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创新山东 > 集团报道

[经济导报] 烟台:创新聚力 威海:借智谋势

2006-09-25 10:39:51 大众网-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许慧艳 烟台、威海报道   
 让烟台人至今仍感兴奋的,是省委书记张高丽在今年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发言中,介绍的典型企业有5个来自烟台。
  烟台有原始创新的典范: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列入2005年全国科技十大新闻;农民育种专家李登海,选育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连续四次创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烟台万华集团,通过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进行再创新,使我国成为继德、英、美、日之后第五个真正拥有MDI(异氰酸酯)核心技术的国家。
记者在烟台采访中了解到,烟台一些企业在新材料的研究、节能降耗方面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引领企业跻身世界先锋队,挺起了烟台制造业的脊梁,自主创新逐渐成为支撑烟台制造业的内驱力。
龙源电力
开创零油耗点火新时代
 2005年11月30日,烟台发电厂6号机组,用等离子体电弧直接点燃煤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油点火。从2000年该电厂第一台煤粉锅炉成功应用等离子点火系统至今年4月,我国已经有260多个发电机组采用该技术,火力发电厂因此每年节约上百万吨燃油、300多亿元。
  发明这项技术的是烟台龙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唐宏与他的科研团队。据了解,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此项技术的研究,始终没有破题。

 

据介绍,由于该技术攻克了等离子发生器技术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获得了20多项国内专利和一项国际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上半年,英国三井巴布科克公司专门来到龙源谈合作,想要在欧洲推广这项技术。此前,他们曾调研了一年多,得出结论:这项技术领先了同行业两到三年。像英国这家公司一样,美、澳、加等国家的锅炉制造企业争相前来“取经”。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有环保效益。
 据专家估算,如果全国火力发电厂全部采用该技术,每年可节约的燃油相当于一座中型油田的产量。唐宏乐观预期,燃煤火电厂必将取消燃油系统,中国的火力发电将真正迈向无油点火新时代。
烟台氨纶
创新:国际俱乐部的通行证

 原始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础,但对于更多量大面广的先进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再创新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初衷。从模仿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发,创新自觉地使烟台氨纶成为中国氨纶第一品牌,跻身世界前五强。
 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因为断裂强度高,弹性回复好,近年来成为生产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纺织纤维。1987年,烟台氨纶公司争取到技术定位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氨纶项目,一期工程全套引进日本技术和设备,1989年10月一次试车投产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代氨纶纤维。
 然而,就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迫使公司扩大规模,要重复引进二期工程的时候,他们遭遇了尴尬。日本不仅要收取高昂的技术转让费,而且还要从今后的销售收入中提取高额比例。
  技术的封锁与市场的垄断让企业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进行科技攻关拥有核心技术,将永远受制于人。于是在消化吸收原有技术与工艺的基础上,烟台氨纶进行了艰难的技术攻关。经过10多天的调试终于成功出产时,总经理朱敏英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
 有了初次经验之后,烟台氨纶的自主创新渐入佳境。目前,公司不仅在年产规模上由当初的300吨膨胀到25000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80%以上。
 不仅如此,今天的烟台氨纶,正以芳纶1313的工业化生产为契机,把目标锁定为建设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特种纤维生产研发基地。
 芳纶1313,俗称“防火纤维”,是一种集耐高温、阻燃、绝缘等特性于一体的特种合成纤维,可加工成产业用、军用、消防用特种防护服、高温过滤材料和阻燃装饰纺织品。芳纶1313工艺技术属于绝密,产品被视为战略物资加以管制。
  由于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在烟台氨纶之前,世界上仅美国、日本和前苏联有能力进行工业化生产。尽管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芳纶研究,但因种种制约,总停留在研究和小试阶段,芳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
  从1995年开始,烟台氨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芳纶项目的研发,2003年3月18日,国内第一个芳纶产业化示范工程、山东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年产500吨芳纶1313项目”在烟台氨纶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开工建设。2005年底,烟台氨纶已经实现2500吨的芳纶年产能,仅次于美国杜邦,位居世界第二。
  在烟台,以烟台氨纶、烟台万华为代表,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向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挑战的新材料创新集群正在形成。

