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99年9月 《都市潮》杂志9——10月号
一个不幸的女孩 一个苦难的家庭 一个伟大的母亲 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
爱心助慈母共递生命的接力
整整一个月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伴随着串串爱心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央电视台6次对慈母献肾救女进行了追踪报道。《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亦纷纷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远在济南的这位尿毒症女孩和她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人们从来没有像6月26日这样关心过一台不同寻常的手术,也从来没有像6月26日这样关心过两个普通人的命运。这一天,一位叫龚英华的母亲把自己的一只肾献给了14岁的女儿王鑫,用爱延续了女儿的生命。而帮助母女完成生命接力的,则是千千万万个关注她们命运的好心人……
厄运降临 13岁女孩竟患绝症
44岁的王广明是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工人,膝下一儿一女。由于妻子龚英华没有工作,一家四口靠王广明每月五六百元的工资,日子过得很艰难。女儿王鑫从小体弱多病,7岁时又患了过敏性紫癫,几年来多方求医问药,始终没有痊愈。好在妻子善于持家,日子精打细算,还算过得下去。夫妻俩没有太大的奢望,只盼着女儿早日康复,一家人平平安安,虽粗茶淡饭,却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命运偏偏和他们作对,一场更大的灾难悄悄降临了…… 1998年5月,小王鑫面临小学毕业,为了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她夜以继日地复习功课。可不知从哪天起,她开始恶心、呕吐、发烧、浑身没劲、脸发虚、腿浮肿,但她没有吭声,她想毕业考试后再说。王广明夫妇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两人不敢耽搁,急忙带女儿到医院检查。但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女儿夜以继日复习功课,明摆着是劳累过度,不会有大问题的,那天下午去看结果,一家三口刚刚走进内科走廊,便被医生叫进了门诊室。 “给孩子办住院手续吧。”医生说。“大夫,孩子这病好几年了,能不能先不住院,等考完试再说。”“你知道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严厉地问。王广明的心不由得怦怦怦狂跳起来:“什么病?医生,我女儿得的是什么病?” “急性尿毒症。” 医生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千钧,一下下砸在王广明的心上……他连连后退着,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不会的,不会的,我女儿才刚刚13岁,她已经经受了太多的磨难,老天爷不会这么不公啊!”坚强的汉子呜咽着,泪水在脸上流淌。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将王广明击垮了,他变得懵懵懂懂,脑子里成了一片空白。他不知自己是怎样走出的门诊室,怎样回到妻子的女儿身边的,更不知是怎样为女儿办妥了住院手续。他只记得自己故作轻松,却总也忍不住眼里涌上的泪水。他记得女儿一个劲地嘟哝:“爸,等考试完了再住院吧,爸——”他当时真想大声喊出来:“还考什么试?你都快没命了!” 晚上,在静静的病房里,女儿好不容易睡着了。望着女儿眼角的泪珠,王广明的心碎了,妻子也早已哭成了泪人。原来妻子已经从医生那里知道了女儿的病情。王广明毕竟是男子汉,他不能让这个家的天塌下来。他拽过一条毛巾塞进妻子手里:“别哭了,急坏了身子谁来照顾女儿 ?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就算天塌下来,我们也要替女儿扛着。”
齐心协力 苦难家庭与死神抗争
住院后,王鑫做腹膜透析维持生命。可做一次透析至少400元。每周要做3次,每个月的费用高达4800元。对于一贫如洗的王家,这实在是个天文数字。家里的冰箱卖了,彩电卖了,所有值钱的几乎都卖了,能借的地方也都借过了,可透析就像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无情地吞噬着这个苦难的家庭,为了减少开支,20多天后,王广明把女儿从医院接回家,又借来医疗器械,开始自己给孩子做透析。 所谓透析,就是在患者腹部打开一个小洞,通过一根小手指粗的导管,把透析液输送到体内,然后再通过导管把体内那些废水吸出来。对于患者来说,这实在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经历。即使成年患者,也都疼得大呼小叫,一般亲属根本不忍心目睹。