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生物技术、工程机械和纺织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形成区域内的经济隆起带。 8月的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片忙碌: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驶出一辆辆重卡,这家公司9个月建成投产,上半年已生产载重45吨的重卡1078辆,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台湾立功生物科技(济宁)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正酣,厂区内脚手架和各种设备林立,一期工程年产谷氨酸3万吨,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新项目153个,仅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就有45家、在建外资项目38家。 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告诉记者,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济宁正在全力构筑创新平台,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今年,市财政对应用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达1800万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每个科技计划项目,都可获政府提供的10万元科研经费。 打造创新平台,济宁极具特色。截至目前,他们成功举办六届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累计成交项目1864项,建立技术合作关系592对。解决济宁的重大技术需求,则有“院士济宁行”活动,先后开展四次,80多位院士与济宁结为“亲戚”,为13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多项。目前,全市有近千家企业与国内外8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500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长期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和技术指导。 在济宁高新区,有一个国家级的创业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众多科技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在此孵化,经历着从“鸡蛋”到“小鸡”的愉快过程。小鸡初长成,飞到高新区安家落户,很快就出落成一只只金凤凰。目前,创业中心的孵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孵项目400多个,成为高新技术项目的巨大“储备库”,引领着济宁未来的经济走向。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济宁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就有4个,这在全国亦不多见。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济宁市还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天津北方技术市场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地实现了与80多个国家的技术对接。 新平台长出新经济,新经济撑起新天地。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使济宁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菱花集团、鲁抗医药、雪花集团、凯赛里能生物、胜利股份等企业为骨干,济宁构建起国家级“生物谷”,实现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菱花集团年产18万吨味精,目前综合实力位居同行业之首。强强联合,以大引大,菱花集团先后与日本天利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清华大学诚志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和台湾立功集团合资合作,六家企业共同在“生物谷”演绎着奇迹。 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中国重汽商务车、英克莱集团等企业为依托,济宁构建起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形成区域性制造业中心。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山推研制出国内最大功率的推土机SD42-3,其电控智能转向等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并以1000万美元向缅甸等国家输出自有技术。 以如意集团、德源纱厂、嘉达纺织、欧化家纺等企业为代表,济宁市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形成,16万元一套的西装、形态记忆产品、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等高端产品不再是国外企业的“专利”。通过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如意集团生产的“三防”产品,其织物经特殊处理后,在表面形成类似荷叶拒水的效果,自然下落的污水或动植物油无法渗入织物内部,解决了毛纺织物难以护理的难题。 与此同时,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济宁的煤化工产业也逐步壮大,兖矿集团的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技术日趋成熟,一个国家级煤化工基地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