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0年6月26日 《羊城晚报》·焦点新闻
我们的粮食 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未来
2000 中国蝗灾
曾经被都市人与山蕨野菜一道封之为绿色食品、田园佳肴的小小蚂蚱搅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持续的干旱、大片土地的撂荒、无数湖面的干涸为它们提供着广袤的滋生温床。 境外蝗虫遮天蔽日入境产卵,破土肆虐更使蝗情雪上加霜。 形势如此严峻——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预计今年我国蝗虫发生面积将达1亿亩以上。 在天津,夏蝗发生面积已达60万亩以上,创历年之最; 在山东,宜蝗面积又创30年来新高,高达850多万亩; 在海南,浩荡“蝗军” 羽翼渐丰,面积逐年扩大; 在新疆, 3480多亩土地被蝗虫侵占,蝗灾面积较去年激增近四倍。 河南告急!陕西告急!安徽告急!江苏告急!山西告急! 东西南北中,无处不蝗虫! 怀柔发现蝗情、密云发现蝗情、延庆发现蝗情,蝗虫逼近北京城!!! 2000年治蝗工作会议就在这样凝重的气氛中召开。 无数地面快速反应部队紧急出动,一架架“运五”、“海燕”腾空而起,一场人蝗大战由此打响。
人蝗争斗由来已久。 我们忘不了徐光启《农政全书》里的描述:“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 有蝗灾记载的2400年来,敢冒皇帝讳者,惟有此虫。翻史料,从汉元始二年起,至清朝咸丰八年止,历代帝王为大大小小的蝗灾颁诏竟达46道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连“皇帝都管不了”的飞蝗却被一场场“人民战争”的“改治并举”所遏制。 七十年代末,我国东亚飞蝗的孽生面积已控制到1830万亩,仅为建国前的1/4。 80年代后期,虽然受异常的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蝗区面积逐年扩大,但除1985年天津北大港水库的成虫迁徙河北那次小规模的灾难外,尚没有造成过“遮天蔽日起蝗灾”场面的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关于蝗灾,治蝗专家有个简单的判据:“不起飞,不成灾”。 将还来不及长出翅膀的蝗蝻消灭在萌芽状态,便成为灭蝗减灾的关键所在。 2000年人蝗大战,现代化的“空战”和“外科手术式”的双重打击能否遏止住“蝗军”进攻的凶猛态势? 面对滚滚蝗情,我们计将安出?
上篇:走过蝗虫肆虐的地方
新疆塔城边防站的官兵们永远也忘不了那骇人的一幕:去年秋,一批批亚洲飞蝗、意大利蝗自俄罗斯、哈撒克斯坦呼啸而来。 “所过之处,天空变成可怕的黑色,蝗虫掠过,片片青翠的树林野草顷刻间变成光杆枯枝。” “那简直是一场浩劫!”一位当时客串观测统计的战士心有余悸地回忆着。 当时,过境蝗群足足有20批之多。最大的一批宽度足有2公里,天空中就像被一层厚厚的毯子,蝗虫密密麻麻,相互间翅膀闪动发出骇人的怪响,整个入境飞行时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当年,整个新疆有20万亩农田的作物被一扫而光。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办公室副主任赵新春告诉记者,截至6月12日,全区蝗灾面积共3480多万亩。其中,严重发生的面积就有1570多万亩。意大利蝗、戟纹蝗、西伯利亚蝗、亚洲飞蝗等品种分布北疆5地、东疆的哈密、吐鲁番地区以及乌鲁木齐周边县市。那一次的境外飞蝗入侵,覆盖面积高达627万亩土地。今年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三地至少有一半蝗虫是去年“洋祸害”产卵留下的“孽种”。暖冬等现象使这些“孽种”的孵化率达到64%以上,超过年平均值的一半。 