何况王鑫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由亲生父亲来给孩子做透析,如何下得了手!可懂事的王鑫知道父亲的顾虑,为了坚定父亲的信心,每次透析,她都咬紧牙关挺着。有时痛得大汗淋漓,脸色蜡黄,嘴唇咬出了血,也不吭一声。有次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孩子,受不了你就大声哭吧!”“没事,爸爸我能忍住,就像蚊子叮了一下。”嘴上这么说,王鑫的眼泪却再也控制不住,如决堤的洪水滚滚而下。王广明心如刀绞,这么粗的管子在肚子里搅和一番,孩子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母亲心软,更是看不得这种场面,每次王广明给孩子透析,她都躲到另一间屋里悄悄抹眼泪。 即使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小王鑫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因为越痛苦,她越希望自己将来能当一名医生,亲手攻克尿毒症。出院不久,毕业考试的时间到了,靠透析维持生命的王鑫坚持去学校参加考试。当爸爸背着她走进七里山小学的时候,师生们被深深感动了,他们悄悄凑起分分角角,送到王鑫的病床前。 但是,得了这种病,有哪所学校会录取她呢?正当父母为此事忧心忡忡的时候,济南市第68中学的领导来到了王家,他们不仅带来了无条件接纳小王鑫的好消息,还亲手将7000元捐款送到小王鑫的病床前。接过带着全校师生深情厚意的7000元捐款,小王鑫激动得泪如雨下。 王鑫又穿上了校服,走进了向往已久的中学校园。然而,由于病痛的折磨,愉快的中学生活仅仅过了5天,她便被迫离开了学校。从此,只能靠同学们轮流上门补课和自学续走求学路。 自王鑫患病以来,王广明所在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破例允许他带薪休班一年。这样,他除了为女儿透析外,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妻子给他准备好的一天的干粮去建筑工地干活。推沙子,搬石头,卸水泥,脏活,累活,只要能挣钱,他都包下来。为了多挣点儿钱,常常连干两班,有时甚至到深夜才回家。生活上夫妻俩更是节俭,除了王鑫的饭菜,夫妻俩常常是馒头就咸菜。就连9岁的儿子一年也难见几次肉腥。每当给女儿做了好一点的饭菜,王鑫总是叫弟弟一起吃,懂事的弟弟总是借故躲开。有时父母实在看不下去就把王鑫吃剩下的端给儿子,懂事的儿子总是咽着唾沫摇头,直到饭菜快坏了儿子才肯吃。 即使这样拼命干活挣钱、千方百计节省,夫妇俩还是无法填补“透析”这个无底洞。半年下来,家里已负债累累,王鑫也只能隔几天透析一次,药量也减至最低。这使她腹部积水肿胀,痛苦不堪,生命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但她从不呻吟一声,从不在父母面前流一滴眼泪。她知道,为了给她治病,父亲是怎样拼死拼活地干活,母亲是怎样从牙缝里节省着一分一厘,父母为她操碎了心,她不能再给父母增添任何忧虑。人的生命本是无价的,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却是有价的,她要将这个“价”降到最低,只要能活着,忍受多少痛苦她都心甘情愿。因为活着就有希望,多活一天,距自己的理想就近一步。 尽管自己治病需要钱,尽管家里的收入远远不够治病的开销,小王鑫仍然没有忘记其他不幸的孩子。1998年底长江洪水过后,她听同学们说灾区小朋友无法上学的情况后,心里非常难过,她决定用自己的救命钱为灾区小朋友献上一份爱心。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王广明和妻子都愣住了。“爸,我知道咱家没有钱,我可以少做一次透析……”其实,父母哪是不同意,他们是被女儿的胸怀震住了。王广明立刻到济南红十字会替女儿捐出了20元钱。 1999年3月下旬,记者在王家见到王鑫的时候,孩子已经3天没做腹膜透析了。此时,她无力地斜靠在床头,脸颊虚肿,四肢骨瘦如柴,一个厚厚的书包静静地躺在枕边。王鑫有气无力地说:“因为透析不及时,脑子已越来越不好使,刚刚背过的课文转眼又忘了……”王鑫说这话时,眼睛里仍充满幻想般的渴望。父母却早已抱头哭作一团。 3月19日,记者以《我的幸福是读书》为题报道了小王鑫的不幸遭遇,以及她顽强不息的精神。消息见报当天,济南及青岛读者立即打来电话,青岛电台的一位女记者特意引荐了一位用偏方治尿毒症的老者。一位在济南建行工作的小伙子送去了刚刚领到的1000元工资。记者也悄悄将200元稿酬塞给了王鑫的父亲。尽管谁都知道,这1200元无异于杯水车薪。
社会救援 母女情牵千家万户
