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0年3月27日 《生活日报》·生活焦点
新春伊始,南方某些媒体一个“未经最后证实的”传言惊动了舆论界:有人要把孔庙、孔府、孔林(习称三孔)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到境外运作,上市“卖”了! 初听此说,大吃一惊:“三孔”乃世界级文化遗产,迥非寻常秦砖汉瓦,岂能巧立名目,一卖了之! 细细一想,觉得蹊跷:齐鲁之地礼仪之邦,行事岂能如此出位?民间传言毕竟语焉不详:首先,这“股份有限公司”到底成立了没有?“孔子旅游股票”上市了没有?其次,上市“叫卖”的究竟是“三孔”的哪部分?所有权?经营权?抑或租赁权? 此时,旅游业的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最令人瞩目的当数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已经上市交易的“陕西旅游”,即令是最传统的孔老夫子的家乡曲阜,恐怕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吧。 真相如何,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有人要“卖”孔夫子?流言可畏满天飞
曲阜“卖孔”真相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已经不是第一次朝圣曲阜了,心情却一次比一次更复杂,儒学就像我们的父亲,越年轻越觉得他不怎么地,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就会越来越觉得他了不起。 我们知道,即使在曲阜,孔子时代的原物也已荡然无存,但那种空气那种氛围,那五千古柏十万汉瓦,却不能不使你遥想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的种种生前事,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那种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坚持。 两千多年前人们就不懂这位伟人,两千多年后,人们依然不懂他-——正是旅游淡季,“三孔”门可罗雀,刻印章,卖纪念品的吆喝有些无力,一个专卖小册子的拖鼻涕老头告诉我们,旺季时,他摊上的《论语》一天可卖50多本,现在一天只能卖一二本,今天一本也卖不出去。我们对市民随机询问关于“孔老夫子上市”的话题时,大抵三分之一的态度是:“咱不敢说!”三分之一的态度是:“咱说不清!”三分之一的态度是先往两边看看,然后狠狠地说:“反正他们‘缺钱’!” 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就在孔庙附近,我们决定首先采访文管部门,但是文管部门的干部见到我们也像当年孔子见到阳虎一样避之惟恐不及。 只有办公室主任是逃脱不了的。办公室主任也姓孔,叫孔祥峰,勉强给我们倒了一杯水,然后拒绝了采访。 我们只好找同仁--曲阜日报的孔祥晨,但孔祥晨甚至比孔祥峰更谨慎,嗫嚅了半天,为我们联系了曲阜市旅游局局长孔祥金。
在传统和现实间行走—— 心怀孔夫子 案置《股份制》。孔门后裔说:“不发展对不起老祖宗”
所谓“为了救穷,把老祖宗也上市卖了”的说法虽然不能说是恶意中伤,但至少也是愚昧无知,或者是故意耸人听闻!现年47岁的孔局长一开口就直奔主题,那说法的要害是借着咱们老祖宗的知名度,冲着“孔子旅游股份上市”来的。事实上,新成立的孔子旅游集团只是以每年3000万的价格向国家租赁了“三孔”和孔子故宅、颜庙、周公庙、少昊陵以及其他景点的经营权,并保证每年4%的递增率,哪来什么“卖孔”啊! 那沸沸扬扬的“孔子旅游股份上市交易”的事儿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呢!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关于在曲阜组建“孔子旅游集团”的设想就是我在1994年最先向市里提出来的(此案一公开就引起轩然大波,我成为众矢之的),这是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曲阜没有重工业,轻工业也不发达,但却是个文化大市,那么,靠什么兴市?当然应该靠旅游兴市!外面有“虫经济”,“风筝经济”,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旅游经济?