 

威海:借智谋势

 

威海,曾经的海防前哨要塞。这类城市也意味着国家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威海市科技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1987年设市以来,威海市没有一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技术源头先天不足。但威海市创新发展思路,营造生态人居与创业环境,引智借力,一个具有威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成型,并引领威海向创新型城市迈进。
宜居、创业———
环境就是生产力
“生态环境是借贷不是继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威海的明天。设立地级市后,尤其是“十五”期间,威海市委常委会在布局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了几条硬杠杠:能耗、水耗高的项目不能上;政府序列干部年终评优考核,环保一票否决;文明单位的评选需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
 打环境牌,威海在全社会树立了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促开放,抢抓了国际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山东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构建了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联合国人居奖,一流生态环境的美誉,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吸引了各方游资与置业业主,推动了威海的城市化进程。
 威海市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一开始听到一些上级领导称赞威海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名副其实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自豪感;但当几年前一位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被移步换景的滨海美景所感动,顺口发出“退休后到威海买房子居住”的感叹后,威海市的主要领导感到了沉重。

在威海人眼里,威海不应该仅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更应该是一座吸聚高新技术人才干事创业、释放活力、演绎激情的城市。宜居、创业城市,才是威海市打出环境品牌的完整内涵。
  这正是威海市打出的第三张牌:科技和人才。但威海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源头先天不足,如何是好?
  威海的做法是,创新发展思路,打造适宜创业的软环境,借智发展。
  市里拿出1000万元资金与驻威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校分别共建山大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与哈工大国际微电子技术中心,每年给中心提供资金支持200万元。
  威高集团原是一个以2.5万元起家、生产一次性输液器的乡镇企业,但由于大胆实施技术联盟战略,探索出了一条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2004年,威高以技术参股形式引来留美博士王吉成,研发出国内首创的心脏药物涂层支架,打破了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威高于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成果产业转化基地”。像威高集团一样,以华东数控、蓝星集团等企业为代表,威海市9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有5个“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实施计划项目和转化成果45项。
携手清华科技园
践行自主创新新机制
  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载体,国家与地方政府投巨资共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该具备怎样的功能体系、运用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怎样的孵化服务,才能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产业化、进而商业化的聚集高地,并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示范作用?
  经过14个月的谈判,威海市与清华科技园建立了市场化契约机制,双方合作载体就是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期工程———创新创业基地。
 据介绍,清华科技园是国家惟一A类大学科技园区,掌握大量的科研成果资源等待产业化,又因有着完善的服务、一流的管理、高端人才优势,聚集了400多家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不但有Google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更有200多家像矽正电子、数码视讯这样具有全球500强潜质的核心技术创新创业公司。
  雷志敏的判断得到了印证。清华科技园在威海的运作商启迪创业管理(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光到威海工作两个月,结识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业经济十大杰出人物汤世贤不到10天,便促成了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精仪系、清华科技园启迪创业管理(威海)公司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联合攻关、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的申请等全方面的三方合作协议。此次三方合作将对华东数控提高创新能力,确保其在国内外数控机床及相关软件生产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园势能较高,我们的工作就是搭起与威海嫁接的通道,使清华科技园以及清华大学背后的巨大资源向威海聚集,我们再把能量和资源转化到入园企业中去,使它们得到靠其自身在外面得不到的东西。”王力光说,对于市场而言,清华科技园依靠自己对资源强大的聚集能力,给企业介绍投资人,给投资人介绍企业,而且不收中介费用;对于政府而言,需要知道哪些企业掌握了对本国产业有重要价值的关键技术,以便给予大力扶持,需要第三方提供信息整合和技术评判。
  雷志敏乐观预期,在新型产学研合作框架下,招商引智将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引进项目和资金。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