心、仁术“双过硬”。
步步走来,屹立于冰凉的手术器械与温热的生命之间,肖琨心中对于“好医生”的标准始终未变,那就是要对得起每一名患者。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
手术医生“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