每个地方都应该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走(健康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嘛,这是符合中央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如果只会抱残守缺,不能发扬光大,岂不是“不肖子孙”?目前,曲阜市的年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占曲阜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无疑是曲阜的支柱产业,但这个比重相对于曲阜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其重量级地位,相对于国内其他重要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黄山等城市的财政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标准的旅游城市,其旅游收入应该占到50%以上,如果是世界顶级旅游产业,其收益不仅能使当地人民富足,还应该能救活一个国家的财政,比如开罗、摩洛哥、威尼斯等,他们靠的也是“祖荫”,他们的“本钱”也是“祖传的”,为什么我们和他们的差距那么远?不发展,又怎么对得起老祖宗! 作为孔子第75代后裔,作为一个国家干部,我不能看着大名鼎鼎的曲阜就这么掉下去,全国已有34家旅游集团公司参与了上市交易,我们就是立即上市也已经排在第35位了!人说孔子的故乡应该是最守旧的地方,这是什么话?!我听了就钻心地疼。为什么?在传统和现实之间,曲阜为什么就这么尴尬?这么举步维艰?这么落后挨打?…… 言及于此,孔局长神情悲怆,久久不语。我们看到,在他办公室的案头,并排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孔子传》,一本是《股份制改革》。
当地记者发出感慨—— 曲阜不是过路小站 , 留住客人尚费思量
因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圣人故乡”、“东方耶路撒冷”,曲阜的旅游业曾在全国有过极其辉煌的地位,然而事过境迁,风光不再,世纪交替之际,曲阜缘何 “式微”?对此,曲阜日报的记者陈宇发出了以下感慨—— 去年某个大节日,按现在流行的假日经济理论,给曲阜带来的效益应该十分可观,但事实却正好相反:那天我曾亲随一个来自欧洲的旅游团(是个大团)全程采访,一大伙人上午11:40到的曲阜,走马看花扫了几个景点后,下午四点刚过就走了,住宿就免谈了,就连那我们以为必吃的午饭、那我们引以为自豪、以为名扬天下的“孔府宴席”,人家看也不看就掉头走了(据世界旅游组织下的定义,只有在境外逗留6小时以上才称得上旅游,照此推理他们等于没来)。再问他们,市郊还有15个景点(孔子出生地尼山、圣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石门山等)为何不去看看?答曰:破破烂烂的,不看也罢。 而最让我吃惊的是后来才知道的他们的预定路线:“济南-——泰安——曲阜——泰安”,偌大曲阜仅仅是旅行社眼中的一个区区小站而已! 这是曲阜无法回避的事实,近年来,游客在曲阜的滞留时间已从1989年的1.8天降到1998年的0.5天左右。即使在山东,曲阜的旅游业整体收益也只能排到第八、九位,堂堂世界级文化遗产,中华人文策源地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地位,一个曲阜人当对此做何感想呢?
陈旧的旅游体制是该动一动了!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所谓“卖孔”纯属讹传……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体制变革,邮政电信的分离,粮食体制的转换,教育体制的变革,可谓风雷激荡,大气磅礴。但旅游体制的改革从全国来说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现成的“善本”可供临摹,所谓的改革,就是“探险”,尤其是在曲阜、在“孔子的头上”来一个大动作更不是一件易事。 1999年下半年,曲阜市委市政府决心打破原有旅游体制的格局,针对条块分割,互相扯皮,管理粗放,恶性对峙的现状,果断组建曲阜旅游的“航母”——孔子旅游集团,并积极争取尽快以“孔子旅游”发行股票上市交易。 消息传出,全市一片哗然。从1985年开始在曲阜已争论了15年的焦点话题“旅游是否能够兴市”,这一次达到了白炽化。 双方争论的沸点是,“孔子旅游股份”上市交易算不算“卖孔”?算不算违反国家规定将文物上市?归根到底,“孔子”一旦上市以后会不会被庞大的“海外游资”收购而去?