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东北网
手机查看
东北网12月30日讯 借助“五区叠加”体制机制优势,哈尔滨新区加快推动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5年来,平均每年上马60个大项目、平均每4天产生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区在产业发展上跑出了“新区速度”,打造了龙江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向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力
正威集团是哈尔滨新区引进的首个世界500强制造类产业企业。除了在新区斥资150亿元建设新一代材料技术产业园,这家制造业巨头还将把东北亚总部项目落地新区。
“把东北亚总部放在哈尔滨新区,主要考虑这里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甚至对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说,正威落地后,会陆续将行业的供应链、客户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一并带过来,在新区打造产业集群。
哈尔滨新区有着显著区位优势。作为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以及联通欧亚与北美的航空枢纽,哈尔滨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韩国均处在2小时航空交通圈,航运可与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可对接国际陆海联动大通道。
要让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要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依托。哈尔滨新区着力谋划了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北药智慧产业园、数字冰雪产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国际经贸科技城、中俄产业园、深哈金融科技城等七大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9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700亿元。
“目前,除中俄产业园外,其他产业园区均在加速建设中。新区正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向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力。”哈尔滨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于宏说。
2019年至今,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已引进产业项目162个,协议引资3452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区继续加快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采取与中铁、中交、中铁建、省建投、省交投划区域合作模式,在不增加政府债务前提下,有效用好国家债券、企业投资和社会资本,打好资本运作组合拳。
加快创新要素和平台集聚
哈尔滨新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5个经济功能园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
为加快创新要素和平台集聚,新区积极推进华为鲲鹏产业创新中心、华大基因东北研发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哈工大和哈工程江北校区建设,推动哈理工等省属高校整体搬迁,引入阿斯图工业联盟、极地科学实验室等重要研究机构和实验机构,全力打造新区大科学城。
目前,哈尔滨新区拥有12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42个专业孵化器以及一批众创空间,500余家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先后入驻。集聚了170余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构建了全链条成果转化和技术孵化体系,集聚各类孵化器53个,在孵企业2654家,形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孵化群。
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申建哈大齐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新区已拥有国际国内各类研发创新机构200多家和30余所高等院校,国家级研发机构占入驻总量的47.5%,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2020年,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同比增长52.1%,近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以上。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创新要素集聚,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才支撑。
哈尔滨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新区未来发展承载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
为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新区加快实施市政主干路网、重点产业配套、老旧小区及城中村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城建项目,探索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努力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同时,改造提升供水、供气、供热能力,启动松北水厂二期扩建,确保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内投用。将智慧供暖与俄气利用相结合,打造“气化龙江”和智慧供暖综合应用示范区。
在做好硬件提升的同时,新区还不断提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少投入、最优组合,快速建成布局合理、综合医疗能力强的3家三甲医院。与哈医大全面合作,在原有妇幼保健联合医院、医大四院松北分院基础上,完成两家医院提档升级。采取“政府主导、企业配套、联合共建”模式,确保哈师大附中新区学校、新区第一高级中学、十七中学、风华中学等学校开工建设。
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同比增长36%;各类高层次人才增至1.1万人,2000多名龙江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兴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