5月下旬,王鑫的病情急剧恶化,肌酐、尿蛋白等多项指标已高得惊人,血色素降至4克。连续几次出现昏迷、抽风。此时,孩子一个劲地吃力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时断时续的“透析”已无法维持女儿的生命,王广明夫妇也知道,只有换肾才能挽回女儿的生命。可仅仅肾源费就需20万元!一贫如洗的他们只能望“肾”却步。看着昏睡中的女儿,妈妈含泪饮泣:“孩子,不是爸妈不愿救你的命,爸妈实在弄不到钱了,谁让你生在这个穷家……”为了让孩子免费输上一次血,龚英华瞒着家人义务献出了200毫升鲜血。 “六一”节就要来了,看到别的孩子欢天喜地迎接自己的节日,再看看危在旦夕的女儿,龚英华想到了自己的肾,对,把自己的肾献给女儿!她为自己这个突然的想法兴奋不已,当即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接着又告诉了从昏迷中醒来的女儿:“孩子,你有救了!做了这个手术,你就会好起来,又能上学了……” 生,是所有垂危病人的渴望,何况是14岁的花季少女!小王鑫笑了,接着又哭了,霎时泪流满面,使劲地摇着头:“不!妈妈,你心脏不好,会有危险的……”攥着女儿肿得像小馒头般的手,脸贴在女儿浮肿变形的小脸上,母女俩的泪水汇在一起:“傻孩子,你放心,妈不会有事的。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妈才没法活呢!” 然而,医生告诉王广明夫妇,即使母女换肾,除去手术费不说,换肾第一年必备药品至少也要10万元,前三年至少需20万元的费用。否则,等于没换,又是20万!“老天爷,你真要人命啊!”龚英华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刚刚出现的希望又破灭了,除了看着女儿死去,他们已别无选择,王家真正被逼上了绝路。 “六一”前夕,当记者再次来到王家时,龚英华哭着对记者说:“今年的‘六一’是14岁女儿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只能把自己的一只肾送给女儿,当作结束她痛苦童年的一件节日礼物。可是,没有钱,我连这点都做不了……” 5月28日,一篇不足540字的消息《慈母欲献肾救女》跃上了《生活日报》的头版头条,特大黑体标题配以母女俩紧紧依偎的照片,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这篇独家报道顿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消息见报当天早8时30分,编辑部收到第一个热线,康佳济南分公司的江澎小姐未语先泣:“我想帮帮她……”紧接着,一位叫杨勇的小伙子表示,虽然自己下岗了,经济上不能给她们什么帮助,但可以保证为王鑫义务献血,随叫随到。七里山第三居委会的老大妈们,马上凑了1000元救济款送至王鑫的住处。 与此同时,那张散发着油墨芬芳的《生活日报》打乱了济南市中心医院办公例会的议程,院长贾堂宏当即决定:“立即用最好的车辆,派最好的医护人员把孩子接来……”话音未落,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刘子栋闯了进来:“有个孩子叫王鑫……” 就在同一时刻,山东卫视、山东有线电视台、齐鲁电视台、济南电视台、济南有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山东有线电视台《新闻杂志》的女记者吕力与同事杨光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王鑫家采访,并迅速完成了后期制作,连夜将片子传了出去。当日夜,山东卫视在《今日报道》中以头条播发了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同时对《慈母欲献肾救女》进行了长约4分钟的报道。龚英华母女的感人遭遇顿时引起全国的关注。 此时,《生活日报》编辑部铃声不断,读者们纷纷表达着同一心愿:“慈母献肾,我献爱心……” 当天下午3时,当济南市中心医院的救护车驶到王家楼下,几名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走进王家时,王广明一家还蒙在鼓里。龚英华忍不住捂着脸失声痛哭:“我们不是不想住院,不是不想给孩子换肾,我们实在是没钱呀……”当夫妻俩明白医务人员的来意后,感动得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来。 5月31日,王鑫收到了来自济南市市中区的一份厚重礼物。全区42所中学的师生及各界人士为其捐款9万余元。在这一年轻的生命危难之际,同学们省下了零花钱,老师们挤出了生活费。 6月1日,济南市总工会送来了1万元的慰问金。七里山办事处和第三居委会的主任们悄悄给王鑫的母亲带去一个惊喜:“术后康复,请到小饭桌上班。” 同日夜,中央电视台第三次报道时特意打上了两条观众之声热线号码。《晚间新闻》节目组副组长姜秋镝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也患有肾病,医生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尿毒症。假如这一天真的来临,做女儿的能否下得了为母献肾的决心。”她说,“是真实的母爱亲情感动了我们。” 点起蜡烛,掌声轻和歌声,在人生最后一个儿童节的夜晚,王鑫用稚嫩的嗓音表达着自己的心思:世上只有妈妈好……祝你平安…… 6月4日,《生活日报》总编王大千、副总编支英琦专程赶往医院,将本报编辑、记者及部分读者饱含深情的10930元捐款交给市中区红十字会的代表。捧着这鲜红的大信封。龚英华扑通跪下了:“救命恩人,下辈子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你们的大恩啊!” 与此同时,一张张汇款单从全国各地“飞”来,没有人能一一说出汇款人的名字,但却分明感到了一双双善良眼神的关注。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的同志携带价值7000元的药品从2000公里以外的沈阳飞赴济南。他们说:“王鑫用的正是我们的肾性贫血专用药,药很贵,我们愿免费提供……” 入院的第一个夜晚,小王鑫一宿未能入睡。她悄悄在日记里写道:“看到这么多的人帮助我,真不知说什么才好。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如果手术成功,我会努力学习,坚强地活下去,实现自我价值。假如手术失败或身体不能恢复到理想的效果,我愿将眼角膜捐给母校七里山小学五年级的杨震同学,以帮助他恢复白内障造成的失明。”
