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创新山东 > 创新报道

创新山东——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省发展主旋律

2006-09-25 10:39:59 记者 刘加增
   
 

  在山东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本报“创新山东”采访团选取有代表性的市,从省会经济圈、半岛城市群到鲁南工业重地,仔细解读各地发展轨迹,捕捉全省经济的新动向、新趋势。
  “创新之风”拂过齐鲁大地,各地踏着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发展模式,开始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经济转型,这是记者一路走来得到的深刻印象。
  创新是艰巨的过程,然而不可逾越。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又要尽快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避免成为“世界加工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环节。
  从“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山东经济的新一轮转型全面展开。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2005年3月,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升大功率欧Ⅲ发动机,由潍柴动力完成样机试制并正式投产,一举改变了我国发动机行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的内燃机制造开始进入自主创新时代。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潍柴动力时,曾在这台被称为“蓝擎”的发动机前久久伫立,仔细询问了整个研制过程。
  2005年6月,长期困扰中国彩电核心技术的难题被海信破解。海信的科研人员经过四年攻关,研制出中国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我国每年生产的7000多万台彩电,从此有了“中国芯”,结束了彩电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
  一流企业卖标准,“得标准者得天下”。我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尔集团对此做出了经典诠释。海尔的“防电墙”和“双动力”两个产品标准,率先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实现了从产品竞争到行业话语权的争夺。这意味着,我国多少年来缺席国际标准制定的局面被打破。
  在我省,一批像海尔、海信、潍柴这样的行业领跑者,凭借打造核心技术,推动山东工业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迈进:济南二机床5000吨自动化重型多工位压力机出口美国,成为国内惟一掌握大型多工位制造技术的锻压设备制造商;拥有世界首台万吨挤压机的民营企业丛林集团,生产的大截面铝型材不仅广泛运用于国产机车,而且成功进入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世界高速列车巨头的生产车间。一个列入国家“863”计划而多年没有进展,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科技项目,被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攻克,这就是东岳化工创造的奇迹。由东岳集团和上海交大联合研发的全氟磺酸树脂及膜项目,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30多年来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该项产品核心技术的国家。
  由核心技术装备起来的“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改变了我省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使山东经济的底色得以改观。
  企业创新的背后,是创新体系的支撑。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孕育创新的丰厚土壤。各地都自觉意识到了,并开始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体系。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策,使创新成为济南的城市精神。发挥省城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济南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引进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从引进、模仿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转变。经济增长则主要从依靠投入拉动向以科技、人才、体制等高端要素驱动转变。
  在引进国字号企业和国家级院所的基础上,青岛形成了一个向核心技术进军的“塔型”创新体系。“塔尖”旨在研发骨干产业的核心技术,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塔身”则围绕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塔基”由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在各自岗位上创新创业。“三塔”的有效连接,使青岛的创新体系建设,一破题就是高起点大手笔。
  创新体系应是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这是潍坊、威海和临沂的核心理念。在这些地方,众多羽翼渐丰的大企业,开始到国内人才密集的大城市和国外设立研发基地,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建立伙伴关系。潍坊的重点企业在境外及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36处,晨鸣、潍柴则把自己的研发机构设在了美国等国家,其技术能力足以跟踪国际先进水平。
  构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是烟台、济宁、淄博等地的不懈追求。通过举办高新技术产业论坛,组织院士博士行等活动,使众多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身怀绝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企业的技术顾问和指导。当地的技术交易所则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天津北方技术市场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实现了与数十个国家的技术对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智力资源。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