到时候谁是民族的罪人? “其实这纯属误解或者是典型的头脑僵化”,孔子旅游集团董事长柴林庆向我们解释说,曲阜旅游和陕西差不多,同属文物旅游范畴,以孔子生平、文化思想为核心的曲阜文物旅游具有典型的垄断性和唯一性,如果手笔大一点,那么曲阜的旅游就不仅仅是“三孔”、颜回庙、周公庙和市郊十五景了,我们周围的麒麟乡、碧水环绕的微山岛(孔子先祖微子墓)、亚圣孟子的故乡邹城等都可以罗致麾下,再不会充当人家的过路站了,但这一切无论从运作上还是资金上都不是我们现有的几个景点和几家宾馆几家旅行社力能所及的,它需要的是一个有强大合力、雄厚资金的,能联手共进的大型旅游业“托拉斯”,要的是一艘航母而不是一群舢板,这样大的“蛋糕”要做大,除了我们的巨额投资以外,当然需要各方融资呀,要融资就要上市呀,从这一点看,有关说法可算是“事出有因”,但上市就是“卖孔”?这怎么可能呢!“三孔”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是每个中国人的而不仅仅是曲阜的!像“三孔”这样超重量级的垄断性文物如同埃及金字塔、法国凡尔赛宫一样是无价的,全世界的游资就是再大也是有限的。再从政治意义上说,“卖孔”?谁敢! 我们要搞清这一点:文物景点所产生的收入(如门票、餐饮、宾馆、交通收入等)哪怕再大也不是文物本身的价值。那我们上市的是什么呢?就是“三孔”品牌为背景为感召的“文化资源经营权”,亦即我们对所有名胜古迹进行现代化营运后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投资者投的就是曲阜“大旅游”的明天。 谈曲阜的明天之前不妨先谈谈曲阜的今天,孔子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兼旅游局局长孔祥金接过话头说了下去,近年来,曲阜的游客约每年280万,“三孔”门票收入每年5000万,旺淡两极的分化就像南亚的雨季旱季一样明显,1999年10月1日——7日,参观人次16万,仅三孔的门票收入就达700万元以上,平均每天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但是淡季呢,我想你们也看到了,门可罗雀?有时连个“雀”也没有! 那就是说,“三孔”的旅游收益离它应有的“标的”还相差很大很大,根据现有的旅游设施测算,理想的接待人数为每天1万(现平均每天6千人)。 最大限度地文物旅游开发同时也是对文物保护的支持。“集团”的崛起使文物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孔子旅游”参与上市融资,可以很好地解决大旅游战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有了资金,文物保护还用犯愁吗。 这就是所谓的“卖孔”真相,集团董事长柴林庆说,“陕西旅游”“黄山旅游”都已上市二三年了,有谁听说秦始皇陵、华清池或者兵马俑、黄山被老外买走了? “正方”的答辩是雄辩的,但“反方”的观点也不是纸糊的。 几经曲折,曲阜市文管会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就原体制而言,文管会成立50多年以来,对曲阜的贡献是巨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然而时代在变,轨道在变,旅游体制改革,成立“集团”以后,文管会下属的有关创收单位和旅游局下属的有关创收单位都从原系统剥离出来,上面说,文管会今后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古建筑、古碑刻、古树名木、馆藏文物进行保管研究和保护监督。 办公室内的气氛是黯淡的,采访前约定,不能披露采访对象的姓名,发言者不少,经整理摘要如下—— 对上市融资我们并不反对,但是我们反对照搬外省市的经验。为什么?古建筑的抗磨损力和客容量各不相同,以孔府为例,去年高峰期达到每天3万人,里面根本没法走动,人贴人,人粘人,像稠粥一样流不动,大热天,臭汗淋漓,气喘吁吁,如果天天这样,光几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碳酸气、隔宿气、恶馊气把孔府熏坏了沤烂了咋办,孔府是铁打的吗?是砖木结构的。还有那孔庙的古地砖,很明显地被踩坏、踩塌了不少。故而“集团”认为孔府合适容量是每天1万人,但我们认为日均五千人最合适。 这么些天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过度开发。 再有孔子旅游股份上市问题,把“三孔经营权买走”从理论上说还是可能的,你既然上市就得让人收股,就算你控股51%,人家49%的控股还是有很大的经营权发言权的,到时候由得了你“一言堂”吗?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种种不足亟待完善 “航母”起锚了。曲阜,你准备好了吗!?