塔城的几处蝗灾高发区已成为人不敢擅入的蝗虫魔鬼地带。荒漠上,蝗虫像水一样流动,“刷刷”声一望无际。一位老牧民一脚下去,居然一下子踩死58头!吃不到足够的植物,蝗虫开始袭击误闯进去的动物、人。 该区拉网测算出来的数量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最多的蝗片,每平方米竟聚集蝗虫15000头。厚度足有一两指。 相对于新疆蝗虫的“生在荒漠人未识”,中原蝗灾似乎更为抢眼些。 警报率先在河南黄河滩区拉响。 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雒魁虎透露:今年夏蝗发生面积已达238.38万亩,其中绝大部分在滩区、内涝蝗区。 或可从以下一组数字一窥中原治蝗的艰巨:虫口密度创河南25年之最。全省平均蝗蝻密度为2.84头,是去年的2倍,国家规定防治标准的5.6倍。 事实上,现状远比数字严酷得多。 越野吉普在长桓县蝗区跑,不时有蝗虫撞向挡风玻璃,发出“砰砰”声。下车后,司机发现,前后轮胎上,竟留下一层厚厚的“蝗虫肉饼”。 脚下,淤泥爆裂,每棵枝条上都坠满密密麻麻的蚂蚱,由于超密度聚集,蝗虫已把整片草丛压倒! 我们试探着向草丛深处走,刚才趴在草枝上晒太阳的蝗虫们没头没脑向四面乱窜,飞起的蚂蚱落在我们的身上、手臂上、脸上,砸得人火辣辣地疼。 河南省植保站副站长凌中南告诉记者,这里每平方米至少有蝗蝻4000头。多亏农民的小麦已提前抢收,否则,收成再好也是白搭。 开封袁坊、兰考谷营、灵宝杨家湾陆续“沦陷”。 沿黄数千里滩区,已成东亚飞蝗的一个重要的栖息地! 山东的形势更不容乐观! 进入6月,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在山东大地打响,从黄河入鲁的第一站东明,绵延数千里,直至黄河入海口的片片荒滩沟壑、湿地苇丛。 菏泽、济宁、潍坊、滨州、东营…… 对手侵占的土地已高达850多万亩,其孽生兵力还在数以百万计地增长。 山东下达了对蝗作战的“必杀令”:务必在6月20日前将蝗蝻大部消灭,月底前剿清残余。 打虎要上景阳冈,灭蝗须到黄河口。 东营,共和国这片最年轻的土地,洼大村稀、淤地遍野,沿黄蝗区和沿海蝗区在这里连成一片,特别是入海口处支流交错,沟河纵横,成为蝗虫肆虐、传宗接代的适生地。 该市治蝗站副站长崔玉龙告诉记者:东营蝗区面积达413万亩,这一数字约占山东蝗区的一半,全国蝗区的1/4。 拉网普查测算表明:今年夏蝗灾情较往年严重,北方持续干旱使蝗蝻出土较晚,而且极不整齐。垦利、河口等重灾区部分蝗区每平方米蝗蝻多达千余只。 刻不容缓! 东营地面灭蝗战自6月5日起开始全面展开。 我们深入到垦利县1号蝗区采访。 青青的苇叶上,爬满串串蚂蚱,苇叶瞬间就被吞噬,只剩光杆。 无数只蚂蚱在苇杆丛中流动,像流水一样刷刷作响。放眼望去,蚂蚱不是青色的,不是土黄色的,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黑色! 东营治蝗站副站长崔玉龙透露:这种黑色的蚂蚱最为可怕,它们性群居,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蚂蚱可产卵85粒左右。而且只需一个月便可成虫。 烈日当头,我们目睹了治蝗地面机动队与东亚飞蝗的一次对决。 这是 一场看似势力对比悬殊的较量: 十几名身背“泰山——18型”灭蝗机的队员一字排开,拉动柴油发动机拉杆,“突突”轰鸣声中,灭蝗机喷出刺鼻的烟雾。 烟雾齐头并进,所到之处,蚂蚱四窜,随即一命呜呼。 如果被眼前的战绩所迷惑,就大错特错了。 现场指挥告诉我们,队员们每天早晨4∶00就要起床,匆匆吃几口饭,5:00上路,背上干粮,水,咸菜,一干就是十四五个小时。尽管如此,正常情况下,治蝗应急中心配备的这支百人队伍,每天作业面积也只能达到1万亩。有些沼泽地芦苇深处,队员们望尘莫及。 这绝对是一场拼体力、拼意志甚至是拼健康的斗争。在这场人蝗大战中,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治蝗队员表现出的牺牲精神令人为之动容! 