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新闻1 -> IT新闻 

 

上广电首度透露跨国合资内幕

2003-05-02 15:54:27 南方都市报

  上广电董事长徐为火扈首度透露与NEC合资内幕

  在上广电和NEC轰轰烈烈的恋爱背后,是日本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面临业务调整的无奈和中国企业在“中国红”大潮中的机遇思考。

  NEC和上广电联合在3月26日宣布,双方已签订了一项协议,计划于2003年6月在中国上海开办一家合资公司。虽然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还没有命名,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却非常清晰,将规划、开发和生产用于个人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和模板,其中包括第5代TFT液晶面板,液晶玻璃基板的尺寸为1000mm×1200mm,产品将主要用于电脑以及电视等大屏幕用途,合资公司将把广大的中国市场作为其销售重点。以及NEC将负责提供相关技术,上广电负责制造。

  跨国联姻投资液晶

  据悉,上广电和NEC共投资4.16亿美元,其中股份分配比例为上广电占75%,NEC占25%。根据NEC提供的资料显示,合资公司预计花费85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70亿)用于合资公司生产线的建立。按照这两家公司的计划,这个第五代LCD工厂将于2004年10月开始运营,初期雇员人数为1200名左右。2005年的年产量预计将达到50万片,销售金额将达到12亿美元。

  这是日本企业在液晶领域和中国厂家合办的首家液晶制造工厂,也是第一个有大陆企业主控运营第五代LCD工厂。由于这个合资项目是内地首条大尺寸TFT—LCD生产线,其技术水平与国际业界相当,因此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从2002年获悉双方的合作意向开始,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各国知名媒体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切入LCD上游制造

  理论上2003年中国LCD市场有100%的增长,根据2002年的销售基数,市场总额只有160万台左右。LCD价格战已经打响的中国市场,普及风波过后的问题就是利润摊薄,目前LCD生产厂商多达几十家,上广电与NEC的合资工厂液晶项目要两年后才能完成,上广电有必要介入到这场混战中来吗?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技术在发展,售价在锐减。但无论从经济规模角度看还是需求发展角度考虑,合资公司都要紧跟液晶技术的发展。徐为表示,到2005年,合资公司还要再投资建设一条新一代技术的生产线。上广电与NEC在开发液晶性能技术和工艺技术方面的合作也达成共识,以确保合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广电的算法,从主流厂商公布的计划总销量数据看来,市场远远高于160万的目标。例如,三星2003年市场目标为:总销量250万台,其中LCD销量占35%左右(约为70万~80万台);LG LCD销量目标为40万台;AOC总销量目标为150万台,其中LCD 30万台;明基销量目标为30万台。飞利浦没有公布自己的销售目标,但从2002年销售数据分析,2002年飞利浦总销量为90万台左右,即使按照30%的比例,飞利浦LCD 2003年的销量目标也应该在27万台左右。按照这些厂商的市场目标,2003年以上6大品牌的市场总量就将超过200万台,再加上其他品牌的销量,2003年国内LCD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而LCD面板成本占显示器总体成本的85%左右,未来随着内嵌性元器件的增加,面板的成本将提升到90%左右。鉴于这种状况,上广电坚信,建立代表目前LCD最高技术标准的第五代的液晶面板工厂,虽然耗时耗资,但却可以帮助上广电切入到LCD上游原料市场的前端。

  投资引发群聚效应

  “第五代是个大趋势。”徐为火扈非常坚定,到目前为止,只有三星、LG—PHILIPS、友达光电三家企业启动了第五代的生产线建设,夏普、广辉、奇美、华映等多家厂商也计划在未来3年内扩增5—7座第五代厂。这个项目经历大半年的磨合终于上马。

  据了解,上广电此次与NEC合资设立的第五代生产线工厂,其第一期目标将以供应监视器面板为主,预计生产线规格将与韩国三星一样,锁定1100mm×1250mm作为玻璃基板尺寸,主打17英寸大尺寸面板市场。第二期投产计划目前也已正与NEC探讨合作可能性,预定将会跨至第六代生产线,产品则会锁定在家用液晶电视上。由于该项目的投资内容同时包含关键零组件彩色滤光片(CF)及背光板,因此,业界估计应会有海外相关零组件厂商参与合作建设。

