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自愿赞助费” 收据就像块遮羞布,欺骗教委、欺骗物价局、掩盖着择校这一公开的秘密。 这是一种自愿的“不自愿”,否则,你就没法解释家长们打通层层关系,怀揣钞票、厚礼,深更半夜摸进校长家干嘛。 它不禁让我想起多年前中国足球那次巴西留学的“选秀”。有多少家长拼命往里拱。为什么? 集中一拨最好的“希望之星”,到最牛的“足球大院”去“练脚”,回来还不被国家队照单全收?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那叫“升学率100%”。这拨人回来后 最不济也弄了个“大本”(俱乐部主力),一个叫李什么羽的还拍了“写真”。但没去的就比他们少出息? 家长最挂心的是孩子升学,举个山东文科“女状元”杨慧的例子,枣庄山里的妮子,哪择过什么校啊。 谁都明白,修行靠个人。但 先替孩子抱住棵梧桐树牢稳牢稳的举动也是无可奈何:谁让好老师都扎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重点分明”来着。 “押宝”2002年打进世界杯重任的“健力宝模式”失败了,失败就失败在这是一种“拔尖子”的模式。折腾了一大遭,足球掌门终于明戏:“还得加强俱乐部建设啊!” 哈尔滨的十年教改渐悟与之何其相似乃尔。 让我看,既然堵不住择校费的暗箱操作,肥了个别校、个别人,不如变堵为疏,明码限价,再切它一块补补“差校”的设备、师资。然后,取消这重点那重点。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国之本哪有依靠“少数、重点”的道理。
(2000年9月13日生活焦点《众说纷纭择校生》快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