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记者、各位来宾: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及“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泉是济南的魂。据统计,全市辖区范围内共有泉水645处,仅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泉水136处之多,正常日喷涌量多达30万立方米。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为首的四大泉群以及闻名于世的七十二名泉,或如沸腾的激湍,或如倾泻的瀑布,或如珍珠串串,或如清流潺潺,各具风采,造化神奇。清澈的泉水沿泉溪、泉渠,穿墙入户,走街过巷,构成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
一、济南泉水成因及概况
济南的泉水从其性质来讲,是由特殊的岩溶断层地质所构成,由岩溶裂隙自然出露地面,属岩溶裂隙泉。由此可见,济南泉水是由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泰山余脉倾斜山区、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接带,高差达500多米。南部山区地质结构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岩层呈3-15度倾角向北倾斜。这些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大量地下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为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遇大气降水后,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沿溶沟、溶洞、暗河等地下网道由南向北潜流。而济南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岩质坚硬,为不透水岩层,潜流的地下水到此受阻,大量汇聚,在水平运动强大压力下变为垂直向上运动。大量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夺地而出,形成众多形态各异的天然涌泉。由此可见,济南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补给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南部山区大气降水量对泉水动态、变化起直接主导作用。
据气象部门统计,济南地区正常年份平均降雨量为650-700mm,2/3降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具体情况是:春季(3-5月)86.9mm左右,夏季(6-8月)448.2mm左右,秋季(9-11月)124.9mm,冬季(12-2月)25.2mm左右;随着降雨量的“少-大-小”的明显变化。正常年份泉群涌流量为30万km3/日左右。
由于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泉水出露地点的形态不同,济南泉水形态各异,各具风采。济南泉水还以质纯著称,水温常年保持在17-18℃,无色无味,清冽甘醇,为天然优质饮用水。此外,济南以泉命名的街巷有30多处,以泉命名的寺、庙、庵有13处,而以泉命名的乡镇、村庄多达88处。
济南泉水历史悠久。据国内历史考古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42年,商代纣王征东夷时,甲骨文卜辞辞中就有“泺”的记载,“泺”就是今天的趵突泉,迄今(公园2005年)已有3547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济南先民择泉而居,繁衍生息,创造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济南的城市沿革发展、历史事件、文化蕴含、民风民俗,无不于泉水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济南名士多”,泉水孕育了李清照、辛弃疾这样足堪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李白、杜甫、曾巩、赵孟頫、蒲松龄、王士祯等,都为济南泉水留下了不可计数的妙词佳句。泉水承载了济南这座古老城市的生命,泉水蕴育了济南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中外游客到济南旅游观光,每年客流量达200多万人次以上。所有这些,都为济南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泉水文化内涵,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近几年保泉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生活用水不断增加,济南泉水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季节性的断流。刚开始是一个月至二、三个月,后来是半年到一年,最长的时期是从1999年到2001年,泉水断流926天,这在济南有史以来是从未有过的。济南泉水的断流牵动着各级政府和广大泉城市民的心。为了恢复泉水的常年喷涌,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突出泉城特色,恢复泉水常年喷涌”这一发展战略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保泉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措施是:
(一)制定了名泉保护法,成立了由市长担任主任的名泉保护机构。
1997年6月济南市人大颁布实施了《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方法》这是全国唯一一部名泉保护法,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特色。名泉保护法的颁布,使济南市的名泉保护逐步走上了依法保泉的轨道。之后,济南市政府成立了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及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市长鲍志强担任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的主任,三位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进一步加大了对保泉的组织领导和调度协调。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成立之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全市名泉进行实地考察并建档。自1998年至2002年,用5年时间对市瞎范围内的泉水进行全面实地考察、拍照、建档。包括对泉水的自然现状、成因、历史、文化、碑刻、周围环境等都做了详细地记录并拍照,为每处泉水一一建档,经调查,全市共有泉水645处。为今后地泉水保护、规划工作等留下了详细的基础性资料。
