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研究人员在设计新产品。 吴修安 摄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结合全市优势产业和预期产业的发展,通过“争、引、培、集”,重点做好25个高端科学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和40个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攻关工作,努力建设重要领域领先带动、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支柱产业名牌集聚的科技创新型强市。 争—— 争来“大院所” 争来“大院所”就是抓住国家在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的发展机遇,以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为载体,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重点创新工程,大力支持青岛市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产业化专项,加入科技创新“国家队”。计划引进和建设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等高端科学研发机构。 目前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已经落户青岛,并将以此为基础建设中国深海科技城。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启动,预计总投入将达15亿元。 引—— 引来“国家队” 引来“国家队”就是着力引进“国字号”企业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团队,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在青岛市的转化应用,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使青岛经济的发展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字号基地云集青岛:由中石化建设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由中船重工建设的国内最强的EPSO船制造基地、中海油建设的亚洲最大海洋工程青岛制造基地均已开工,中化、中集、中铝、中铁、中农、中粮、中国通用、宝钢、一汽、上汽等国家级企业也都在青岛“安营扎寨”。“国家队”已成为青岛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的领军力量,扮演了旗舰的角色。 培—— 培育新产业 培育新产业就是超前部署,重点培育,扶持软件、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海洋科技四大战略创新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未来战略创新产业的核心技术,加强我市未来战略创新产业中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目前青岛已有海尔智能机器人、海信智能交通系统、澳柯玛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等一批新产品相继推向市场,青岛澳海生物的共轭亚油酸已成功投放市场。今后还有53个重大技术问题,包括太阳能、风能、海能和植物能,以及无人驾驶飞机、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等项目。业内人士指出,53项重大技术的顺利攻克,必将引发青岛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集—— 集成产业群 集成产业群就是大力支持产业集群中企业集成创新,利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加快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个产业集群,同时促使钢铁、化工、纺织服装、橡胶轮胎、饮料食品等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传统产业高新产业化。在重点企业、行业和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链接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据介绍,目前青岛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740多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以上。2005年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585.86亿元,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23%。今年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上半年总量已突破千亿元,成为青岛工业的主导力量,有力地拉动了青岛经济的增长,增强了青岛的城市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