  这是一场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市场争夺战。一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内地在TFT产业、技术和人才方面是空白,加上NEC在五代生产线技术方面并没有实际工艺技术,因此对上广电来说,该项目的初期将面临着关键工艺技术的掌握程度考验以及零部件采购成本偏高的问题。

  但从发展和积极的因素分析,由于该项目是内地首条大尺寸TFT生产线,其投资后必将带来更多的上游厂商就近投资设厂。据悉,在该项目意向协议后,就有海外多家厂商表示了将赴上海投资的意愿,但由于上广电与NEC合资的此项目初期月产能有限,因此这些上游零组件厂倾向在双方确定第二期计划后才会进行投资。当前已有1家日本LCD模块设计公司正积极与其接洽,将提供LCD全程设计技术,而上广电也有意透过业者代为寻求各种专业人才,日本、台湾,甚至是美国的相关人才。

  持续融资激活项目

  液晶显示屏(LCD)今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屏幕、个人电脑显示器以及电视机制造等方面。由于液晶显示屏制造技术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完成建厂及投产的工作。

  据悉,“第五代工厂”投资达10多亿美元,台湾许多显像管生产厂家不得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募集这部分资金。即使一些原先不愿意自己股份上市的厂家迫于无奈,也走上了发行股票的道路,友达光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使项目上马,在未来持续的几年中,企业还必须面对承受资金大量积压的问题。对于上光电与NEC的合作,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建设周期原因,该项目在2003和2004年可能处于亏损状态,2005开始产生盈利。

  徐为肯定的说,上广电投资一旦项目选准,就要集中财力和人力给予重点倾斜,并始终保持持续投入的能力和准备,不会半途而废,与NEC合作生产TFT—LCD就属于这种项目。据悉,合资项目实际隶属于上海广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系列大型高科技项目投资内容,作为上海市重点扶持的工业企业,上海广电属于上海50亿扶持计划中的龙头,因此在银行借贷方面享有优惠条件。至于持续的资金问题,上广电的计划是,除了销售收益外,不排除其他融资手段。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卢轶男

  -观点

  徐为火扈:投资是勇者的游戏

  徐为:早在前几年,上广电就在内部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投资胆略”的观点。一方面,投资要有胆魄。对已经找准的项目,一定要抓住时机,果断决策和快速上马,不能优柔寡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是勇者的游戏。另一方面,投资要讲究谋略。首先,要找准投资项目,要以最合理的投资达到最需要和最理想的投资目的,防止病急乱投医,这是投资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掌握好“度”和“时机”,善于应对投资风险,要能敏感地、清醒地、动态地发现风险所在,制定措施,努力规避,要把风险限制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去夺取最大的效益。在对待投资的态度上,上广电不会“饥不择食”,但也不会“因噎废食”。

  -分析

  业务剥离引入第三方NEC战略重新调整

  关于耗资巨大的五代液晶合作,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广电捡了便宜。如果不是日本企业受到全球经济萧条和韩国、台湾企业激烈竞争的冲击,NEC不会与上广电一起来分享这块大肥肉。

  NEC在液晶方面2000年度的营销额为12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8亿元),在面向电脑的大型液晶显示屏领域总排名全球第13位。2001年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波及了以外向经济收益为主的NEC,加上韩国厂商的崛起,NEC的全球市场地位出现下滑。再加上在曾经是NEC收益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的制造方面,由于受到具有同样命运的台湾厂商的价格战冲击,NEC2001年度的营销额同比减少30%,收益出现赤字。NEC当年股价下跌30%,由于工厂关闭以及削减半导体业员工的巨额开支,2002财政年度亏损创纪录的达到3120亿日元(折合约24.4亿美元),其中运营亏损达555.2亿日元。在经历近年来的首次集团运营亏损以及全年净亏损之后,为了恢复盈利利好,日本NEC公司决定放弃部分业务,更多地注重战略的制定和对潜在的成长领域的开发。

  2002年,NEC施行了一系列业务重组的计划。NEC决定将把其在日本的制造业务委托给合资建造的公司,缩小其在日本国内的制造规模,以减少运营成本。在NEC公司的重组计划中,关于包括剥离其液晶显示器以及等离子显示器运营业务,NEC决定采取邀请第三方投资者参与组建新公司的方式。在转投资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业务的计划中,NEC与中国上广电集团擦出火花,于是有了这个组建持部分股份的合资企业。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