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较快,健康”,用这样一些词汇来描述济南近年经济发展的态势,大致不错,得到了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的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身边发生的变化中体会到,济南市委、市政府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和实践,正在赋予这座城市以新的品格,塑造出新的形象。作为山东的“长子”,济南在保持持重、稳健品格的基础上,不断注入“创新”的血液,以其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继续在全省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大企业成创新主体
即将进入大修期的卡车,经过特殊的“心脏手术”,便可焕然一新再使用。这个心脏手术就是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主刀医生”是中国重汽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公司,目前已达年产5000台的生产能力。再制造发动机可以节材70%以上,节能60%,使旧发动机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0%左右。重汽集团已把发动机再制造列入今年的重大发展计划。 去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由浪潮集团承建的航天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成功发射的要件之一。这一系统以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为载体,实现了与飞船配套的千余家相关单位、上万种产品的协同,是863计划高科技成果在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中的集成应用。在此次航天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中,浪潮承担了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与生产协调、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三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构成航天供应链平台的主体框架。 重汽、浪潮的杰出表现,是济南市众多大型企业的一个缩影。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浪潮中,济钢、二机床、中创软件等都写下了各自浓墨重彩的一笔。 依托大企业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正是济南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大特色。 而这样的思路是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换来的。2002年,重汽集团在与沃尔沃的一次合资谈判中,对方拿出了一张一米多长的知识产权明细表,要求以技术入股,而此时的重汽却一项也没有。造了40年车,只有产品,没有专利,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深受刺激”。此后的重汽发奋图强,通过与30多个世界知名企业的广泛技术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现在的重汽专利数量和质量均遥遥领先于国内竞争对手,专利总数达到670多项,在国家机械和汽车行业居于前列。 济南二机床则是“开放式创新”的典型。这个以创建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为目标的知名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企业信誉和市场地位,产品遍布我国7大汽车产业集群地,赢得了包括广州本田、通用五菱、北京奔驰、广州风神汽车等在内的高端客户的订单。在国际市场上,二机床与德、日、加等国的世界著名冲压设备制造商同台较量,被美国等客户誉为“世界前五位的数控冲压机床制造商”。
高新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在培育大型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同时,济南市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五大高新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以浪潮集团、中创软件和齐鲁软件园为骨干,打造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以济南一机床、二机床、济锅为重点,加快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打造国内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正昊化纤、中氟化工,发展后续加工产品,拉长化工产业链条;以齐鲁制药、福瑞达、元隆生物为骨干,加快化学、生物制药和中药、兽药的积聚式发展;以重汽集团为龙头,重点研发新型环保发动机、汽车电子和零部件,构筑协同化信息技术应用框架,逐步实现智能化、虚拟化产品开发。 五大基地以高新区为依托,集中了以齐鲁软件、浪潮、中创、博士伦福瑞达、法因数控为代表的典型创新企业,在高性能服务器、五轴联动龙门铣床、智能机器人、软件中间件、氟材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浪潮集团研究开发的高性能服务器,连续十年全国销量第一。力诺集团开发的30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系统成功运行。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酸制剂及眼科药物的生产基地。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济南软件基地的异军突起。2005年,济南软件基地实现产值89亿元,总量全省第一,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园,在全国软件产业的布局上投下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国家有意在环渤海地区设立两大产业示范基地,一个是天津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另一个就是济南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园。济南市正在全方位提升“济南软件城”的环境和服务,力争在十年内将它提升为与硅谷、筑波齐名的国际一流科技园区。
创新的土壤越积越厚
刚刚迈进2006年,“重奖科技功臣,推动科技创新”赫然入选“感动济南的十件大事”,创新成为济南的城市精神,融入了普通市民的血液。 创新需要激情和动力,同样需要环境和土壤。今年5月,济南市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长亲任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组长。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市里专门召开了67个部门参加的“责任部门会议”,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鼓励创新的政策上有所突破。在资金支持方向上,主要面向高端研发和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进行高端创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给予300万元奖励;创立国家级名牌产品,给予100万元奖励;企业制定或为主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奖励300万元。支持的创新领域则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材料等重点发展的产业。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拥有各类大专院校60多所,科研机构120多个,重点实验室53个。全市人才总量57.08万人,每万人中拥有高级人才138人,在全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发挥这一优势,济南市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引进的200多项科研成果,70%以上实现了产业化。济南市连续举办的两届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和三届科技成果展交会,为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合作桥梁,逐渐成为济南科技产业的一个品牌。从2004年开始,济南先后投入科技成果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6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观察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策,正在使济南市在激发创新精神上实现新的突破,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从引进、模仿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转变,与此相对应,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政策、投入拉动向以科技、人才、体制等高端要素驱动转变。而这,正是一个区域走向良性发展的理想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