我们来到黄河口区,河口区农业局副局长胡爱民告诉我们:河口蝗区面积占东营的一半。这里人烟稀少,湿生地达180万亩左右,灭蝗工作,困难重重。我们来到孤岛,垦利县农业局局长王寿彦告诉我们:这里蝗虫发生面积足有90万亩,同样是沼泽成片,其中的26万亩,只有靠飞机灭蝗才能解决。复杂的地形常常使土生土长的治蝗队员迷路走失;胡爱民的父亲住院,他楞是狠狠心不去看一眼…… 时间不等人啊。谈起今年山东蝗情,山东省植保总站副站长任宝珍面露严峻之色。这位女高级农艺师整日户外作业,面色黝黑,被人笑称治蝗“治黄了脸”。 她告诉记者:今年山东蝗情比较严重,发生面积是30年来最大的年份。 在菏泽,由于黄河断流时间越来越长,形成大片荒地,加之滩区村庄外迁,大量滩区土地撂荒,出于防汛需要,自去年秋季滩区便不允许耕作,致使沿黄一带蝗虫骤增。微山湖100多万亩的湖面退水严重,只剩下4万亩水面,大部分裸露湖滩成了蝗虫的适生地,在去年秋蝗产卵前就已经退水,更使微山湖区蝗情加剧。 山东蝗区分布于全省8个市地、31个县区、193个乡镇,治蝗任务相当艰巨。 任宝珍告诉我们,今年蝗虫出土极不整齐,蝗虫的适宜防治时间很短,因而防治难度增大,自6月5日起,全省自南向北已全部进入防治适期,全省夏蝗防治全面展开。 由于去年秋残蝗面积仍达380.5万亩,去年秋季的偏高气温,也造成了蝗虫产卵期延长,产卵量增加等不利因素,这直接导致了今年夏蝗数量的增加。 目前,全省各地紧锣密鼓地狠治夏蝗,就是要抑制这种“夏蝗治秋蝗、秋蝗生夏蝗”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围剿夏蝗,才能抑制更为难缠的秋蝗,把秋蝗的“父亲、母亲”杀死在襁褓中。 内陆湖泊河道、内涝农田、滨海地区也频频告急! 天津,海河五大支流在这里交汇入海,故有九河下梢之称。 在北大港一条河的河中央,往日的碧绿已变成片片红褐色。渤海湾蝗虫生防实验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这里的蝗虫叫土蝗,危害性不亚于东亚飞蝗。而这里155万亩的宜蝗面积里,几乎涵盖了蝗区的四种类型,防治工作困难重重。 蝗虫正袭击天津向北京逼近。 2000年全国治蝗工作会议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家官员脚步匆匆,面色凝重。 安徽农委副主任张华建透露:受退耕还湖、淮河改道、新开挖运河等影响,灵璧县、濉溪县、淮南市郊等处发现新蝗区…… 陕西、山西的情况令人揪心。目前,三龄蝗蝻已占51%,五岭虫超过5%。要知道,五龄过后是成虫,一旦大面积羽化,起飞将无法控制。 海南省植保站站长张文锋同样忧心忡忡。 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老蝗区的传统作物甘蔗被改种成香蕉、芒果,在局部地区恶化了飞蝗的适生环境,迫使它们随甘蔗新区向山区迁移,导致虫源分布愈来愈广……
下篇:灭蝗仍未有穷期
谈起蝗虫起飞造成的恶果,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告诉我们: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测算,如果有10000亩蝗虫起飞,将至少造成10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今年,我国具有起飞危险的高密度蝗区500多万亩,一旦失控,可使数千万亩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在50亿元以上。 目前,全国各地已投入治蝗专项资金3000万元,准备治蝗农药1000多吨、器械车辆20000多台,针对严重蝗情,10架飞机已投入治蝗一线。 6月13日下午,新安治蝗飞机场灰土跑道上,两架“运五”盘旋而至。 这是山东治蝗指挥部租来的“空军”,另一架“运五”也已经抵达东明机场。 鲁南、鲁东,同时打响了治蝗空战。 预计从6月15日至6月26日的飞机防治计划实际上已提前一天开始。 6月14日8:30,我们赶到新安机场采访。