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这在烟台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事实:“十五”期间全市获得的820项科技成果中,90%以上来自企业;全市高新技术项目,90%以上由企业完成。在这些科技成果中,有13项获国家级奖励,248项获省级奖励,其中有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雄踞全省首位。 有创新才有发展,这已是烟台企业界的共识,各类创新典范纷纷涌现,既有以登海种业、麦得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原始创新典型,又有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典型,还有万华集团、氨纶集团等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麦得津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8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恩度,为癌症患者打开了一扇生命之窗。龙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已在国内80%的新建火电机组上运用,开创了国内电站煤粉锅炉无油点火的新时代。据测算,此项技术如果在全国广泛推广,每年可节约燃油600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油田的产量。 “小徒弟超过老师傅”的故事见证了烟台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段佳话:1987年才成立的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条300吨生产线的技术、设备均来自日本东洋纺。但氨纶公司经过19年不间断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具备了自主设计建设氨纶产业的能力,其后经过八期改扩建工程,发展成为年产氨纶2万吨、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强的氨纶生产基地,产能是东洋纺的4倍。氨纶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引导项目——“芳纶1313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今年6月也通过了成果鉴定,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人公司对这种高科技新材料的垄断,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2800吨,超过日本帝人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芳纶1313生产企业。 众多企业频奏创新好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扶持搭建起了广阔的创新舞台。为推进自主创新,烟台市制定了“科技自主创新双十工程”,“十一五”期间在高新技术领域和农村与社会发展领域各评选10个自主创新的企业典型,给予重点支持。今年,市级预算安排科技经费支出达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5%;设立3000万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市有关部门严把评审关,企业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专家终审”的“三审”制度,对区域经济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则面向全国公开招标。 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烟台市出巨资,对入选的科技创新“双十”示范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列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50万、20万元的配套补助。今年8月起,市科技局开展“双百工程”,用100天时间调研100个企业,主动上门摸清企业的科技需求,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牵线搭桥。 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让烟台这个加工制造业重镇如虎添翼,一大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迅速成长起来。全市重点培植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和黄金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余家,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过2000亿元,利税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50%。出口结构也随之优化,今年上半年,烟台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7%,占出口比重达到37.2%,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0%,比重为17.3%,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企业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市投资20多亿元推广实施了锅炉分层给煤装置、电机变频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挖掘节能潜力30多万吨标准煤;目前重点发展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深加工等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2吨标准煤。万华合成革集团公司2000年以来先后投资2500万元对废水排放实行技术改造,实现了企业生产和生活污水两个“零排放”,在其主要产品聚氨酯原料MDI产量增加10倍的前提下,日工业用水量反倒从原来的2.8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5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