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泉城 > 北跨南控

济南"南控"如何控?专家版三期规划出台

2006-09-19 14:30:5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专家版”近、中、长三期规划出台 因为有了泉水,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才有了钟灵毓秀的风韵。泉水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泉水已成为济南的象征和标志。但1995年以来泉群开始频繁断流,护城河、大明湖、小清河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恶化,泉水文化日渐萎缩,节水保泉已经成为济南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济南市人民关注的焦点。尽管目前济南泉水已实现长时间喷涌,但对于如何保泉,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探索。      济南市市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南部山区上千平方公里的补给区。南部山区水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市区地下水位的高低。研究表明,南部水资源功能区给济南泉域地下水每年的补充量在1.88亿~2.25亿立方米之间,每天在51.5万~61.6万立方米之间。补水时间集中在6~9月份,其他时间为耗水季节。多年来,济南市大专院校及国土、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为节水保泉在该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相关的工程建设,功能区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及水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尚存不足,随着济南市区不断南扩,南部山区这块补给省城地下水的区域面积逐步减少,局部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在此前提下,《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顺利出台,并通过济南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该规划分为3个期限,近期规划为2007年,中期规划为2012年,远期规划为2020年。  南控,控哪里?   保泉先保源,南部山区15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林是市区泉群地下水的补给区,是众泉之源。南部山区重点加强小流域治理,绿化荒山,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风景林,搞好塘坝挡蓄,留住“天上水”,涵养水源。  功能区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是在济南泉域地下水补给区基础上申请建立的。由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的北部,尤其是济南市“一城四团”范围内的区域地面硬化严重,基本丧失了地下水补给功能。为此,本次规划范围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范围内去除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和党家庄组团,确定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北部以南外环向经十东路和经十西路两侧的延伸线为界,东、西、南边界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边界吻合,功能区总面积1513km2。  具体边界为:北边界————西起长清区新周庄—向东沿220国道至担山立交—京福高速向南至大庙屯—南外环—兴隆桥—蝎子山—西姑山—千佛山—燕子山—燕山立交—经十东路。东边界————以东坞断裂为基础。南起西营镇的梯子山—西营镇—港沟镇—经十东路止。南边界————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分界线。东起梯子山—天马顶—长城岭—十八盘—摩天岭—界首—黄巢寨—张家老庄止。西边界————以马山断裂为基础。南起马山镇张家老庄—南沙河—毖村—新周庄—220国道止。  根据水文地质研究,济南地下水补给区分为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间接补给区并不能对地下水形成真正有效的补充,而近郊港沟、姚家、十六里河、党家庄及长清平安店一线的直接补给区是济南泉域地下水最直接、最主要的补给区,因此是最重要的保护区域。  控制篇   专家们通过对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生态功能分区、保护与开发区域识别、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调控、水污染防治、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相关的规划方案,最终提出了规划的保障措施。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规划的研究表明:南部山区目前存在的诸多生态问题与该区域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次规划在确定区域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基础上,对区域进行了功能区划,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相关保护措施;加强对给水区域的保护,明确提出济南市区必须以功能区北界为控制边界,严控城区开发进一步南移;严格控制地下水水源涵养一级区的开发,禁止新建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功能区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区域点面源污染;制定对功能区的相关倾斜政策,支持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  南部山区功能区的首要和主导功能为水资源涵养和地下水的补给。功能区南部的地表分水岭、东部的东梧断裂、西部的马山断裂以及北部的火成岩体将济南泉域闭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通过岩溶裂隙和溶洞迅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接受补给后通过地下溶洞和地下河等途径迅速向北运移,在北部受到火成岩的阻挡,承压形成裂隙上升泉群。其独特的地质结构类似于天然的“坎儿井”,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南部山区共有大小山头660余个,其中近50%的山头绿化状况尚处于较低的水平,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尤其是在直接补给区的裸露山区,水土流失使得原本比较脆弱的山坡土壤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始终得不到改善。