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小胡同成了操场 “我们感觉愧对这些孩子”
5月1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山大北路的历城区实验小学。 早上8点50分,正好是孩子们做早操的时间,刚走进历城实验小学所在的胡同口,就看到几百名孩子正在胡同里做操。校长唐兆芬解释说:“我们校园小,学生多,让孩子们到校外做操实在是无奈之举。” 据了解,历城区实验小学目前有26个班,共有1800多人,而校内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多一点,平均每人占地约0·83平方米,胳膊还伸不开呢,在校内自由做操根本就不可能! 进入校内环顾四周,校园除了西面是大门外,其他三面已被教学楼紧紧围起,中间只留下了一小块空地作为全校师生的活动场所以及操场。“原来的办公楼也仅有三层,后来随着学生和老师的增多,我们不得不再从上面加一层。”唐兆芬指着正冲校门的办公楼说,“现在这一圈楼每层只能留有一处卫生间,原来的几处全部改成了教师的办公用地。” 上课铃响了,伴随着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记者从一楼一年级部一直走到了四楼的六年级部,每到一处,每看一室,都会有着同样的感触:教室里人太多了!“一年级还好些,三四年级以上人数就多了,每班都在74人以上,这远远超出了每班45—50人的规定。”唐兆芬说。另外她还提到,为了确保教室内部空气的流通,从早上上课开始所有的窗户就得全部打开。尽管如此,一进入教室仍感觉阵阵热浪迎面扑来,春末夏初尚且如此,夏天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就更是难以想像…… 占地面积有限,想向外扩又交涉不成,眼看着入学的孩子在连年增多,学校领导只有让校园向空间发展了。循着楼梯记者来到了教学楼楼顶,南楼楼顶东侧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英语角,西侧学校里正策划着建成一处生态教室,迎面一张宣传栏上写着:“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明天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这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成长,我们这些办教育的感觉愧对这些孩子了。”唐兆芬说。
镜头二
异处求学屡屡遭拒 “做家长的都快急死了!”
“孩子已经到了入学年龄,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接收学校,我们做家长的都快急死了!”住在开元山庄的王女士说。 据王女士介绍,自从春节过后他们一家就开始为孩子的入学问题而四处奔波。他们先是到了附近的千佛山小学,但是千佛山小学以“该区不在我们招生范围之列,学生已满”为由拒收。后来他们直接找到了有关的教育部门,谁知教育部门也没有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们说,该区的居民应该去找开发单位,因为开发单位原来在房产开发规划中是设有两处小学的,但后来他们没有兑现,并且开发商没有遵守《济南市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协商交付一定教育配套费,以用于附近学校原有教育资源的扩充。 王女士还透露,据她了解开元山庄小区内出现入学困难的目前少说也有一二十家;从当前形势来看,随着达到入学年龄孩子的增多,将来陷入孩子入学纠纷的家庭会更多。
原因透视之一
住宅建设方兴未艾 老学校不堪重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学校原有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新建、插建和扩建楼群的孩子入学越来越困难,并且此现象随着城区改造的进行和房产开发的火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学校教育资源之所以如此紧张,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附近住宅建设方兴未艾,商品住宅成片拔起。”历城区教育局教育科的刘建华科长说。 例如,历城实验小学所在地洪楼地区1999年以来新建住宅小区多达17余处,开发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但是该地现只有历城实验小学、洪家楼小学、洪家楼第二小学、洪家楼第三小学、历城第三中学和历城第五中学五所学校,并且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前按当时居住人口的规模规划建设的,时过20多年,该地区基本上没有新建或扩建一所学校,随着洪楼驻地新建楼盘的增多,人口的日益增加,于是上学需求大与学校少、规模小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 “根据有关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的要求,城区学校均占地面积每人应不少于23平方米,均建筑面积每人应不少于5平方米,但是洪楼地区各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均严重不足。”刘建华说,“今年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少年儿童小学达1010人,初中达946人,而各小学最大限度的内部挖潜,挤占功能用房、会议室、改造阶梯教室,各小学也只能容纳13个班650人,初中12个班600人,尚有706人无法接纳。境况如此,再接收别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
原因透视之二
开发商承诺难兑现 规划学校变空中楼阁
学校用地紧张至此,教育部门也是愁眉不展,但居民并不会因此而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孩子不能按照规定正常入学,我们就要找教育部门。”一位孩子家长说。 5月13日,记者在某区教育局采访时,看到了一份行政诉讼状,这是一位家长送来的,在此状的末尾写道:2003年5月20日以前如果对于孩子的入学问题不能确切给出答复,将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对此,该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家长前来‘兴师问罪’,也常常被推到‘被告席’上,但是教育资源紧张确是事实,这并非教育部门一人之责。” 谈到这一问题,历下区教育局普教科的王强科长同样大倒苦水。“就学压力大的问题在历下许多学校也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开发商在规划新建小区时,曾规划有配套教育设施,但后来不知何故一直没建,所以才会造成目前这个样子。”王强说,“比如开元山庄在开发之初本来规划有两处小学的,但是后来没有兑现。” 接着王强拿出一份某嘉园的规划图,记者看到上面也规划有一处幼儿园和一处小学,但据王强讲,至今该楼盘的房子都已竣工快卖光了,居民也都入住了,但是小学和幼儿园仍然没影。“大量居民的加入,势必又将增加此处原有小学和中学的就学压力。”王强说。 另外,王强还透露随着居民的外迁和城区改造的进行,老城区的个别中小学校随着学生的减少出现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为此他们不得不实行小班化教育,每班30人左右,而就学压力大的历下区东部和南部学校平均每班都在60人以上。“目前,就扩建、新建学校来说,除了资金之外,教育预留地的匮乏也成为扩充教育资源的主要阻力。”王强说。
即便违规又能怎么样? 法律规定与监管缺位
记者了解到,对上述问题,2001年修改后的《济南市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管理办法》中有若干规定。 其中,第九条规定就写得很明白:新住宅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时,应当根据学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划配套建设或者改建扩建中小学校。学校应当与住宅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优先交付使用。新建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规划标准建设;现有中小学校达不到规划标准的,应当有计划地达到规划标准。 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定又怎么办呢?第十九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划标准配套建设或者虽按规划标准配套建设,但未与住宅区开发或者旧城区改造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优先交付使用中小学校的,由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完成学校配套建设或者缴纳相应费用,可以并处应建学校所需费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此外,该办法第十条还规定,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的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工程竣工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将学校建设的有关资料同时移送教育行政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也有规定,住宅区达到小区级应配建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普通高中。达不到小区级应按千人控制指标配建教育设施。同时,记者还获悉,为解决历城实验小学招生压力大的问题,济南市人民政府曾专门出台文件,并明确规定:依据《济南市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管理办法》,扩建历城实验小学所需1050万元资金,采取居民小区新扩建开发建设单位筹集一块、市教委投入一块、历城区投入一块的方法筹集。按照开发建设面积测算,有关7家开发建设单位共承担500万元。 尽管主要的问题都能找到症结所在,并且能够找到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但是现状似乎不会因此有太大的改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说,究其原因就在于监管部门力度不够,并且缺乏一个针对监管部门的制约机制,但不论是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应为此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