2、抢救修复了市区56处名泉。本着保护为主、科学发展、永续利用地原则,组织抢救修复了市区内曾被填埋、占压的市区56处名泉,并为33处刻立了泉碑,让名泉重新焕发光彩。在对市区泉水进行重点修复的基础上,组织章丘市对百脉泉、西麻湾等20余处泉水进行了修复,新开辟了西麻湾、净明泉公园,成为章丘的一大亮点。同时,还对近郊的华泉、浆水泉、大泉、晓露泉、苦苣泉等多处泉水进行了全面整修。
3、组织了济南新七十二名泉评审工作。2002年6月,一些离退休的省、市老领导发起成立了济南名泉研究会,与名泉办一道,共同组织、发起了新72名泉的评选活动。经过为期3年的实地调查,专家评审论证,社会公示,重新评定了新72名泉并划定了十大泉群,评审结果于2004年4月2日揭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大力赞赏。另外,根据《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积极做好了9月份“名泉保护月”宣传活动。
(二)采取保泉措施,确保泉水常年喷涌
近几年来,市政府先后投资二十多个亿建成玉清湖、鹊山水库,引黄河水实施保泉。与此同时,为限制私采地下水,市政府成立了封井保泉联合执法办公室,已封闭了二环路以内的1300余眼地下井。在春季干旱期,市水利部门实施了卧虎山水库回灌补源。由于措施得力,济南泉水自2003年9月6日恢复喷涌,迄今已达到了两周年。这是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泉水持续喷涌最长的时期,充分展示了全市人民保泉所取得的成果。
(三)积极申报济南泉水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形态之美、水质之忧、历史文化之厚,科普科研之价值,都可列为世界之最。济南泉水完全有条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也完全有可能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005年4月份,济南市政府为了做好、做足、做大、做活泉水文章,市长办公会议已经明章丘的确正式启动济南泉水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报的范围是市区内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和章丘的百脉泉群、平阴的洪范泉群。申报的内容是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目前正积极做好“申遗”的一系列筹备工作。
三、名泉办将要组织开展的几项工作:
(一)对王府池-曲水亭-百花洲一带泉水特色区进行改造 这一带历来被誉为最能够体现泉水优美景观的特色区之一。目前,再对王府池-曲水亭-百花洲一带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本着“维护原有传统风貌、兼容现代生活需求、突出泉水景观、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的原则,已提出了该地区改造方案。
下一步,将按照改造方案的要求,对这一地区进行改造。改造后,这一地带将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历史风光,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景象,体现载重深厚的泉水历史文化,体现古朴厚重的民风民俗。
(二)对白泉泉群进行保护规划
白泉泉群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以北,包括白泉,葫芦头和杨家屯等泉群。因泉群四溢,形成一片开阔的水域,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湿地,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边沿十分难得的一片湿地。
根据2004年11月市人大领导察看白泉泉群提出的要求,我们已对白泉泉域进行实地调查,制定出了“白泉湿地生态保护区”详细规划。下一步,待市规划委员会专家论证并报市政府,市人大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编制济南市名泉保护规划
按照新制定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规定,并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我们计划编制《济南市名泉保护规划》。该规划将对济南泉水1500平方公里的补给区,泉水涵养区,市区四大泉群以及章丘百脉泉泉群,平阴洪范泉群的出露区进行重点保护,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保护措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保泉的长远规划。
(四)实施泉水“先观后用”
济南泉水不仅是宝贵的自然景观,环境资源,而且也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济南泉水水质优良,水温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且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意的矿物质,市天然的优质饮用水。当地下水位达到29米以上时,市区泉水的日喷涌量在20-30万立方米,章丘泉水正常年份的日喷涌量达到60-80万立方米。如何开发利用好济南的泉水,时关系导济南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是,泉水先观后用的问题涉及面比较大,下一步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
济南以“泉城”称名于世。济南要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就必须打好“泉城”这张品牌,把“泉水”这一独特自然景观及蕴涵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唱响泉水主旋律,做大做活泉水文章,充分展示“泉城”魅力,以此带动全市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实现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
二OO五年九月十四日 |