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南部山区的重要辅助功能,也是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部山区千佛山、龙洞、小娄峪、跑马岭、五峰山、灵岩寺、药乡等区域为动植物物种集中地,保护区域的动植物多样性不仅对动植物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区域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  功能区主导生态功能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增加地下水补给;辅助功能是保护地表饮用水源、保护自然地质结构、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任务一是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保护现有生态状况保持良好、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点区域,防止发生新的退化和人为破坏。其中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典型性、完整性的自然区域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方式予以特殊保护;二是通过自然恢复、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遏止区域的生态退化趋势,解决区域生态退化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严格保护区域或自然保护区;开展退耕还林还水、小流域治理、荒山绿化,科学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对区内点源、面源及城镇生活废水的治理,控制水体污染;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生态农业。  旅游篇   地下水水源涵养一级区对地下水的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功能区必须严格保护的区域。区域内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具体管理措施包括:划定市区向南发展的控制边界,以本次规划功能区的北边界为控制边界,严格控制该边界线不再南移。禁止地下水水源涵养一级区内所有新建设与生态建设无关的建设项目,已批准在建的开发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承载力分析结果,严格控制规模和人口,项目地面硬化率不能超过项目占地的30%,并按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的增加地下水补给措施和生态补偿措施严格实施。对已经建成的项目采取严格生态补偿措施,已经建成的项目必须在周围邻近山头进行3倍面积的植树绿化,并确保其存活。对于区内的非法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在现有河道两侧,由管辖乡镇为责任实施单位,建设两侧各30米的绿化带。河道内禁止挖沙、禁止非法建筑、禁止农田开发、禁止砖瓦生产,对已经从事的活动,坚决予以取缔。   在道路沿线可视化范围内,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山采石,对已经采石的场所由采石单位或个人负责生态恢复。对区域内从事的生态旅游场所,按照100平方米/人的标准及旅游开放面积,严格控制旅游容量。  优化水资源利用,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用水水浇地灌溉水量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年·亩。人均生活用水不得超过100kg/人·日。    地下水水源涵养二级区禁止高耗水和存在水污染隐患的工业项目进入,鼓励占地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工业项目选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坡度在15度以下;二是不能侵占基本农田;三是必须避开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域。项目开发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提出的生态补偿和污染控制措施严格实施。项目地面硬化面积不能超过占地面积的30%。  生态旅游项目严格控制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允许建设大型的宾馆、饭店。按照100平方米/人的标准及旅游开放面积,严格控制旅游容量。禁止在现有河道两侧100米范围内建设任何餐饮、饭店。已经建成的必须予以取缔。现有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三川河道两侧的餐饮、饭店全部予以拆除。  地下水水源涵养三级区可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和适度房地产开发,但必须严格控制旅游规模和房地产规模。  目标篇  专家提出,通过合理治理和保护,到2007年,基本建成南部山区功能区,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达到30%以上,基本遏止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功能区内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面积达到应治理面积的60%以上,加大区域内大型林地斑块的建设力度,主要公路、河流建成绿色通道,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15个百分点。60%的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20%以上的水土流失区达到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常住农业人口规模基本控制在2002年的水平,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乡镇政府驻地,取代生产工艺落后、附加值低的落后乡镇工业,同时依托生态旅游,发展服务、农业观光等第三产业。     到2012年,全面遏止生态破坏趋势,功能区生态环境总体上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水资源涵养量在2002年基础上增加10—20个百分点,其它辅助功能基本实现功能区要求。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地面硬化面积降低5—10个百分点,原来破坏的地质结构得到部分恢复。功能区内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面积达到应治理面积的90%以上,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在2007年基础上增加5—10个百分点。90%的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50%以上的水土流失区达到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功能区基本达到生态示范区标准。功能区常住农业人口实现负增长。  到2020年,形成南部山区特有的“山、水、绿、人”四者和谐统一的优良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功能区主导及各辅助功能得到较好实现,整个功能保护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南部低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北部丘陵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功能区基本达到生态市标准。 记者 高祥森 吴修安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