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即时新闻

精彩回顾 | 第五届汽车电磁兼容大讲堂

2024

/ 06/04
来源:

网络

作者:

朱萍

手机查看

5月30日,2024汽车软件与通信大会——第五届汽车电磁兼容大讲堂在江苏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以“引领电磁兼容发展趋势,拥抱汽车行业变革浪潮”为主题。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指导,中国中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零部件及车载通信等电磁兼容测试标准、方法、风险和挑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论坛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媛主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雷剑梅出席并致辞。来自业内100多名专家、学者、高校和企业代表受邀出席活动现场。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媛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 雷剑梅

【主旨演讲】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干委A分会秘书长崔强就CISPR/A电磁兼容基础标准的技术发展,围绕汽车实验室面临的新挑战等话题,从标准规定的测试环境、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进行分享,对国内汽车实验室在EMC领域的建设和完善带来重大作用和影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干委A分会秘书长 崔强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通信与软件测评研究中心EMC开发工程师田甜在本次论坛上带来了中国汽研电磁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该成果在2024年4月荣获日内瓦发明展铜奖。论坛上,她结合智能网联汽车EMC行业背景与资源需求,在汽车EMC性能正向开发体系下,介绍了全新的仿真测试技术和多功能测试平台,从多场景、多角度解析EMC性能及控制方案。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通信与软件测评研究中心EMC开发工程师 田甜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E整车测试部EMC性能开发主管李强指出新能源汽车正面临需求更多、测试更复杂、达成更难的挑战,重点从多需求开发及测试融合,强化过程设计,测试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方案探讨。围绕EMC三要素,聚焦场和路,进行关键特征分析,落实问题发生必然性。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E整车测试部EMC性能开发主管 李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郭迪军按照连接距离特点,将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分为近程通信和远程通信。他指出在车载无线通信性能开发及验证中,可以从模组/板级、天线设计开发、产品布置、天线布局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特别强调在测试方案上要重点关注两能(功能、性能)、三全(全面性、有效性、时效性)、四性(稳定性、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在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测试方案上要有针对性。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郭迪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球认证检测中心EMC技术专家王德臣介绍了动力域高压部件的演变趋势,结合工程实践说明模块化隔离屏蔽架构、端口精细化滤波可以降低部件EMC设计面临的多干扰源近场耦合与多端口干扰回流。同时,对解决芯片集成、驱制融合等可能出现的电磁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见解和思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球认证检测中心EMC技术专家 王德臣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达围绕5G/6G技术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面临的EMC问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远距离信息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聚焦复杂环境下电磁屏蔽材料的开发,对于构建智能屏蔽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达

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标准法规研究室主任、产品部经理胡小军指出直流纹波会干扰电子设备正常工作,会带来潜在隐患。他对ISO 16750-2:2012、ISO 21498-2:2021、VW 80300、ISO 7637-4的直流纹波抗扰试验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进一步阐述直流电源纹波性能测试的需求。

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标准法规研究室主任、产品部经理 胡小军

北京森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MC销售部经理梁良在论坛上分享了不同型号、不同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电磁曝露测试案例,聚焦中国汽研健康指数车辆电磁辐射测评体系,详细讲解了车辆电磁场曝露测试的仪器设备、检测布点、操作步骤。

北京森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MC销售部经理 梁良

在本次论坛中,专家、学者、高校和企业的代表们紧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兼容、车载无线通信、特种装备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关键技术、风险挑战和未来应用开展研讨,为电磁兼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有助于促成多方合作、产学共研,助力汽车产业、特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电磁安全保驾护航!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

审核:张立花

责编:张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