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98年9月19日 《山东经济日报》头版头条
横亘在城乡间四十多年的那堵“墙”就要松了—— 婴儿随父随母自愿 分居夫妻相聚不难 老人投靠子女优先 投资置业买房准迁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家万户笑颜开
如果不是耳闻目睹,我决不会相信,某实业公司的卢经理居然能将一篇新闻稿倒背如流。 如此打动卢先生的是新华社8月27日的那则电讯:国务院日前下发文件,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文中要重点解决的四个问题,字字都敲在他的心坎上: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投靠子女的老年人可以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将根据有关政策解决户口问题。 卢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在农村,夫妻双双进城闯荡多年,买房的钱不成问题,只是他那6岁的儿子上学、独居乡下的老母亲的安置问题、一家人的户口问题却始终成为困扰他的一块心病。看了这则消息,他激动地蹦了起来。 户籍制度的变革,使多少人欢呼雀跃,多少人奔走相告。 山东省公安厅户政处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以济南为例,仅因夫妻投靠要求“农转非”的就有8213户,13028人。其中,入户人年龄在28周岁以上的就达12199人,约占总数的81%。 眼下,济南市公安局正在积极偿还这笔历史遗留下来的“旧账”,轰轰烈烈的“万人落户工程”被誉为“情暖泉城”之举。随着新规定的出台,这一工程将“情满泉城”。
风雨四十年 户籍管制沉浮录
探寻历史的渊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而此间的沉浮变迁正是中国社会风风雨雨,历经稳定—迷乱—变革—转型的一个缩影。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共和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尚处于制定阶段。这期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村人口的管理办法》、《关于城市人口的管理办法》,对迅速稳定政局、防止人口无序流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8年1月9日,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我国第一个户籍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登记条例》。从此,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始建立,并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这一条例的内容实质有二:一是农村人口迁移自由;二是城市人口要控制。客观地说,这是当时农业社会的现状和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必然灰选择。它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在城乡间竖起了一堵无形的“墙”,并且一竖就是40年。 十年动乱期间,公检法被砸烂,狂热的阶级斗争、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使人根本无法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人口的骤增和盲目流动使户口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巨大的“历史欠账”多在这十年积累形成。 1978年至1987年,随着拨乱反正、计划经济的坚冰逐渐被打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的逐步确立,使户籍管理制度迅速得以恢复。这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家属“农转非”的有关规定,并对煤矿职工、远洋船员等特殊环境、特殊岗位人员家属的“农转非”问题给予了政策倾斜。在这 一社会转型期,由于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始终未触及到户籍管理问题的主要矛盾,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新的户籍供需矛盾又接踵而至。 1987年至1997年,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确立后,原有的户籍管理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各地公安部门、地方政府各出绝招变通,户口壁垒相继被突破。这既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思想解放的必然。
各出绝招 探索为变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吸资纳才,早在1994年,精明的上海人便率先打出了“户口牌”;凡购买40万元商品房,或投资20万美元、100万人民币的人均可在浦东申办蓝印户口,5年后可以转为上海户口。 同年,山东省实施了地方城镇户口政策,仅青岛市就先后审批了农转非户口10万余人。 1996年3月,厦门市20万打工妹中的20名佼佼者,喜滋滋地捧回了厦门户口。 同年8月1日,青岛市公安局率先在市区派出所实行了申办户口责任制,至今年6月1日起修改为办理户口责任制。45600份问卷调查表明,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1.1%。 今年4月,济南市公安局把“户政窗口”作为公安效应的又一个“三尺岗台”,推行了“万人落户工程”,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政策上墙,限时办理,公开、公正、公平,告别了“暗箱操作”,杜绝了以权谋私,户管工作终于成为阳光行动、照亮寻常百姓心底的阳光行动。 各地的积极探索,为户籍制度的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户籍变革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中指出:解决当前户口管理的突出问题,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工作。 诚哉斯言! 婴儿落地随父随母自愿的原则,基本杜绝了户籍管理工作中新的欠账,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消除子女入学、就业等一系列因户口造成的社会问题。 一直执行的[1977]140号文件所规定农转非家属应具备久病未愈、生活起居需他人照顾等条件近乎苛刻,是“逼人造假,让人没病找病”的政策。而原先夫妻投靠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上的规定更使人怨声载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状况的改善,申请夫妻投靠的人员中符合因病不能自理条件的越来越少,城乡男女间婚嫁越来越多。如果继续死卡条件,势必造成更多的人入户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对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在其他地区离、退休的人员,需返回原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原籍投靠配偶、子女的,应优先予以解决。这既不会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又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心,有百利而无一害。 鼓励买房、投资,使户籍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虽然户口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户籍制度的改革毕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一步,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