争论不是暂缓改革的理由。1999年9月26日,孔子旅游集团挂牌成立。那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句古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年12月10日,孔子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下辖文物旅游开发公司、曲阜国际旅游社、阙里宾舍、杏坛宾馆、旅游汽车公司六艺城(国有资产部分)等,实行政企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机制,在市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进入2000年以后,备受关注的“孔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孔祥金介绍,股票、证券的培训工作,物色券商,中介机构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他们欢迎所以有志于此的实力派企业、集团加盟。 曲阜人喜欢把他们的孔子旅游集团称做“航母”,现在“航母”真要起航了,但体制的改革亦决非“轻舟过山”那样简单,这里,航道虽然开阔,暗礁也还不少。 我们在曲阜大学采访孔子文化学院的骆承烈教授,他对我们说两件事: 第一是很容易被现今公众忽略的孔子生日问题。 孔子生日决定了孔子文化节的举办日期,而孔子文化节的适时举办又左右曲阜旅游的盛衰——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祭孔乐舞即在那天举行。 那么,孔子的诞生日在哪一天呢?按古历应该是夏历八月二十七日,民国时代曾将之换算成公历9月28日。 其时已有不少学者对“9月28日”算法表示异议,泰安学者崔玉坤和宁波学者金友博分别用最先进的计算法推算出孔子的诞辰应为10月4日或10月5日,当时得到了方毅同志和紫金山天文台权威人士的明确肯定。 “9月28日”孔子诞辰不但误差大,而且离国庆节太近,各地文化名人和其他重量级人物两相权衡往往首先考虑赴京活动。媒体报道也面临这个难题,时近国庆,总得把大版面留给国庆报道吧。 9月26日是现定的“孔子文化节”,到9月28日又再祭一次孔,又给人以叠床架屋之感,而如果将祭孔日设在孔子真正的生日“历10月4日”,那岂不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又如古碑刻的保护。 “三孔”内已被认定极具价值的古碑共有1000多块,但是你且看看哪一块古碑有像样的玻璃罩? 骆教授的忧虑不是无端的,我们的导游荀小姐的一番述说使我们深感曲阜的旅游软环境尚有亟待改进之处。 成立旅游集团前,曲阜有“全国一怪”,就是外地的导游进入“三孔”无须买票(符合全国旅游行业规定,反之,曲阜的导游去外地名胜只要凭导游证亦无须买票),惟独曲阜的导游必须买票。“三孔” 的票价分别是孔庙16元、孔府16元、孔林8元,共40元,但若你请全程导游就得再加90元,共130元! 导游费这么贵?无他,就因为导游必须和你一样买票--40元。条块分割、画地为牢产生的逻辑也惟独曲阜才有:那就是我(导游)给你带来了客源,可还得自己赔钱买票进来(转嫁到游客,等于要游客付两倍的门票)。更蹊跷的是,文管会的导游却不受此律约束,因而导游费可以便宜一半。 我们曾经询问文管会,为什么要这样加重游客的负担,答曰:为了打击“野导”(野路子导游)。又问,那些导游我们都查看了,都有市旅游局颁发的正规的导游证。再答曰:她们交了钱,短训后就可拿证,不象我们文管会的导游,正规训练过,而且人数很少。 文管会能拥有导游吗?文管会既然可以拥有导游,其他政府部门如交通局财政局工商局为什么不可以来分一杯羹呢…… 离开曲阜前,我们特意到曲阜最标准的孔子像前留个影,看着他老人家,我们心底忽然涌起一丝悲凉:在“国外”旅行了足足14年的孔子可谓真正的旅行家,倘若老夫子还活着,又岂能坐视这样的旅游软环境继续存在下去呢?! 改革不会一步到位,不改革,又怎么有出路!?(与新民周刊记者胡展奋合作,后发表于《新民周刊》,并被《大河报》、《杭州日报》等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