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98年11月27日 《联合日报·联合周末》
一民营企业家遭遇尴尬
千万投资搁浅莱州湾
1998年11月21日,山东烟台海港,雨雪交加。 狂风浊浪中,两艘5000吨挖沙船不停地摇曳着。一位汉子凭栏而立,任风吹雨打。合同签订了已近一年,花巨资买来的两艘大船整整停泊了六个月却迟迟无法开工。眼看着一千多万元投资就这 样一天天“打水漂”,他惟有对海一哭……
合同
1996年,张长春才知道海底的沙是可以采的。 在此之前,张长春是滨州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家。自从21岁那年涉足鱼粉加工业以来,经过22年的积累,他已攒下了一百多万元的家底。当家乡无棣县已发展成为“鱼粉之乡”时,张长春又把目光 盯在海运上,并成立了滨州地区长春联运公司。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长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日本、韩国等外商要来山东半岛投资开挖海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长春心想:我们自己的资源干吗让外国人捞走。经过慎重考虑,他果断决定:投资挖沙。为了寻求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山东沿海的每一个角落,并先后同乳山、招远、文登等地的政府进行过洽谈,都因当地海沙资源及地理位置等原因而一一告吹。 就在这时,莱州市吸引外资的举措让他怦然心动。1997年9月,在该市有关部门的介绍下,张长春找到过西镇政府,双方一拍即合。 原来在此之前,莱州市政府曾多次要求过两镇尽快解决沙害问题,开挖海沙,只是苦于资金、设备不足,镇党委书记徐永耀告诉记者,他们曾同日商达成过初步意向,只是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波等影响才让日本人打了退堂鼓。 莱州浅滩位于莱州湾东岸,这里高潮一片水,低潮沙垅棋布,洲滩朝出暮后,变幻无常。大船必须绕行,小船也不敢贸然入滩。1997年那场台风,曾在这里搁浅并击破了15只船。如今,偌大一片浅滩,既不能养殖,也不能发展旅游,取一定限量的淤沙,尚可疏通航道,趋利避害。 根据莱州市政府的意见和专家的分析报告,过西镇先后到省地矿厅办理了勘查登记,委托山东省第六地质勘查院开展了地质勘查,办理了省储委的储量评审报告,委托国家海洋研究所开展了海洋采沙动力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 以上有关部门、专家的分析和报告表明:莱州浅滩采沙十分有利,它不但能减缓莱州海沙的增长速度,有效解决渔船航行中的绕行问题,而且对莱州港及周围附近海岸不会造成危害和海水污染,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莱州港的开发和利用。 在此基础上,1997年12月31日,张长春与过西镇经委签订了正式合同。合同规定:由过西镇经委为长春联运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准确的疏通航道资料、中沙或中粗混合沙挖掘场地,协调与当地政府等各部门的关系,长春联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提供日抽沙量不低于5000吨的抽沙船一艘。合作期为10年。 过西镇政府对这笔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投资异常重视,于当日签下确认书,表示开采砂石的合作“属政府行为”,愿“为其负责”。
买 船
合同签罢,经过仔细考察,张长春才知道当初投资挖沙的想法确实有些幼稚了。由于生态需要,不允许开采岸边沙,开挖海沙需要到海中去。 采沙首先要有钱买船,一艘大型挖沙船的价格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自己那百十来万的家底还不够一个船尾巴的价儿。 只要想干成一件事,办法总会有的,张长春先后几次到广州、上海等地造船厂考查摸底。人家一听是个人买,根本不信。后来听一位好心的朋友告诉他,武汉航运局前几年进了几艘大型挖沙船,这几年因为长江采沙量逐年下降,挖沙船有可能闲置。张长春马不停蹄地赶往武汉。个体户买船可信的程度如何?为了慎重,武汉航运局专门派人来到山东滨州进行了项目考察,最后才同意卖船。 船找到了,可买船的钱从哪里来呢?张长春感觉自己就像一支拉满的弓,开弓哪有回头箭。他将自己十几年的家底全部拿了出来,又通过银行贷款总算凑了900万元,买回了两艘挖沙船。为了买船,张长春在武汉呆了38天,仅差旅费就花掉数万元,回到老家滨州,张长春口袋里仅剩下四毛八分钱,一称体重,整整掉了10斤肉。 船有了,但要从武汉长江拖到莱州又成了一大难题。 挖沙船本身没有动力设备,只有依靠拖船才能行驶。从长江口到烟台港,至少需要20万元拖船费。此时张长春已债台高筑。 寒风刺骨,张长春站在海边,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他含泪将原本留给父亲、妻子、女儿的十几万养老钱要了回来,又向朋友借了十几万。1997年6月21日,两艘挖沙船终于被拖到了烟台港。
论证
船买了,合同签了,可以开工了吧。谁知,刚刚长舒一口气的张长春又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有关部门告诉他,要想开工,还需国家“权威部门”的科学论证。 既然如此,那就跑吧。从跑项目开始,为了不耽误时间,张长春咬咬牙买了辆桑塔纳,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辆车就行程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跑了两圈。 1998年3月21日,烟台市海洋与水产局组织有关专家在莱州市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由于过西镇仅提供了该沙丘的范围和沙的组成成分以及动力的成因,缺少采沙项目周围环境和资源的可行性报告。 有人告诉张长春:“你这个项目没戏了,仅海洋监测一项就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完成的,它至少需要十年八年时间”。 难道命运对自己如此残酷?难道大海就这样变幻无常,高深莫测?张长春认准了一个理儿:只要国家权威部门摇头,自己就彻底死了这份心,科学面前没话说。 张长春已顾不了合同中“准确疏通航道资料由过西镇经委提供”那一条了,因为,还贷、利息压得他已快喘不过气来,张长春不甘心就此停步。