献肾救女 母爱感天动地
6月26日,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一台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母女换肾手术即将开始。齐鲁电视台动用两部转播车、7台摄像机,准备这台非同寻常的换肾手术,进行一场山东电视史上史无前例的二级间断式直播。 手术室外,王家的亲戚朋友赶来了,七里山小学和六十八中的师生代表赶来了,知名和不知名的充满爱心的人们赶来了……王广明和儿子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着既想又怕的那一刻的到来。 进手术室前,龚英华握住女儿的手:“鑫鑫,怕吗?”小王鑫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妈妈:“妈妈,有您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孩子,我们都要好好地出来!”女儿望着母亲坚定地点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 8点30分,龚英华被推出病房,王广明紧紧搂了一下妻子,轻声安慰道:“挺住,坚强些。”龚英华眼角湿润,一语未发。龚英华被推进手术室,由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著名肾脏病专家刘子栋教授亲自主刀的母女换肾手术开始了。经过实施麻醉,龚英华的腹部被切开,紧接着剥离、取肾……9点50分,小王鑫被推进手术室。一小时后,龚英华那颗鲜活的肾脏被取出…… 当这一活生生的画面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时,千万名观众被伟大的母爱震撼了,人们用朦胧的泪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动人的画面,盯着这颗鲜活的肾脏被冲洗、灌注、冷冻,植入女儿腹部…… 15点5分,龚英华被推出手术室,送进监护病房。此时,这位母亲已神志清醒,她环顾左右,叫着女儿的名字。王广明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惊心动魄的7小时后,15点38分,王鑫的肾移植手术圆满完成。在监护病房,母女俩终于相见了。望着病床上的女儿,虚弱的母亲泪飞如雨…… 手术室外,王家老少、亲朋好友感情的闸门一下子打开,相互抱头痛哭。电视机前所有关注着小王鑫母女的好心人都轻轻舒了口气,含泪慨叹:“苍天有眼!” 与此同时,在山东电视史上罕见的长达8小时的母女换肾手术现场直播中,真实的母爱亲情再次感动了无数颗善良的心。9点15分,直播现场走来了第一位捐款人,他是《光明日报》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许杏虎的父亲许金荣。老人是和丹阳市河阳镇上的同志一起到济南市北园镇学习来的,一下火车便被《生活日报》上“母女换肾”的消息深深打动,女儿许琳华代表全家捐出了2000元路费。紧接着,无数关心着小王鑫的好心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医院,涌向直播现场,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闻讯赶来的30多名济南交警庄重地在身后捐献器官的志愿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莱州海墨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捐助了价值1.6万元的药品;沈阳三生公司再次捐出供王鑫使用半年的肾病贫血专用药。一项由此发起的尿毒症患者救助基金一日之内募来善款10万余元,胜利油田分会场也收到捐款2万余元。这笔钱和药品除用于小王鑫的继续治疗外,其余将作为济南市肾病患者康复会基金。 王鑫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患此绝症;王鑫又是何等幸运,有这样伟大的母亲,有这么多好心人伸出热情之手,帮母女俩完成生命的接力! 据悉,在医护人员的特别护理下,母女俩手术后身体恢复正常。日前,妈妈龚英华已平安出院,小王鑫还需在医院继续观察治疗一段时间。在此,祝小王鑫早日康复,早日返回校园,也愿天下所有好心人一生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