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电报大楼原貌。
复建后的效果图。
角楼底座用了大量的钢筋加固。
保留的老墙壁。
拆下来的石头准备再用。
墙壁内侧加了钢筋。 位于经一路91号的济南现存最早的电讯建筑——济南府电报收发局大楼(俗称老电报大楼)于日前悄然开始复建工程。这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巴洛克风格典型建筑要复建成啥样子,复建工程是如何施工的?记者今天赶到现场一探究竟。 砖石结构将变为框架结构 “从建筑结构上看,复建后老电报大楼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砖石混合结构变为框架结构。”今天上午,老电报大楼复建工程现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据他介绍,原建筑的基础做到地下3米左右,复建工程则下挖了5米深,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上由32根钢筋水泥柱子相支撑,构成主体框架结构。据了解,复建工程的建设单位为济南市邮政局,设计单位是中国航天设计院济南分院,济南邮通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电报大楼新基址内已竖起了数个钢筋混凝柱基座,大楼东立面残留的原始墙体内侧也在设置钢筋支架。据介绍,与框架结构相对应,复建后老电报大楼的原始外墙只起装饰作用,其承重作用被钢混框架所取代。在钢混框架与外墙之间将采用新技术予以加固。 据了解,原始外墙厚约55厘米,内砖外石结构。复建时,新建外墙的石材将全部采用拆下来的原始垛口石和蘑菇石,砖块则用现代烧制的红砖所取代,因为原始砖块经过百年的剥蚀,已不适合再用了。 “L”形建筑 两翼不再对称 老电报大楼原来是一个“L”形建筑,东西稍短,南北稍长。据张润武先生《济南老建筑(近代卷)》记载,该建筑东西沿经一路长近30米,南北沿车站街长约32米。因此,乍看上去,这是一个以中间圆柱形角楼为轴,两翼基本对称的近代建筑。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规划,本着“建新如旧”的原则,老电报大楼将通过压缩南北长度进行“瘦身”重建,保留东北部分外墙,压缩南北长度,压缩长度为13米,即东西向楼体拆除后北移13米与残余的南北向楼体补建在一起。 记者从复建工程现场了解到,该工程是10月28日开始施工,预计到明年5月1日完工。届时,“瘦身”后的老电报大楼在外形上将由原来的“两翼基本对称”变为“东西较长,南北较短”,南北向楼梯与东西向楼梯在长度上的比例大致为2∶3。 一位施工人员透露,受空间制约,复建后的东西向楼体在宽度上也做了“瘦身”,保留的宽度为7米左右。至于比原来瘦了多少,他也说不清楚。据记者观察,在“L”形建筑的内角上,复建后将增加一个方形房间。据了解,增建的这个部分将来做厕所用的。 内部装饰恐难恢复原貌 除建筑结构和建筑外形外,人们普遍关心的还有老电报复建后内部装饰是否能够复原。 据张润武先生《济南老建筑(近代卷)》记载,“老电报大楼营业大厅为井式梁架结构,北为柜台和电报室、设备室等,西为办公用房。西北和西南各有一部楼梯可上二层,二层是内外廊相结合的办公、住宿用房。两个楼梯同时又可以下及石砌的地下室……大楼内部装修均为高级进口木料。”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复建后大楼原有的地下室业已去掉。因为楼内的钢混立柱取代了原有的承重隔断,加之建筑面积由原来的992平方米缩减为870平方米,复建后老电报大楼的内部装饰恐难以恢复百年前的风貌。此外,内部装饰难以恢复旧貌还有其历史原因,如大楼在拆卸过程中发现,这栋建筑在历史上曾因火灾而内部大修过,2004年拆前人们所见到的内部风貌已不是其百年前的样子,当初的内部装饰如何已难以详细考证。另据了解,大楼建好后仍归济南市邮政局使用,据说还将继续用以开展邮政业务。 不能完全复原老电报大楼尽管带给人们种种遗憾,但像这样的优秀近代建筑在济南城市建设中能够通过“瘦身”重建得以保存下来,毕竟还是值得庆幸的。专家认为,老电报大楼的复建后,将与东侧的胶济铁路济南火车站(1914年建)、山东铁道公司办公用房(1909年建)等建筑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商埠建筑群,成为济南的一个文化亮点。
相关链接: 老电报大楼 1885年,济南最早在朝山街45号设立济南电报局。1904年,济南市电报收发局于经一纬三路口的西北角建营业大楼。1929年后,一直作为车站邮局,部分改招待所使用。济南人都习惯上称之为老电报大楼。 文/本报记者 雍坚 实习生 孟帆 片/本报记者 郭建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