经人指点,他与山东海洋大学庄振业教授接上了头。为了尽快见到这位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专家,张长春从大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连夜往青岛赶,高烧40度的他将吊瓶挂到了车里,整整打了一路。 张长春终于找到了一位权威。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庄教授搞了28年海洋沉积研究,从1981年开始一直对莱州湾海域进行定位跟踪监测,对这莱州湾海域地质、沙石形成一清二楚。 为保证报告更详实,更具说服力,庄教授率海洋地貌、沉积、地质、物理等有关专家再度前往莱州浅滩,重新观测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科学论证。 1998年8月31日,青岛海洋大学做出了《从莱州浅滩采沙的初步可行性环境评估报告》。 1998年9月28日,国家海洋监测中心也做出了相同的结论。 近日,62岁的庄振业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提起开发莱州浅滩,庄教授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我一向反对海上挖沙,在1981年我主持发表论文,呼吁不要开采海沙,但是,开采莱州浅海沙,我举双手赞成。通过近20年的研究,我认为山东半岛只有两个可以采沙的地方,一个是乳山,另一个就是莱州浅滩。这是由于它们的形成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的。因为开发莱州浅滩有利无害”。 据庄教授论证得知:该评估报告表明:莱州浅滩的海沙已有8000万立方之多,而且还在以每年40万立方的速度淤积。由于海沙淤积,刁龙嘴港口已经完全报废。同时,海沙也对莱州的海上大门——莱州港构成了威胁。莱州港1991年建港,由于莱州浅滩海沙淤积,海浪变幻,使港口附近海域淤沙严重,一个建港仅8年的万吨级码头如今只能进出千吨船只。合理开发莱州浅滩,不但莱州港直接受益,同时还可节省几年一次清淤费用,降低船只长期绕行的费用。 谈到开发莱州浅滩会不会影响养殖、影响海洋环境及海岸地质地貌时,庄振业教授说,根据科学论证和现场监测,特别是他对这一带海域进行了18年的跟踪分析,拟采沙区的细沙含量较少,距南北养殖区较远,所以不会对养殖区产生不利影响。相反,由于开采海沙,即可以进一步净化海洋环境,扩大海水面积,增加养殖区域。 最后,庄教授告诉记者,为了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是我们的责任,但绝不能简单理解为一成不动就是保护环境。对于危害环境的大自然进行合理利用与重视环保并不矛盾。 望着来之不易的科学论证,硬汉张长春再一次落泪。
搁浅
从9月28日至今的几十天,是张长春最难熬的日子。他告诉记者:以前再苦再累,前面总有个目标和盼头,有个奔头。现在,论证报告也出来了,有关部门却仍然不同意开采。问他问题究竟出在何处,他苦笑着摇头:表示不清楚。 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过西镇党委书记徐永耀(以下是记者与徐的对话)。 徐:评估报告出来后,过西镇于11月初再次上报市政府。市政府组织了一次由分管环保及市长参加的内部协调会。会上对采沙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但由于目前条件不具备,决定暂不实施。 记者:这个条件指什么? 徐:开采技术不行,没把握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记者:专家论证结果不是可行吗? 徐:专家的话有些模棱两可,比如“影响不大”等字眼,市里所以不敢表态。 记者:长春公司已投入了1000多万,包括50万的论证资料费,这一情况您清楚吗? 徐:双方损失都不少,我们也投入了130多万。论证是他个人愿意跑的,不能怨别人。 记者:你认为张长春是不是在认真履行合同。 徐:双方都想把这个事办好,只是由于市里的决定才无法实施。合同上也有这一条。 记者:是指合同上第六条“如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或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需要解除或修改合同时,必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否则按违约处理”吗? 徐:对。 记者:你认为“市里的决定”属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还是属于“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 徐:当然是国家政策。 记者:这个上级决定能代表国家政策吗? 徐:上级不代表国家嘛。 记者:协调会有没有形成一个书面文件。 徐:没有。当时是口头传达的。 记者:那么,协调会开过后,你通知合作伙伴了吗? 徐:我11月7日出差了,刚刚回来,还没来得及。 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个决定? 徐:尊重科学,重视环保。专家的结论是可行的,市政府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记者:你认为造成违约的责任在谁? 徐:这个不敢断言,只能按法律办。
烟台海港,风不停雨不住。机舱内,船长王海洲指着一台污水处理装置告诉记者,这是船舶检验局认可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绝不可能对海水造成污染。 虽然船上的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只能靠钓点儿鱼打打牙祭,但几乎听不到船员们的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张长春已无能为力了。57岁的厨师张声雄老人泣不成声,他说:天冷了,衣服都没带来,只有床上五斤重的被子,晚上只好像狗一样蜷着睡。因为没钱,我抽了37年的烟都戒了。来自武汉的张老汉说,我也不要工资了,两个海军老乡准备给凑些钱当路费,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狭小的船员休息室里,张长春弯着腰,一个劲地表示:我会给你们一个交待,我会给你们一个交待…… 张长春转身而去,迎着风雨,仿佛自言自语,又像在问苍茫大海:谁又能给我一个交待……(该文后转载于《民主与法制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