刚刚从沾化化飞回来加药的东华通用航空公司机长陈汝新说,他们已经飞了4个来回,由于山东蝗情严重,他们在完成了河南的灭蝗任务后即赶来。 新安机场承担着东营、滨州、潍坊三市地的治蝗任务,控制蝗区面积可达550万亩,占全省蝗区总面积的65%。 仅东营一地,这次的飞机防治面积就有50万亩。 6月15日,我们在垦利县1号蝗区看到,“运五”飞机在进行超低空作业。该县第一信号队的22名队员手举红旗,站成150米的间距为其导航。 由于没有GPS定位系统,队员们只能忍受从天而降的药雨侵袭。 飞行高度仅5——7米,喷幅在50——100平方米左右的飞机,每飞一趟,队员们就要快速前移,站位继续导航。 看着河南、安徽、山东飞机灭蝗的战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副厅长托曼心急如焚。 由于治蝗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完成的防治面积仅占严重发生面积的44%,全区投入的大型高效机械只有30几台,根本无力进行最有效的飞机灭蝗。 另一个难题同样摆在天津治蝗专家的面前。在重点蝗区北大港水库一带,用于飞机灭蝗确定方位的信号桩受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倒歪、丢失现象严重。 多名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全国性的蝗虫防止资金。否则,养蝗为患后劳民伤财,效果甚微。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萌山告诉记者:蝗虫是一种与人类共依共存的自然生物,只要生态环境存在,蝗虫就会存在。抑制蝗虫成灾的关键仍在改善生态环境,标本兼治,走可持续治理之路。 我们在东营滩区采访,处处可见星罗棋布的池塘,那是该市利用滩区养殖治蝗措施之一。在东营,丰林育草,保护天敌等措施已取得明显效果。 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时,将不再成为蝗虫的适生地。 占地20万亩的大纹流草场、孤北20万亩苇场、沾化12万亩苇场均已蝗虫不再,利用鸟类、蛙类、蜘蛛的150万亩天敌控制区也难觅大面积蝗虫踪迹。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吴雪珍告诉记者,山东生态控制面积正以每年80万亩的速度递增,生物防治面积逐年扩大。 但另一种无奈仍在继续。 仅以东营为例,黄河三角洲每年泥沙造陆约3万亩。由于大量荒地闲置,使部分乡镇乱垦乱种,一年后又无端撂荒,造成蝗虫滋生。而粗放的耕作,常常造成麦子不如芦苇高的局面。而在山东,这种大面积滩区撂荒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对此,东营市治蝗站副站长崔玉龙把治蝗工作称之为“此消彼长,被动挨打”。 大部分发生在国有荒洼地,且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的困难,使他们无力开展大规模的统一防治工作。 东营市农业局局长赵宏儒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市委书记率队视察蝗情,询问治蝗的办法。赵宏儒说:“只要一亩地给我2.5元药钱,就可以控制蝗虫3年不起飞。”书记心头一动,随即陷入沉思。 每亩2.5元的投入看似不多,但对于有着413万亩蝗区的东营,将意味着仅药费就须付出1000万元资金。 这几乎是一笔遥不可及的“天价”。 “谁能给我两块五?”更成为困扰全国治蝗工作的一道难题。 植保站一位治蝗专家透露:如果一个蝗区两年不治理,则蝗虫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会随时发生。 我们打赢了治蝗的一次次战役,但远没有打赢整个人蝗战争。 灭蝗仍未有穷期!(该文先后被《新民周刊》、《海峡周报》、《杭州日报》等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